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法拾得遗失物制度合理性研究 ——以拾得者的权利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2-01-24 19:33
丢东西的经历几乎人人都有,因此如何处理丢失东西后拾得者与遗失人间的关系就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很多国家和地区很早就设立了拾得遗失物制度。傣族——居住在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也有自己的规定,并且这些规定至今仍在傣族社会发挥着作用。现代民法认为,拾得遗失物制度属所有权变动制度中的一种,拾得遗失物制度主要包括拾得者的义务及权利。依各国立法来看,拾得者的义务不外有通知义务、报告义务、移交义务、招领义务、保管义务、返还义务,拾得者的权利则不外有费用偿还请求权、报酬请求权、留置权、(一定条件下的)所有权取得权。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傣族法关于拾得遗失物制度的规定与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一是傣族法关于拾得遗失物制度的定位模糊不清;二是傣族法仅规定了拾得者的报告义务、返还义务,未规定其它义务;三是傣族法仅赋予了拾得者报酬请求权、留置权及特定条件下的所有权取得权,未规定费用偿还请求权;四是傣族法还对特殊场所拾得遗失物做了规定。虽然存在上述差别,但仍然可以看出,傣族法关于拾得遗失物制度的精神与其它国家或地域的立法精神相同,非常重视拾得者的权利。此点似与我国中央立法不同...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三、本文的框架及预期目标
四、几点说明
第一章 傣族法中拾得遗失物制度概况
第一节 《西双版纳傣族封建法规》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
一、《西双版纳傣族封建法规》简介
二、《西双版纳傣族封建法规》关于拾得遗失物的规定
第二节 《西双版纳封建领主的法律》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
一、《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的法律》的概况
二、《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的法律》关于拾得遗失物的规定
第三节 《西双版纳傣族的封建法规和礼仪规程》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
一、《西双版纳傣族的封建法规和礼仪规程》简介
二、《西双版纳傣族的封建法规和礼仪规程》关于拾得遗失物的规定
第四节 《孟连宣抚司法规》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
一、《孟连宣抚司法规》简介
二、《孟连宣抚司法规》关于拾得遗失物的规定
第五节 《孟连傣族的封建习惯法》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
一、《孟连傣族封建习惯法》简介
二、《孟连傣族封建习惯法》关于拾得遗失物制度的规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合理性分析之一:从比较的角度看
第一节 傣族法与有关国家立法中拾得遗失物制度的比较
一、傣族法与德国法的比较
二、傣族法与日本法的比较
三、傣族法与意大利法的比较
四、傣族法与瑞士法的比较
第二节 傣族法与我国域内立法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的比较
一、傣族法与台湾法的比较
二、傣族法与澳门法的比较
三、傣族法与香港法的比较
四、傣族法与中央立法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合理性分析之二:从伦理学的角度看
第一节 伦理行为的一般规律
一、伦理行为类型
二、伦理行为的原动力规律
三、伦理行为目的数量规律
四、伦理行为手段数量规律
五、伦理行为类型数量规律
第二节 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的伦理学评价
一、从拾得者的角度分析
二、从遗失人的角度分析
三、关于赋予拾得者报酬请求权合理性的进一步分析
第三节 拾金不昧与拾得者的报酬请求权
一、拾金不昧的含义及语源
二、从我国历史上关于“拾金”的立法看
三、从我国历史上的观念(或习俗)角度来看
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立法演变来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合理性分析之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第一节 遗失人明确时的经济学分析
一、遗失人规则的经济学分析
二、拾得者规则的经济学分析
三、中间规则的经济学分析
四、预期理论下的遗失物规则
第二节 遗失人不明确时的经济学分析
一、有关立法例
二、本文观点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合理性分析之四:从社会学的角度看
第一节 关于拾得遗失物的几个社会调查
一、1994年“转型时期伦理道德建设的难点与对策”课题组的调查
二、2006年新浪网关于拾金不昧现象的社会调查
三、2009大学校园进行的一次调查
第二节 西方社会交换理论下的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分析
一、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交换理论下的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
第三节 “报”的社会交换观下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分析
一、“报”的社会交换观概述
二、“报”社会交换观下的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合理性分析之五:从实践的角度看
第一节 有报酬请求权时适用
一、傣族法的适用
二、一些地方规范的实践
第二节 无报酬请求权时拾得遗失物制度的适用
一、加入悬赏广告时的处理
二、依不当得利处理
三、依无因管理来审理的拾得遗失物案件
四、上述处理方法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无人认领的拾得物归国家所有的不合理性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傣族法拾得遗失物制度合理性的启示:拾得遗失物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关联及合理构建
第一节 拾得遗失物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关联
一、拾得遗失物制度与占有制度的关联
二、拾得遗失物制度与悬赏广告的关联
三、拾得遗失物制度与不当得利的关联
四、拾得遗失物制度与无因管理的关联
五、拾得遗失物制度与侵权行为的关联
六、拾得遗失物制度与侵占罪的关联
第二节 拾得遗失物制度的合理构建
本章小结
结语
谢词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论傣族封建法规档案的产生及特点[J]. 陈子丹,王旭东. 档案学通讯. 2010(03)
[2]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的偏离——梁丽案之我见[J]. 马寅翔. 西部法学评论. 2010(02)
[3]“管鲍分金”心如金[J]. 胡昌方. 思维与智慧. 2010(04)
[4]对拾得物无因管理的占有是有权占有[J]. 隋彭生.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0(01)
[5]从微观层面看我国高校校园风气——基于校园拾金不昧问题的调查[J]. 黄涛.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8)
[6]陌生人社会的裂痕黏合难题[J]. 郑杭生. 人民论坛. 2009(18)
[7]200年前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J]. 一民. 政府法制. 2009(14)
[8]日本遗失物法[J]. 许长帅. 环球法律评论. 2009(02)
[9]法律与卫道士:遗失物制度的法律回归——兼评《物权法》第109条—113条[J]. 周清林. 学术论坛. 2009(02)
[10]论财产犯中的占有[J]. 黎宏. 中国法学. 2009(01)
博士论文
[1]傣族法律制度研究[D]. 刀伟.中央民族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07174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三、本文的框架及预期目标
四、几点说明
第一章 傣族法中拾得遗失物制度概况
第一节 《西双版纳傣族封建法规》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
一、《西双版纳傣族封建法规》简介
二、《西双版纳傣族封建法规》关于拾得遗失物的规定
第二节 《西双版纳封建领主的法律》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
一、《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的法律》的概况
二、《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的法律》关于拾得遗失物的规定
第三节 《西双版纳傣族的封建法规和礼仪规程》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
一、《西双版纳傣族的封建法规和礼仪规程》简介
二、《西双版纳傣族的封建法规和礼仪规程》关于拾得遗失物的规定
第四节 《孟连宣抚司法规》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
一、《孟连宣抚司法规》简介
二、《孟连宣抚司法规》关于拾得遗失物的规定
第五节 《孟连傣族的封建习惯法》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
一、《孟连傣族封建习惯法》简介
二、《孟连傣族封建习惯法》关于拾得遗失物制度的规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合理性分析之一:从比较的角度看
第一节 傣族法与有关国家立法中拾得遗失物制度的比较
一、傣族法与德国法的比较
二、傣族法与日本法的比较
三、傣族法与意大利法的比较
四、傣族法与瑞士法的比较
第二节 傣族法与我国域内立法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的比较
一、傣族法与台湾法的比较
二、傣族法与澳门法的比较
三、傣族法与香港法的比较
四、傣族法与中央立法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合理性分析之二:从伦理学的角度看
第一节 伦理行为的一般规律
一、伦理行为类型
二、伦理行为的原动力规律
三、伦理行为目的数量规律
四、伦理行为手段数量规律
五、伦理行为类型数量规律
第二节 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的伦理学评价
一、从拾得者的角度分析
二、从遗失人的角度分析
三、关于赋予拾得者报酬请求权合理性的进一步分析
第三节 拾金不昧与拾得者的报酬请求权
一、拾金不昧的含义及语源
二、从我国历史上关于“拾金”的立法看
三、从我国历史上的观念(或习俗)角度来看
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立法演变来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合理性分析之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第一节 遗失人明确时的经济学分析
一、遗失人规则的经济学分析
二、拾得者规则的经济学分析
三、中间规则的经济学分析
四、预期理论下的遗失物规则
第二节 遗失人不明确时的经济学分析
一、有关立法例
二、本文观点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合理性分析之四:从社会学的角度看
第一节 关于拾得遗失物的几个社会调查
一、1994年“转型时期伦理道德建设的难点与对策”课题组的调查
二、2006年新浪网关于拾金不昧现象的社会调查
三、2009大学校园进行的一次调查
第二节 西方社会交换理论下的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分析
一、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交换理论下的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
第三节 “报”的社会交换观下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分析
一、“报”的社会交换观概述
二、“报”社会交换观下的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傣族拾得遗失物制度合理性分析之五:从实践的角度看
第一节 有报酬请求权时适用
一、傣族法的适用
二、一些地方规范的实践
第二节 无报酬请求权时拾得遗失物制度的适用
一、加入悬赏广告时的处理
二、依不当得利处理
三、依无因管理来审理的拾得遗失物案件
四、上述处理方法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无人认领的拾得物归国家所有的不合理性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傣族法拾得遗失物制度合理性的启示:拾得遗失物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关联及合理构建
第一节 拾得遗失物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关联
一、拾得遗失物制度与占有制度的关联
二、拾得遗失物制度与悬赏广告的关联
三、拾得遗失物制度与不当得利的关联
四、拾得遗失物制度与无因管理的关联
五、拾得遗失物制度与侵权行为的关联
六、拾得遗失物制度与侵占罪的关联
第二节 拾得遗失物制度的合理构建
本章小结
结语
谢词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论傣族封建法规档案的产生及特点[J]. 陈子丹,王旭东. 档案学通讯. 2010(03)
[2]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的偏离——梁丽案之我见[J]. 马寅翔. 西部法学评论. 2010(02)
[3]“管鲍分金”心如金[J]. 胡昌方. 思维与智慧. 2010(04)
[4]对拾得物无因管理的占有是有权占有[J]. 隋彭生.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0(01)
[5]从微观层面看我国高校校园风气——基于校园拾金不昧问题的调查[J]. 黄涛.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8)
[6]陌生人社会的裂痕黏合难题[J]. 郑杭生. 人民论坛. 2009(18)
[7]200年前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J]. 一民. 政府法制. 2009(14)
[8]日本遗失物法[J]. 许长帅. 环球法律评论. 2009(02)
[9]法律与卫道士:遗失物制度的法律回归——兼评《物权法》第109条—113条[J]. 周清林. 学术论坛. 2009(02)
[10]论财产犯中的占有[J]. 黎宏. 中国法学. 2009(01)
博士论文
[1]傣族法律制度研究[D]. 刀伟.中央民族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07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607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