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群体救助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08:34
本文关键词:精神障碍群体救助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障碍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现实社会中的一类特殊群体。由于精神疾病具有长期性、康复期长、见效慢的特点,精神障碍群体的治疗和恢复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长时期的治疗与康复给不少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之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力度有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精神障碍群体的权利保护及救助问题必须受到大力关注,并且有必要通过法律制度对这一群体的基本权利予以保障。2012年我国首次颁布了《精神卫生法》,并于201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部法律的颁布为精神障碍群体的救助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我国精神障碍群体的权利保护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它忽视了精神障碍群体很多重要的问题,如医疗保险法律问题、与出院相关的法律问题、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相关法律问题、促进教育和就业平等法律问题以及诉讼保障法律问题等。因此,本文力图从这些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提出完善精神障碍群体权利保护的一些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精神障碍群体的救助法律制度略尽绵薄之力。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提出问题,阐明研究该问题的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精神障碍群体救助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在本部分中,对精神障碍群体做出界定,明确本文研究对象的范围,对与本文相关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进行研究,为精神障碍群体救助法律制度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精神障碍群体救助法律制度研究。本部分首先对国内外立法现状进行考察,之后分析了我国现行相关法律制度,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对完善我国精神障碍群体救助法律制度提出建议。针对前述提出的问题,在分析、研究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现状,对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提出建议。第五部分:结论。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括。
【关键词】:精神障碍 救助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2
- 1.1 问题的提出8-9
- 1.2 研究意义9-10
- 1.2.1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9
- 1.2.2 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9-10
- 1.3 文献综述10-12
- 1.4 研究方法12
- 2 精神障碍群体救助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12-21
- 2.1 精神障碍群体的界定12-14
- 2.2 基本理念14-18
- 2.2.1 实质正义理念14-15
- 2.2.2 人权保障理念15-16
- 2.2.3 社会发展理念16-18
- 2.3 基本原则18-20
- 2.3.1 倾斜性保护原则18-19
- 2.3.2 促进平等和反对歧视原则19
- 2.3.3 保障性与发展性并重原则19-20
- 2.4 政府责任理论20-21
- 3 精神障碍群体救助法律制度分析21-26
- 3.1 国内外立法现状21-23
- 3.1.1 国外立法现状21-22
- 3.1.2 国内立法现状22-23
- 3.2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及存在的问题23-26
- 3.2.1 有关医疗保险的法律规定及存在的问题23-24
- 3.2.2 有关出院的法律规定及存在的问题24-25
- 3.2.3 社区精神卫生保健相关法律规定及存在的问题25
- 3.2.4 促进教育、就业平等相关法律规定及存在的问题25
- 3.2.5 诉讼保障相关法律规定及存在的问题25-26
- 4 精神障碍群体救助法律制度的完善26-37
- 4.1 对完善有关医疗保险法律规定的建议26-28
- 4.2 对完善法律关于出院规定的建议28-31
- 4.3 对完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有关法律规定的建议31-34
- 4.4 对完善促进教育、就业平等相关法律规定的建议34-35
- 4.5 对完善诉讼保障相关法律规定的建议35-37
- 5 结论37-39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43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43-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阚霞;邓世雄;;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后权益保护[J];重庆医学;2014年32期
2 彭少慧;;论精神卫生法的历史沿革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精神障碍群体救助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8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