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代际补偿合理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15:02

  本文关键词:代际补偿合理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进一步提出“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代际补偿”首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被明确提出,足以见得有限资源在不同代际间的分配和补偿问题已经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其已上升为我国国家层面的重大问题。代际补偿直接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价值要求,是对人们环境法律价值观的一次全新洗礼。而纵观当前环境法学界对代际补偿的研究,从理论到系统性制度构建方面几乎都处于空白状态,这与当前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导向极不协调。笔者认为,对尚处于缺失状态的代际补偿而言,首先对其进行合理性论证是一切研究的逻辑起点。本论文尝试从法哲学、伦理学、法学和经济学等学科领域出发,以各学科领域已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去找寻代际补偿成立的有力证据,以期为今后代际补偿的制度化与程序化奠定坚实的根基。我们并非大自然的最后一代子孙,环境保护绝非仅仅是只关系到当代人生存和发展的代内问题,同样这也是关涉后代人生存权利和切身利益的代际问题。代际补偿能否成立,关键就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既能调节当代人的行为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运行机制。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个如何处理人类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的问题。要正确处理这一问题,必须在一个全新的伦理价值观念的支配下,建立有限资源在不同代际间的合理分配与补偿机制,真正实现环境资源的代际优化配置。
【关键词】:代际伦理 可持续发展 代际正义 代际公平 后代人权利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1.1 选题目的8
  • 1.2 选题意义8-9
  • 1.2.1 理论意义8-9
  • 1.2.2 现实意义9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9-12
  • 1.3.1 国内研究动态9-10
  • 1.3.2 国外研究动态10-12
  • 1.3.2.1 理论研究10-11
  • 1.3.2.2 法律保护机制11-12
  • 2 问题的提出12-16
  • 2.1 现实背景12-13
  • 2.2 当下与未来的冲突13
  • 2.3 代际补偿几个关键要素的界定13-16
  • 2.3.1 代际关系的二维解读14
  • 2.3.2 后代人的主体地位14-15
  • 2.3.3 后代人的权利内容15-16
  • 3 代际补偿重现生命之价值16-20
  • 3.1 人类共同体理论与未来世代的权利16-17
  • 3.2 人类共同体理论对后代人权利的支撑17-18
  • 3.2.1“开往未来的列车”17-18
  • 3.2.2 一个“得体的社会”18
  • 3.3 哲学视域内的代际补偿实践原则18-20
  • 3.3.1 以满足人性基本需要为底线的责任原则19
  • 3.3.2“人类整体性”原则19-20
  • 3.3.3 共同责任原则20
  • 4 代际补偿拓展正义之理论20-26
  • 4.1 环境伦理:一场真正的道德革命20-22
  • 4.1.1 环境伦理存在的理由20-21
  • 4.1.2.环境伦理的核心主张21-22
  • 4.1.3 代际伦理:对未来后代的责任22
  • 4.2 环境正义:一种新的环境伦理观22-25
  • 4.2.1 环境正义的缘起及外延23-24
  • 4.2.2 代际正义的规范性分析24-25
  • 4.2.2.1 代际正义是一种社会正义24
  • 4.2.2.2 形式意义上的代际正义24-25
  • 4.2.2.3 代际正义的基本维度25
  • 4.3 代际正义为代际补偿提供伦理支持25-26
  • 5 代际补偿延伸公平之内涵26-29
  • 5.1 代际公平理论的提出26-28
  • 5.1.1 代际公平理论的基本体系26-27
  • 5.1.2 后代人权利保护的入法考察27-28
  • 5.1.2.1 保护后代人权利的国内法规定27
  • 5.1.2.2 保护后代人权利的国内实施机构27-28
  • 5.1.2.3 国际法对后代人权利的确认28
  • 5.2 我国后代人权利保护之法律化途径28-29
  • 6 代际补偿重申发展之理念29-34
  • 6.1 代际外部性与可持续发展29-31
  • 6.1.1 代际外部性及其表现形式29-30
  • 6.1.2 关注后代利益是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30
  • 6.1.3 代际外部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30-31
  • 6.2 基于环境法对消除代际外部性问题的思考31-34
  • 6.2.1 代际外部性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31-32
  • 6.2.2 解决代际外部性问题的前提32-33
  • 6.2.3 探讨解决代际外部性问题的有效途径33-34
  • 6.2.3.1 明确代际补偿的基本原则33
  • 6.2.3.2 设立代际补偿金33
  • 6.2.3.3 建立资源价格机制33-34
  • 6.2.3.4 加大科研投入34
  • 6.2.3.5 加大环境投入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7
  • 个人简介37-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天斌;张云梅;;论代际经济公正[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祝成生;;伦理关系代际间的纵向拓展及其实践原则[J];理论界;2007年03期

3 王倩;;代际伦理——一个现代性的问题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4 袁振国;;谈谈代际冲突[J];上海青少年研究;1986年06期

5 孙加祺;;从认识论看代际观念差异[J];青年研究;1990年05期

6 黄洪基;审视与超越——青年的时代特征与代际特征[J];当代青年研究;2004年04期

7 卢利林;;社会转型时期消费代际冲突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1期

8 ;政坛“代际继替”考验“80后”党员[J];人民论坛;2009年22期

9 郝亚飞;丁立磊;;代际认同差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年02期

10 刘铁芳;;代际价值观的断裂与传承——读廖小平教授《分化与整合——转型期价值观代际变迁研究》[J];书屋;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宝华;;试论现代代际观[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2 莫培滔;;老年人要做好家庭代际和谐的表率[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何佳讯;才源源;秦翕嫣;;消费者代际品牌资产的结构与测量:基于双向影响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陈亚南;;营建和谐的家庭[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魏仲吾;;代际交流的动力浅说[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蒋云峗;任若恩;;中国代际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7 韦贵tD;;坚持统筹兼顾发展代际和谐关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宗明;;浅谈代际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一——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九)[C];2006年

9 伍如昕;;谁更幸福?——代际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10 马丁·柯利;马尔科·阿尔伯蒂尼;哈拉尔德·屈讷蒙德;李霞;;成人家庭代际联系:从比较调查研究得出的证据[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法国记者 邢雪;法国“代际合同”促进青年就业[N];人民日报;2013年

2 肖守渊;代际和谐离不开敬老爱老[N];江西日报;2014年

3 高昌;“代际文学”:一个热烈的伪话题[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葛登扬;天津“代际婚姻”增多[N];新华日报;2004年

5 唐元仲;利益组合的代际婚姻不容乐观[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李郁芳 孙海婧;代际公共品:改革直面的重大实践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翔;增强代际收入流动 改善长期分配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曹林;贫穷正在代际间传递[N];新农村商报;2013年

9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张守营;世界观的转变存在代际滞后[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10 ;代际变迁与市场未来[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汪燕敏;转型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研究:水平测度与机制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2 韩军辉;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肖代柏;消费行为的反向代际影响[D];武汉大学;2013年

4 方鸣;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鲁婧颉;基于母亲教育与儿童健康关系的教育之非货币化代际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乔超;农村代际冲突中老人行动方式变迁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廖小平;伦理的代际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温芳;保障性多代住居体系营建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代际补偿合理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73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3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