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捐赠人权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2 23:08
本文关键词:慈善捐赠人权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法律制度一贯重视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捐赠和扶助,强调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权,从政府到民众都倡导对于慈善事业的一种奉献和付出,而忽略了慈善捐赠人的权利,富有爱心的各类主体总是在各种突发事故或灾难面前慷慨解囊,通过相关组织间接捐赠,然在管理周转过程中却往往被层层折扣和盘剥,公信力一落千丈,而在直接捐赠领域,如清华真维斯楼事件等情况,冠名捐赠又遭遇商业化的质疑。最近儿童慈善基金会财务数据风波又一次将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推向风口浪尖。每每有关慈善的事件发生后,总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势。如此下去,我国本就发展不足的慈善事业势必令人堪忧。个中缘由,究竟为何?当我们拨开迷团,找寻真因时,发现一个长期以来被忽略的事实:一味的强调慈善奉献,但是这些慈善捐赠是否真的如慈善捐赠人所愿,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慈善捐赠人在进行慈善捐赠以后如何确保实现捐赠意图?慈善捐赠人在慈善捐赠中应该享有哪些权益?慈善捐赠完成以后,慈善捐赠人失去对捐赠资产的控制,而慈善捐赠资产又被不适当的管理、使用,有无补救方法?慈善捐赠人能否在捐赠活动中享有与私益相关的一些权利?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选择了“慈善捐赠人权利研究”这个论文主题。文章以“慈善捐赠人权利研究”为主题,除绪论外,共7章。 第一章是对慈善捐赠人权利的一般解读,该章第一节首先从语源学角度分析了慈善捐赠的含义,然后在对学界的各种观点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慈善捐赠概念进行界定,并认为慈善捐赠不仅是私法行为,也是具有社会法性质的行为;论文对慈善捐赠人的概念及其外延进行分析后,对慈善捐赠人权利内涵进行分析,并提出捐赠人权利具有权利主体的广泛性、权利内容的综合性和权利的多阶段性等特征;第二节对慈善捐赠人权利的性质进行分析,认为慈善捐赠人权利兼具私权和社会权、财产权和人身权、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的性质;而第三节则就慈善捐赠人权利在社会伦理、社会效益和社会民主方面的价值分析,认为慈善捐赠人权利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有利于推动社会整体效益,能够有效推进社会民主进程。 第二章是对慈善捐赠人权利的历史演进考察与前瞻。该章第一节主要对慈善捐赠事业比较发达的美英两国发展过程进行梳理,根据慈善捐赠人权利的发展过程,首次将美英等国慈善捐赠人权利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世纪中期以前为萌芽期,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为确立期,20世纪后期至20世纪末为其权利扩展期,20世纪末至今是其繁荣期。慈善捐赠捐赠人权利经历了从未受重视到有限肯定再到逐步扩张的过程。尽管也经历了一定的反复和波折,但是以美国史密瑟斯诉圣卢克罗斯福医疗中心一案(Smithers v. St. Luke's-Roosevelt Hospital Center)为标志,慈善捐赠人开创了成功获得执行捐赠意图诉权的先例,慈善捐赠人权利发展到了空前阶段。第二节对我国慈善捐赠人权利的历史发展过程作出分析,认为我国慈善捐赠人权利的发展还未进入繁荣阶段;第三节通过对慈善捐赠人权利的历史演进过程分析,总结归纳出慈善捐赠人的权利经历了从不受重视到逐步强化、法律规则从彼此隔离到逐步融合、与相关权利从相互冲突到逐步平衡的发展趋势。 在论文的第三、第四两章中对慈善捐赠人应该享有的权利进行逐个分析。而这些权利又以是否主要以慈善目的为依据划分为与慈善目的直接相关的权利及与慈善目的非直接相关的权利,从而自然也就分为了两章。第三章是对与慈善目的直接相关的权利正当性及其应有权利的分析。该章认为与慈善目的直接相关的权利主要包括捐赠意图实现权、诉权、知情权、监督权和撤销权,并结合学界对慈善捐赠人各项权利的怀疑和反对,对慈善捐赠人各项权利存在的正当性进行了分析。在对与慈善目的直接相关的权利研究中,又沿着从基本权利到派生性权利的思路展开,慈善意图实现权作为基本权利放在第一节进行研究,然后是派生性权利,而在派生性权利中文章又将诉权作为其中的保障性权利作为第二节内容,而把知情权、监督权和撤销权作为派生性权利中的工具性权利放在第三节。但这些权利的研究并未均匀着墨,而是针对国内鲜有提及而国外争议颇大的慈善捐赠意图实现权和慈善捐赠人诉权进行了重点分析。在对这两类权利的争议性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的基础上,肯定了捐赠意图实现权和慈善捐赠人诉权,并对于权利适用条件、程序以及特殊情况的应对作出具体化分析。第四章是与慈善目的非直接相关的权利研究。其中争议比较大,带有人身权属性的冠名权作为第一节。该节从社会各界对于冠名捐赠的非议入手,对冠名权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冠名捐赠给予了肯定,但是认为冠名捐赠应该严格冠名的条件和程序,而且所冠之名也不应永久存续。该章第二节对带有财产权属性的税收优惠权正当性进行分析。尽管税收优惠权已经较为普遍的存在,但是还有不少学者对其颇有微词,因此笔者针对税收优惠权正反观点的分析,论证了税收优惠权存在的正当性。第三节是对捐赠自愿权、隐私权和返还权从应然意义上的分析。 第五章是慈善捐赠人权利的冲突与平衡。该章第一节概要分析了慈善捐赠人权利与相关权利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表现在慈善捐赠人权利与社会公益权、国家公权和其他私权方面,然后分析了这些冲突的实质是利益冲突、价值冲突和角色冲突,其冲突发生的原因在于资源的有限性、权利自身的属性和法律的不确定性;第二节在概要分析权利冲突平衡的主要学说的基础上,针对慈善捐赠人权利冲突特点,提出解决慈善捐赠人权利冲突的基本原则是公共利益优先、法律保留下的意思自治、比例原则,冲突的解决主要是通过立法和司法,并根据冲突解决原则,对慈善捐赠人权利与社会公益、国家公权和其他私权关系的权利冲突的平衡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第六章是慈善捐赠人权利的行使与救济。第一节是权利的行使。文章提出慈善捐赠人权利意识是权利行使的前提,权利的行使首先需要培植慈善捐赠人权利意识。权利的行使还需要依据自主性与合法性相结合、目的性与工具性相结合、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等基本原则,遵循正当程序,并分别从慈善捐赠人的具体权利方面阐述了权利行使的方式和过程。第二节是权利的救济。本章首先分析了权利救济的含义、方式,并由此推理出慈善捐赠人权利救济的含义,提出慈善捐赠人权利救济需要把握有侵害有救济、分类救济、经济性、及时性以及司法救济终局性等基本要点。根据慈善捐赠人救济的这些基本要点,文章认为私力救济、媒介救济和司法救济是慈善捐赠人权利救济的主要方式。 第七章是我国慈善捐赠人权利法律保障制度现状、问题的分析及制度完善的建议。第一节在对我国慈善捐赠人权利的法律保障现状梳理的基础上,对法律保障问题进行检讨,明确我国慈善捐赠人权利保障中存在慈善捐赠法律规范散乱、政府主导捐赠模式限制、权利类型认可不足、现有权利保障机制不力等问题;第二节提出了慈善捐赠人权利法律保障制度完善的总体思路,认为慈善捐赠人权利法律保障需要遵循统一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平衡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并提出理顺慈善捐赠法律适用规范、重塑政府在慈善捐赠中的角色、创造慈善捐赠市场竞争环境、法律保障因权利不同而异等宏观思路;第三节分别从与慈善目的直接相关及非直接相关的具体权利方面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与慈善目的直接相关的权利法律完善中,提出要细化捐赠意图适用条件、赋予慈善捐赠人诉权保留资格、保障知情权适用程序、落实监督权执行机制、分类规范撤销权行使等主张;与慈善目的非直接相关的权利的法律完善中提出要明确冠名权执行标准、改革税收优惠制度、完善相关权利规范等具体建议。
【关键词】:慈善捐赠 慈善捐赠人 权利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1;D922.182.3
【目录】:
- 内容摘要4-7
- Abstract7-15
- 绪论15-29
- 一、选题动因与意义15-1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9-25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25-26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26-29
- 第一章 慈善捐赠人权利的一般解读29-54
- 第一节 慈善捐赠人权利的界定29-40
- 一、慈善捐赠29-35
- 二、慈善捐赠人35-37
- 三、慈善捐赠人权利的内涵37-40
- 第二节 慈善捐赠人权利的性质40-47
- 一、私权抑或社会权40-43
- 二、财产权抑或人身权43-45
- 三、实体性权利抑或程序性权利45-47
- 第三节 慈善捐赠人权利的价值47-54
- 一、慈善捐赠人权利的伦理价值47-49
- 二、慈善捐赠人权利的效益价值49-51
- 三、慈善捐赠人权利的民主价值51-54
- 第二章 慈善捐赠人权利的历史演进与前瞻54-83
- 第一节 美英慈善捐赠人权利历史演进的考察54-68
- 一、萌芽期(中世纪到19世纪中期)54-56
- 二、确立期(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56-59
- 三、扩展期(20世纪60年代-20世纪晚期)59-61
- 四、繁荣期(20世纪末期-至今)61-68
- 第二节 我国慈善捐赠人权利历史演进的考察68-76
- 一、萌芽期(民国以前)68-69
- 二、确立期(民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前)69-72
- 三、扩展期(改革开放以来-至今)72-76
- 第三节 慈善捐赠人权利发展前瞻76-83
- 一、慈善捐赠人权利从模糊到逐步强化76-77
- 二、法律规则从彼此隔离到相互融合77-81
- 三、与相关权利从相互冲突到逐步平衡81-83
- 第三章 与慈善目的直接相关的权利83-109
- 第一节 捐赠意图实现权84-94
- 一、关于捐赠意图实现权的非议85-89
- 二、捐赠意图实现权的合理性89-91
- 三、对待捐赠意图实现权的应有态度91-94
- 第二节 诉权94-103
- 一、慈善捐赠人诉权的含义及存在理由94-96
- 二、捐赠人诉权反对派的论争96-99
- 三、关于捐赠人诉权的理性态度99-103
- 第三节 与慈善目的直接相关的其他权利103-109
- 一、知情权103-104
- 二、监督权104-106
- 三、撤销权106-109
- 第四章 与慈善目的非直接相关的权利109-136
- 第一节 冠名权109-116
- 一、关于冠名捐赠引发的非议109-111
- 二、冠名权存在的合理性111-113
- 三、对待冠名权的应然看法113-116
- 第二节 税收优惠权116-131
- 一、税收优惠权正当论117-122
- 二、税收优惠权否定论122-127
- 三、对于税收优惠权的应有认识127-131
- 第三节 与慈善目的非直接相关的其他权利131-136
- 一、捐赠自愿权131-132
- 二、隐私权132-133
- 三、返还权133-136
- 第五章 慈善捐赠人权利的冲突与平衡136-153
- 第一节 慈善捐赠人权利的冲突137-144
- 一、慈善捐赠人权利冲突的表现137-140
- 二、慈善捐赠人权利冲突的实质140-142
- 三、慈善捐赠人权利冲突的原因142-144
- 第二节 慈善捐赠人权利冲突的平衡144-153
- 一、慈善捐赠人权利冲突平衡的基本原理144-148
- 二、慈善捐赠人权利冲突的平衡148-153
- 第六章 慈善捐赠人权利的行使与救济153-174
- 第一节 慈善捐赠人权利的行使153-164
- 一、慈善捐赠人权利意识的培植153-155
- 二、慈善捐赠人权利行使的基本原则155-159
- 三、慈善捐赠人权利行使的程序159-164
- 第二节 慈善捐赠人权利的救济164-174
- 一、权利救济含义及方式164-167
- 二、慈善捐赠人权利救济要义167-170
- 三、慈善捐赠人权利救济的方式170-174
- 第七章 我国慈善捐赠人权利法律保障制度的完善174-215
- 第一节 我国慈善捐赠人权利法律保障制度的检讨174-193
- 一、我国慈善捐赠人权利现有法律保障制度考察174-180
- 二、我国慈善捐赠人权利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180-193
- 第二节 完善慈善捐赠人权利法律保障制度的总体思路193-204
- 一、完善慈善捐赠人权利法律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193-197
- 二、完善慈善捐赠人权利法律保障的宏观思路197-204
- 第三节 完善我国慈善捐赠人权利法律保障制度的具体建议204-215
- 一、与慈善目的直接相关的具体权利制度204-210
- 二、与慈善目的非直接相关的具体权利制度210-215
- 参考文献215-235
- 后记235-23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237-2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广峰,胡小红;公共经济法论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严存生;近现代西方法与道德关系之争[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3 陈晓宇;冯倩倩;;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1期
4 黄锡生,马可;论我国社会保险法制建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王为农,吴谦;社会法的基本问题:概念与特征[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11期
6 范志勇;;捐赠财产物权研究——捐赠财产二次公益信托制度的构建[J];研究生法学;2011年05期
7 葛洪义;;论法律权利的本质[J];当代法学;1988年03期
8 冯彦君;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问题论纲[J];当代法学;2005年04期
9 范进学;法学核心范畴关系论——一种比较法的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郑少华;社会经济法散论[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琳琳;论私权及其体系化[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芳;慈善性公益法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郝晶;劳动者民主参与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慈善捐赠人权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6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41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