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00:07

  本文关键词: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我国将在法治层面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如何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更为有效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生态恢复性法律责任的研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注入法治动力。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及内涵并不为大多数人熟悉,其实践起源于近两年的福建省部分基层法院,是对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行为人,在其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时,采取责令该行为人种植树木、恢复植被、净化水质、放养动物等方式,以恢复环境的生态功能,换取相应的减轻或免除行为人责任的一种责任承担形式。本文对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和介绍,提出了其具有生态性、修复性、综合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并与国外环境法律责任承担形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在宏观层面上论述了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该责任的适用原则、条件和主要形式。笔者希望通过以上的研究,促使我国重视和加快有关生态环境的恢复性立法与制度建设,使当前环境法律责任体系更加完善,促进环境权益的救济的实现,防止相关损害进一步发生。
【关键词】:生态恢复 环境法律责任 责任承担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
  • 一、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8-12
  • (一) 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8-10
  • (二) 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特征10-12
  • 1、生态性10
  • 2、报应性和功利性相统一10
  • 3、修复性和利益填补性10-11
  • 4、综合性和多样性11-12
  • 二、系统构建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体系的必要性12-16
  • (一) 当前我国环境法律责任之现状及缺陷12-15
  • 1、我国环境法律责任的现状12-13
  • 2、我国环境法律责任的缺陷13-15
  • (二) 系统构建生态恢复性法律责任体系的意义15-16
  • 1、有利于实现环境法律责任之功能追求15
  • 2、有利于生态环境要素的恢复15-16
  • 3、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16
  • 三、外国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及其启示16-20
  • (一) 外国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17-18
  • 1、美国关于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立法实践17
  • 2、德国关于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立法实践17-18
  • 3、俄罗斯关于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立法实践18
  • 4、加拿大关于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立法实践18
  • (二) 外国关于生态恢复的环境法律规制于我国的启示18-20
  • 1、环境法律中应当明确生态恢复的义务主体和承担方式18-19
  • 2、确立生态环境恢复专家制度19
  • 3、推动社会广泛参与19
  • 4、延长诉讼时效19-20
  • 四、我国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立法和司法实践20-25
  • (一) 我国生态恢复性立法实践20-21
  • (二) 我国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司法实践21-23
  • 1、福建省关于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实践21-22
  • 2、湖南省关于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实践22-23
  • 3、四川省关于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实践23
  • (三) 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的不足23-25
  • 1、生态违法行为的归责原则不够明确,未确立修复优先的基本原则23-24
  • 2、生态恢复性司法的适用条件不明确24
  • 3、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形式不全面24
  • 4、生态恢复的保障机制不完善24-25
  • 五、健全我国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体系的建议25-30
  • (一) 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基本原则25-26
  • 1、生态优先原则25
  • 2、破坏者承担主要恢复责任,政府进行补充的原则25
  • 3、符合社会实际原则25-26
  • 4、遵循自然规律原则26
  • (二) 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适用条件26-28
  • 1、生态恢复性民事法律责任的适用条件26-27
  • 2、生态恢复性行政法律责任的适用条件27
  • 3、生态恢复性刑事法律责任的适用条件27-28
  • (三) 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的常用形式28-30
  • 1、复垦土地28-29
  • 2、恢复植被29
  • 3、净化水质29-30
  • (四) 通过缴纳环境保证金建立生态恢复性法律责任的保障机制30
  • 结语30-32
  • 参考文献32-34
  • 致谢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雨燕;;试论责令改正环境违法行为之制度归属——兼评《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第12条[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赵翠薇;王世杰;;生态补偿效益、标准——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理研究;2010年04期

3 王江;黄锡生;;我国生态环境恢复立法析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钭晓东;;论环境法律责任机制的重整[J];法学评论;2012年01期

5 赵娜;;浅析生态责任和环境法律责任[J];法制与社会;2010年18期

6 许春清;略论一般法律责任概念的“新义务说”[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李挚萍;;环境修复法律制度探析[J];法学评论;2013年02期

8 黄锡生;史玉成;;中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架构与完善[J];当代法学;2014年01期

9 徐以祥;刘海波;;生态文明与我国环境法律责任立法的完善[J];法学杂志;2014年07期

10 于左;美国矿地复垦法律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煤炭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印;;我国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立法若干问题思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本文关键词:生态恢复性环境法律责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4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434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7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