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论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7-05-21 18:17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还不完善,现有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不能有效地解决劳资双方的矛盾,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政府介入进行行政干预。这种处理方式未能建立长效机制,不能有效地化解劳资双方深层次的矛盾,处理地不好还有可能会引发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对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应遵循“劳方自治”的基本原则,准确定位政府的角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由政府主导逐渐转变为政府引导进而走向劳资自治、劳资合作之路。现有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可分为:协商机制、调解机制、仲裁机制、诉讼机制。在协商调解的实践中,由于工会职能错位、三方原则虚化、政府过度干预,现有的争议协商调解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在仲裁的实践中,由于仲裁机构不具有独立性、仲裁员的素质和数量有限、仲裁裁决不具有终局性、仲裁机构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督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仲裁前置程序的设置十分尴尬。在集体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的实践中,由于诉讼代表人难以确定导致代表人诉讼制度难以运行,实践中人民法院往往分别立案、单独审理。域外代表性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可为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地改革提供有关经验。美国对集体劳动争议地处理采用的是分类处理的模式,集体权利争议一般走司法程序采用仲裁加诉讼的方式,集体利益争议采用的是协商、调解的方式。日本对集体劳动争议地处理有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善的劳工政策,以积极的劳工政策引导劳资和谐,重视咨询发布等劳资沟通的手段,促进劳资之间相互理解。英国集体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核心是英国劳动咨询调解仲裁委员会,以积极主动、预防解决为工作原则,以提供专业、中立的咨询、调解服务为工作任务。完善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主要路径:(1)将集体劳动争议按争议的内容分为权利型集体劳动争议和利益型集体劳动争议。权利型集体劳动争议应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集体劳动利益型争议应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解决。(2)通过对集体争议权的立法和建立集体争议行为正当性的判断标准两个方面来规制集体争议行动。集体争议权的立法应以消极的立法模式实现部门立法;集体争议行为正当性的判断标准,应从主体、目的、方式、程序四个方面制定。(3)从集体劳动争议解决的基本原则入手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政府应以第三方的角色提供集体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以及相关的专业咨询服务。(4)我国的集体协商制度的完善,重在完善劳方的主体人格,明确规范在协商的过程中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设计多层次的集体协商制度。
【关键词】:集体劳动争议 纠纷解决机制 集体争议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一、我国现行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缺陷及成因13-19
  • (一)我国现行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缺陷13-16
  • 1.劳方代表的主体人格不完善导致协商机制失效13-14
  • 2.集体争议行为无正当性的判断标准14
  • 3.调解机构不中立致使调解机制难以发挥作用14-15
  • 4.仲裁机制被弱化15
  • 5.集体争议代表人诉讼制度难以运行15-16
  • (二)我国现行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缺陷存在的原因16-19
  • 1.相关立法不完善16
  • 2.集体劳动争议的界定不准确且分类不合理16-17
  • 3.政府主导处理过程政治化17-18
  • 4.劳方主体分离18-19
  • 二、域外代表性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及其经验借鉴19-24
  • (一)美日英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19-21
  • 1.美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19
  • 2.日本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19-20
  • 3.英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20-21
  • (二)美日英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对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可能启示21-24
  • 1.区分权利型集体劳动争议和利益型集体劳动争议21-22
  • 2.构建集体争议的服务——解决——修复体系22
  • 3.坚持“劳资自治”的基本原则22-23
  • 4.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23-24
  • 三、完善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几点建议24-32
  • (一)集体劳动争议分类处理24-25
  • 1.权利型集体劳动争议24
  • 2.利益型集体劳动争议24-25
  • (二)规制集体争议行为25-27
  • 1.集体争议权立法26
  • 2.建立集体争议行为表达机制26-27
  • (三)重新定位政府角色27-29
  • 1.政府在争议的不同阶段的角色定位27-28
  • 2.构建第三方机构28-29
  • (四)完善集体协商制度29-32
  • 1.完善劳方的主体人格29-30
  • 2.明确争议双方的法定义务和相关责任30-31
  • 3.细化集体协商程序并设计多层次的集体协商31-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6
  • 致谢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薛长礼;李菁;;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王天玉;;集体劳动争议的成因差异与分类治理[J];当代法学;2013年05期

3 杨欣;;日本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与政策探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李文沛;;英美集体争议处理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刘金祥;高建东;;论我国集体劳动争议行为及其正当性判断标准[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6 潘泰萍;;关于非公企业集体劳动争议行为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84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7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