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2 18:59
新型因特网内容传播方式不断产生,因特网内容产业样态愈发多样化、个性化。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的必要性日益凸显,难度加大。本文梳理相关法律法规,探究监管现状,明确监管的主体、客体、内容,并指出监管存在的四个问题:立法重复交叉,监管缺乏明晰统一的标准,因特网服务提供者角色错位,司法救济途径不完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给出了五点建议:(1)以维护言论自由为指导方针,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利益、个人权利为目标,来进行监管。(2)建立“因特网内容服务业务分类委员会”,加强因特网内容服务业务分类监管。(3)建立统一明确的监管标准,将因特网内容分为政治性有害内容、社会性有害内容、私权性有害内容三类,制定并采取不同的判断原则,由网信办制定细化的可执行的判断标准。(4)平衡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同时作为监管主体和监管客体的双重角色,明确其权力和责任,适当减轻其对因特网用户发布的内容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其在因特网内容监管上更加中立。(5)完善因特网用户向错误删除、屏蔽其合法合规内容的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主张民事责任的制度。以期能给中国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文章页数】:46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概述
第一节 概念解释
一、因特网(Internet)
二、内容安全
三、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治理与审查
四、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因特网内容服务提供者(ICP)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对象
第二章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现状
第一节 我国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立法沿革
第二节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的必要性探析
一、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的普遍性
二、因特网需要法律约束
三、新型因特网内容的挑战
第三节 中国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主体
一、政府部门
二、民间组织
三、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第四节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的客体
一、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二、因特网用户
第五节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的内容
第三章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问题一:立法重复交叉
第二节 问题二:判断标准模糊
第三节 问题三:因特网服务提供者角色错位
第四节 问题四:司法救济途径缺位
第四章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建议
第一节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目标
一、指导方针:维护言论自由
二、目标一:维护国家安全
三、目标二:维护社会利益
四、目标三:保障个人权利
第二节 加强因特网内容服务业务分类监管
第三节 明确统一的监管标准
第四节 平衡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双重角色
第五节 完善司法救济途径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立法情况摘录
附录二 自律公约列表
附录三 因特网内容服务种类列表
致谢
本文编号:3767410
【文章页数】:46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概述
第一节 概念解释
一、因特网(Internet)
二、内容安全
三、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治理与审查
四、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因特网内容服务提供者(ICP)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对象
第二章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现状
第一节 我国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立法沿革
第二节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的必要性探析
一、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的普遍性
二、因特网需要法律约束
三、新型因特网内容的挑战
第三节 中国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主体
一、政府部门
二、民间组织
三、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第四节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的客体
一、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二、因特网用户
第五节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的内容
第三章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问题一:立法重复交叉
第二节 问题二:判断标准模糊
第三节 问题三:因特网服务提供者角色错位
第四节 问题四:司法救济途径缺位
第四章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建议
第一节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目标
一、指导方针:维护言论自由
二、目标一:维护国家安全
三、目标二:维护社会利益
四、目标三:保障个人权利
第二节 加强因特网内容服务业务分类监管
第三节 明确统一的监管标准
第四节 平衡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双重角色
第五节 完善司法救济途径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因特网内容安全监管立法情况摘录
附录二 自律公约列表
附录三 因特网内容服务种类列表
致谢
本文编号:3767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7674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