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是劳动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采用“一裁两审”的处理体制,仲裁程序被规定为劳动纷纷案件被处理的前置程序,但因大部分裁决结果的非终局性,加之,法院针对劳动纠纷案件收取很低的诉讼费,致使大量的劳动纠纷案件在经过仲裁程序后又进入了诉讼程序。因而,不但仲裁机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需要适用劳动立法包括仲裁时效的相关规定,作为“两审”的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过程中亦需要适用相关劳动立法包括仲裁时效的规定。但因目前我国的劳动立法存在诸多不足,甚至出现立法空白。在实际践行中,对现有的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立法,不同的法律人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许多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机构便被以已过仲裁时效而阻挡在门外,虽依据“一裁两审”可进入诉讼阶段,但因立法不足问题,在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人民法院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因此正确适用仲裁时效解决劳动争议案件,不但影响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施效果和运作,还与当事人权益是否得到合法保障有关,甚至影响劳动关系。故此,对国内现行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相关规定展开研究很有必要。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意义、国内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概念、性质、价值及与其相关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并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为下文奠定基础;第二章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历史演变予以归纳总结,从国内当下实行的立法着手,就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在法律制定和适用方面的问题展开研讨;第三章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提出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必要性、原则及法理依据,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法律制度的建议;结语部分对本文的写作原因和最重要的观点,作了简要的总结。
【关键词】:劳动争议 仲裁时效 公平 正义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论7-10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7-8
- 一、理论意义7
- 二、现实意义7-8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8-9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9-10
- 一、研究方法9
- 二、创新点9-10
- 第一章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概述10-17
- 第一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之相关概念阐述10-13
- 一、劳动争议10-12
- 二、时效12-13
- 三、民事诉讼时效13
- 第二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概念及性质分析13-15
- 一、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概念13-14
- 二、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性质分析14-15
-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价值分析15-17
- 一、效率15
- 二、公平、正义15-16
- 三、秩序16-17
- 第二章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评析17-28
- 第一节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历史演进17-18
-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在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18-20
- 一、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起算问题18-19
- 二、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期限问题19-20
- 三、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中止、中断、延长问题20
- 第三节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20-28
- 一、加班工资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问题20-22
- 二、社会保险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问题22-24
- 三、二倍工资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问题24-25
- 四、带薪年休假工资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问题25-26
- 五、劳动争议案件在诉讼阶段,仲裁时效和诉讼时效的适用问题26-27
- 六、人民法院应否主动审查仲裁时效期间的问题27-28
- 第三章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构想28-35
- 第一节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必要性28-29
- 第二节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原则和法理依据29-30
- 一、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原则29-30
- 二、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法理依据30
- 第三节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构想30-35
- 一、应当统一和明确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起算点30-31
- 二、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中止和中断应通过立法形式进一步明确和完善31-32
- 三、应对最长仲裁时效作出规定32
- 四、仲裁时效的期限应根据劳动争议纠纷类型不同而作不同规定32-33
- 五、通过法律规定确定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性质33-34
- 六、进一步完善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配套规定34-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39
- 个人简介及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洪江,刘志东;此案申请仲裁时效是否已过期[J];中国劳动;2001年08期
2 沈建华;此案是否超过申请仲裁时效[J];中国劳动;2001年09期
3 方乐华;劳动仲裁时效之法律探讨[J];前沿;2003年11期
4 修良 ,姜波;此案是否超过仲裁时效[J];山东劳动保障;2005年10期
5 马栩生;李海荣;;从一则案例析劳动仲裁时效[J];人民司法;2006年02期
6 高劲松;于昌伟;;仲裁时效让她败诉[J];人力资源;2006年03期
7 王追林;芦叶菲;;以案说法话实务:“仲裁时效”[J];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04期
8 潘家永;;我错过了仲裁时效期间了吗?[J];职业;2009年25期
9 本刊编辑部;;合同期内索要欠薪不受仲裁时效限制[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年09期
10 雍丽萍;刘岳庆;金星;;二倍工资仲裁时效如何计算[J];中国劳动;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启星;什么是仲裁时效?怎样计算仲裁时效期间?[N];莱芜日报;2009年
2 彭建平;我们超过仲裁时效了吗[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5年
3 鲁志峰;此案应如何计算仲裁时效?[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4 白永亮;婴儿体幼需要照顾可否引起仲裁时效中止[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本栏目主持人 朱国丰;追索劳动报酬也有仲裁时效[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年
6 施为飞;申请仲裁时效期限由两月延至一年[N];江苏法制报;2008年
7 鲁书宾;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注意时效[N];中国黄金报;2012年
8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急需完善[N];工人日报;2002年
9 文 刚;仲裁时效让他们输了官司[N];海南日报;2005年
10 钱昱良;本案是否超过劳动仲裁时效[N];检察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晓霞;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问题研究[D];宁夏大学;2016年
2 邵振中;论劳动争议仲裁中的申请仲裁时效期间[D];山东大学;2011年
3 赵艳艳;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4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49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