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公共部门的劳务派遣用工风险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9 09:18

  本文关键词:公共部门的劳务派遣用工风险评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市场化的经济活动中,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就业与用工模式,劳务派遣仍在持续发展,劳务派遣在我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普遍使用的一种用工方式,所有行业几乎都有涉及,同时一些政府、事业单位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也都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已经成为我国公共部门灵活就业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劳务派遣经营合法性和业务规范性问题以法律的形式得到了解决。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劳务派遣在有着使社会、派遣机构以及用工公共部门和员工受益的优点时,也有着其无法摆脱的局限性特点,劳务派遣中的各方面参与者都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的背景下,这种风险的应对与防范对公共部门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从公共部门的角度来说,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社会层面以及与派遣活动相关的另外两方。在社会层面,主要是整个用工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公共部门的用工环境更严,用工成本、违法成本等加大。来自派遣机构方面的风险则主要表现在:第一,当前情况下,整个派遣行业在中国的发展鱼目混珠,很多机构的资质与资格得不到保证;第二,《劳动合同法》的严格规定将使劳务派遣行业重新洗牌,很多机构由于自身财力有限有可能面临经营困难的问题,从而使与其有业务往来的公共部门面临一系列连带问题;第三,派遣机构的信用问题,其是否能够按照合约规定执行相关的义务,能否在公共部门和派遣员工之间发挥好桥梁的作用值得重视。而来自派遣员工方面的风险则主要表现在对派遣员工的管理上,从某种程度上是在考量公共部门自身的管理能力,主要涉及到如何因派遣员工自身的特殊性而可能产生的信息保密的问题,如何保证公共部门的知识产权不因派遣员工的流动而被侵犯等等问题都会使公共部门使用劳务派遣工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本文站在公共部门的角度,从社会层面、派遣机构、用工公共部门、派遣员工四个方面对其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识别、评估。在风险识别后,从定性的角度总结出了社会风险、信用风险、成本风险、法律风险、管理风险等五类风险,并在模糊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公共部门劳务派遣用工风险评估模型,以便对风险的大小有一个定量的认识。在文章的最后还提出了风险应对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以期对当前公共部门使用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方式有所帮助。
【关键词】:劳务派遣 公共部门 用工风险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3
  • 第一节 研究背景9-10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11-13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回顾13-20
  • 第一节 研究范围及核心概念界定13-15
  • 第二节 公共部门劳务派遣研究现状15-17
  • 第三节 风险管理17-20
  • 第三章 公共部门劳务派遣用工风险状况20-25
  • 第一节 我国公共部门劳务派遣用工现状20-23
  • 第二节 公共部门劳务派遣的主要用工风险23-25
  • 第四章 公共部门劳务派遣用工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25-38
  • 第一节 研究过程及方法25-26
  • 第二节 公共部门劳务派遣用工风险的来源26-31
  • 第三节 用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31-35
  • 第四节 指标权重设计及模型构建35-38
  • 第五章 公共部门劳务派遣风险评估模型运用—基于AA市AA区街道城管局案例研究38-44
  • 第一节 案例基本情况分析38-39
  • 第二节 数据收集39-41
  • 第三节 模型的应用41-43
  • 第四节 小结43-44
  • 第六章 公共部门劳务派遣用工风险的防范44-50
  • 第一节 论文的研究结论44-45
  • 第二节 风险防范对策45-49
  •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49-50
  • 参考文献50-52
  • 附录52-53
  • 致谢53-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如何避免劳务派遣用工泛滥成灾?[J];工友;2011年05期

2 陈勤勉;;如何防范企业劳务派遣用工风险[J];时代金融;2013年36期

3 俞元诚;;值得商榷的劳务派遣用工形式[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本刊记者;;努力推动劳务派遣用工的依法规范[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5 姚维强;王晓东;蔡君;陈洁;;供电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风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年08期

6 李坚;汪丽华;屠聂华;;浅析企业劳务派遣用工风险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12期

7 周庆林;;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剧宇宏;;我国劳务派遣岗位适用的法律思考——以2011年上海劳务派遣用工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2年04期

9 樊英;谢国冠;;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的建议[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2年03期

10 乌日图;;完善劳动合同法 规范劳务派遣用工[J];中国人大;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从烈;;对现行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的考察与分析[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广英;;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为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制度建言献策[N];联合时报;2011年

2 本报法律事务中心律师 白永亮;劳务派遣用工范围界定方式应调整[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年

3 记者 赵超 余晓洁;劳务派遣用工不能成为用工主渠道[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4 记者 王娇萍 郑莉;劳务派遣用工比例多少才合理?[N];工人日报;2013年

5 郑勇;劳务派遣用工有了明确标准[N];工人日报;2007年

6 记者 刘栋;上海将控制劳务派遣用工规模[N];文汇报;2011年

7 记者 梁毅娟;全市劳务派遣用工超3800人[N];西江日报;2011年

8 记者 陈会君 通讯员 宋欣然;我省率先进行劳务派遣用工情况调查[N];湖北日报;2011年

9 记者 王冬梅;劳务派遣用工走向夕阳[N];组织人事报;2012年

10 四川省总工会党组书记 副主席 罗茂乡 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 党委组织部部长 党委宣传部部长 机关党委副书记 张岚;须重视劳务派遣用工问题[N];学习时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益之;WGQFD公司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2 王向伟;某区域实施劳务派遣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徐雪敏;行政机关劳务派遣用工关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4 王潇俊;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对公共组织的利弊影响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金;管道工程公司劳务派遣用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6 李婷婷;西安A单位劳务派遣员工激励方案优化[D];西北大学;2015年

7 刘燕;A公司劳务派遣用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颜瑞琪;事业单位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的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9 赵红光;发电企业劳务派遣用工问题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10 刘佳宁;泉州市劳务派遣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公共部门的劳务派遣用工风险评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2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462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d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