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3 05:12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环境保护法》的修订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确立了新的法治目标,之后大量的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亦相继出台,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环境法治建设。但是,由于地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相关法规较多,在立、改、废、释的四位一体运行中,各地普遍存在注重立法及解释而忽视对立法后的实施状况评估及对评估结果的处理。对此,习近平在2019年全面依法治国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四大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生物安全、土地制度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立法项目要统筹考虑,立改废释并举”。立法后评估源于上世纪80年代,地方首先展开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评估,之后逐步延伸至上位法。由于缺乏上位标准化的评估制度作为评估依据或评估标准,各地方其对于新兴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如井喷式的大量地方法规和规章的出台,立法后评估的实施状况不甚理想,多数地方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如不加以解决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治理的法治化进程。从各地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的实施情况来看,各地大多存在评估主体的单一化;公众参与不足;评估数量与颁布实施的法规数量相比占比可...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法解释学方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实证分析法
        (四)逻辑推理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及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对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的理论介绍
    一、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的涵义
        (一)生态环境的定义
        (二)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的定义
    二、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的必要要件
        (一)评估主体资格法定
        (二)评估范围的普遍性
        (三)评估标准严格化
        (四)评估方法的专业性
    三、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原则
        (一)客观真实原则
        (二)公开透明原则
        (三)民主参与原则
        (四)科学系统原则
第二章 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的确立及实施
    一、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的相关规定
        (一)立法后评估的相关规定
        (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二、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的实施
        (一)部分省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立法后进行评估的实施情况
        (二)直辖市、省会市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立法后进行评估的实施情况
第三章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现状分析
    一、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主体单一
        (二)评估对象选择的随意性、周期不确定性
        (三)评估程序不完善
    二、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的问题根源
        (一)立法层面的缺陷
        (二)缺乏外部监督
        (三)未与备案审查制度形成衔接
        (四)缺乏补救措施
第四章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后评估的完善措施
    一、完善立法
    二、建立以制定机关监督为主、人大监督与司法监督为辅的监督体系
    三、与备案审查制度形成衔接
    四、建立清理后补救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15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815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2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