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程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1 08:51
任何司法诉讼活动都无法回避诉讼程序运行的问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程序是诉讼目的与诉讼价值的重要体现。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程序运行,其核心在于理解政府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合理性,明晰损害赔偿诉讼的目的。总结当前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改革司法实践现状,我们可以发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总体上数量较少,在地区分布上比较集中于前期的试点地区,在具体诉讼中法院在案由的适用上较为模糊,案件整体的上诉率较低、判决率较高,裁判文书的性质多样等特征。具体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程序运行,其中存在受案范围狭窄、门槛高,司法确认在磋商中的地位不明,案件在诉讼管辖上的不统一,及其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司法衔接上的不畅等问题。为根本上维护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利益,将程序正义理念引入诉讼程序设计,围绕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合理配置、程序正义与诉讼效率统一、成本与效益最优化三方面构建和完善诉讼程序的设计。在具体程序设计上进一步扩大政府提起诉讼的范围,把“司法确认”作为磋商协议的必经程序,统一案件的诉讼管辖,明确政府在提起诉讼时的举证责任,协调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司法衔接,加强诉后裁判执行的监督,真正落实好生态...
【文章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9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地域分布情况
113.2.1案件地域分布较为集中图3.119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地域分布情况Figure3.1Geographicaldistributionof19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damagecompensationlawsuits上图统计了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以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地域分布情况,图中的数据统计表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在地域分布上呈现以下特征:(1)案件数量与试点省份相关联。结合图中案件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按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从多到少排序,试点省份排序靠前:山东省6件,江苏省4件,重庆省3件,贵州省2件。其他非试点省份案件总计4件。在总共19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中,试点省份提起的诉讼占比达到了78.95%。(2)案件数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无必然联系。在一般的社会认知中,大家倾向于认同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越严重,政府环保责任更重,由此产生的诉讼案件也必然会更多。但图1统计的数据却表明诉讼案件的多寡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并无必然联系。浙江省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据全国第四,但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却仅有一例。3.2.2诉讼案件案由适用模糊图3.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案由分布情况Figure3.2Distributionofthecausesoftheecologicalenvironmentdamagecompensationlawsuit
1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案由是用以描述案件所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的概括。准确的案由描述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法律关系有更好的引导、标识作用。图3.2统计的19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中,69%的案件都是环境污染责任纠纷,属于三级案由,还有剩下的31%都属于二级案由。根据2011年最高法修改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一个民事案件诉讼至法院,应当适用唯一的案由。但上图数据显示,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中法院对于具体诉讼案件案由基本都抽象适用了二级、三级案由。当然可能案件确实存在无法细分至下级案由的情况、抑或是案由设置不够合理等情形。但是案件案由的抽象适用也是说明了当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在诉讼审理时存在的法律依据不足、案件管辖界定模糊等问题。3.2.3诉讼案件上诉率低图3.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审级数量统计Figure3.3Statisticsonthenumberoftrialgradesof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damagecompensationcases图3.3统计了19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审级数量,其中16件为一审案件,3件为二审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总体呈现一种上诉率较低的情况,反映了人民法院对于具体案件的判服息诉比例较高,法院的判决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都比较信服和认可。在我国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改革期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呈现一种鲜明的特征——即政府提起的索赔诉讼基本都胜诉了,人民法院几乎都支持了政府提出的诉讼请求。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6起的案件一审中,其中由两起案件是由于前期双方达成的合同后一方在履行过程中存在瑕疵或者拒绝履行的情况,从而政府向法院提起了诉讼。3.2.4案件的裁判文书性质多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私法协动视野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理论构成[J]. 冯洁语. 法学研究. 2020(02)
[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杨洁. 环境与发展. 2020(01)
[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学理反思与法律建构[J]. 史玉成. 中州学刊. 2019(10)
[4]行政公益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实证反思与理论建构[J]. 练育强. 行政法学研究. 2019(04)
[5]行政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理论争点及其合理解脱[J]. 彭中遥. 环境保护. 2019(05)
[6]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适用范围:乱象、趋向和导向——以13个省(区、市)改革实施方案为例证[J]. 李树训,冷罗生. 环境保护. 2019(05)
[7]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的利益代表机制研究——以社会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为分析工具[J]. 吴惟予. 河北法学. 2019(03)
[8]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双阶构造解释论[J]. 刘莉,胡攀.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9(01)
[9]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辨析——以诉讼标的为切入的分析[J]. 牛颖秀.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10]论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J]. 王树义,李华琪. 学习与实践. 2018(11)
博士论文
[1]我国环境治理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 卢群.南昌大学 2019
[2]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 江涛.复旦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权行使现状研究[D]. 孟东洁.河北经贸大学 2019
[2]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法律问题研究[D]. 潘洵.西南政法大学 2018
[3]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之完善[D]. 夏彬.武汉大学 2018
[4]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诉权保障研究[D]. 侯星慧.太原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59970
【文章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9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地域分布情况
113.2.1案件地域分布较为集中图3.119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地域分布情况Figure3.1Geographicaldistributionof19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damagecompensationlawsuits上图统计了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以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地域分布情况,图中的数据统计表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在地域分布上呈现以下特征:(1)案件数量与试点省份相关联。结合图中案件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按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从多到少排序,试点省份排序靠前:山东省6件,江苏省4件,重庆省3件,贵州省2件。其他非试点省份案件总计4件。在总共19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中,试点省份提起的诉讼占比达到了78.95%。(2)案件数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无必然联系。在一般的社会认知中,大家倾向于认同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越严重,政府环保责任更重,由此产生的诉讼案件也必然会更多。但图1统计的数据却表明诉讼案件的多寡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并无必然联系。浙江省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据全国第四,但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却仅有一例。3.2.2诉讼案件案由适用模糊图3.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案由分布情况Figure3.2Distributionofthecausesoftheecologicalenvironmentdamagecompensationlawsuit
1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案由是用以描述案件所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的概括。准确的案由描述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法律关系有更好的引导、标识作用。图3.2统计的19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中,69%的案件都是环境污染责任纠纷,属于三级案由,还有剩下的31%都属于二级案由。根据2011年最高法修改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一个民事案件诉讼至法院,应当适用唯一的案由。但上图数据显示,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中法院对于具体诉讼案件案由基本都抽象适用了二级、三级案由。当然可能案件确实存在无法细分至下级案由的情况、抑或是案由设置不够合理等情形。但是案件案由的抽象适用也是说明了当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在诉讼审理时存在的法律依据不足、案件管辖界定模糊等问题。3.2.3诉讼案件上诉率低图3.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审级数量统计Figure3.3Statisticsonthenumberoftrialgradesof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damagecompensationcases图3.3统计了19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审级数量,其中16件为一审案件,3件为二审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总体呈现一种上诉率较低的情况,反映了人民法院对于具体案件的判服息诉比例较高,法院的判决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都比较信服和认可。在我国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改革期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呈现一种鲜明的特征——即政府提起的索赔诉讼基本都胜诉了,人民法院几乎都支持了政府提出的诉讼请求。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6起的案件一审中,其中由两起案件是由于前期双方达成的合同后一方在履行过程中存在瑕疵或者拒绝履行的情况,从而政府向法院提起了诉讼。3.2.4案件的裁判文书性质多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私法协动视野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理论构成[J]. 冯洁语. 法学研究. 2020(02)
[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杨洁. 环境与发展. 2020(01)
[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学理反思与法律建构[J]. 史玉成. 中州学刊. 2019(10)
[4]行政公益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实证反思与理论建构[J]. 练育强. 行政法学研究. 2019(04)
[5]行政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理论争点及其合理解脱[J]. 彭中遥. 环境保护. 2019(05)
[6]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适用范围:乱象、趋向和导向——以13个省(区、市)改革实施方案为例证[J]. 李树训,冷罗生. 环境保护. 2019(05)
[7]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的利益代表机制研究——以社会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为分析工具[J]. 吴惟予. 河北法学. 2019(03)
[8]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双阶构造解释论[J]. 刘莉,胡攀.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9(01)
[9]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辨析——以诉讼标的为切入的分析[J]. 牛颖秀.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10]论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J]. 王树义,李华琪. 学习与实践. 2018(11)
博士论文
[1]我国环境治理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 卢群.南昌大学 2019
[2]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 江涛.复旦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权行使现状研究[D]. 孟东洁.河北经贸大学 2019
[2]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法律问题研究[D]. 潘洵.西南政法大学 2018
[3]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之完善[D]. 夏彬.武汉大学 2018
[4]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诉权保障研究[D]. 侯星慧.太原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59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5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