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页岩气开发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美国的经验借鉴
本文关键词:我国页岩气开发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美国的经验借鉴
【摘要】:当前,随着世界各国对煤、石油、天然气资源需求不断攀升,能源压力日益增大,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美国凭借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已率先实现页岩气的商化开采,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页岩气开发热潮。我国拥有储量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开采潜力巨大,不仅有望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吸引了我国政府、科研部门、石油开发企业陆续加入到页岩气的理论研究与勘探开发的队伍中。但是,随着页岩气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和其特殊的开发技术,伴随而来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风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包括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等问题。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经验匮乏、技术尚未成熟、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也不完善。为此,借鉴美国页岩气开发中已形成的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以及完善的环境法律制度体系,借其长,避其短,有利于我国页岩气行业在开发初期就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本文以环境法相关理论为背景,分析我国页岩气开发过程中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对页岩气开发有丰富经验的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析,找出值得我国可以借鉴的地方,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完善我国页岩气开发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为页岩气资源开发的法律制度建设提供有益探索。本文共分为五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文章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第二部分介绍页岩气的特征开发技术等相关基础知识,明确页岩气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页岩气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引发的水资源利用及水环境问题;第三部分针对页岩气开发造成的水环境问题,梳理分析我国页岩气开发中与水相关的法律制度,找出既有的水法律制度在规制页岩气开发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第四部分研究美国相关领域先进的法律制度体系,进行可借鉴性分析;第五部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岩气资源开发的自身特征,提出健全和完善水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希望本文能对我国页岩气开发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页岩气 水资源保护 法律制度 不足 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引言8-14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选题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9-12
- 1.2.1 国内研究现状9-11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12-14
- 1.3.1 研究目的12-13
- 1.3.2 研究内容13-14
- 第2章 页岩气资源概述14-20
- 2.1 页岩气特征和开发技术14-16
- 2.1.1 页岩气的特征14
- 2.1.2 页岩气开发技术14-16
- 2.2 页岩气开发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6-17
- 2.3 页岩气开发中水环境问题17-20
- 2.3.1 水资源大量消耗17-18
- 2.3.2 地表水污染18
- 2.3.3 地下水污染18-20
- 第3章 我国页岩气开发中水资源相关法律制度现状及问题20-28
- 3.1 我国页岩气开发现状20-21
- 3.2 我国页岩气开发中与水资源相关立法现状21-24
- 3.2.1 水资源利用相关规定21-23
- 3.2.2 水污染防治相关规定23-24
- 3.3 存在问题24-28
- 3.3.1 现有法律规制不完善24-25
- 3.3.2 深井灌注问题立法空白25-26
- 3.3.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未引入26-27
- 3.3.4 行政监管权责不清27-28
- 第4章 美国页岩气开发水资源法律制度现状及经验借鉴28-37
- 4.1 美国页岩气开发现状28-29
- 4.2 美国页岩气开发水资源立法现状29-32
- 4.3.1 防治地下水地表水污染相关法律制度29-32
- 4.3.2 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32
- 4.3 美国页岩气开发法律制度可借鉴性分析32-33
- 4.4 经验借鉴33-37
- 4.4.1 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33
- 4.4.2 修改现有法律制度补充专门立法33-34
- 4.4.3 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4-35
- 4.4.4 行政部门监管明确35-37
- 第5章 完善我国页岩气开发中水法律制度建议37-41
- 5.1 完善现有的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37-38
- 5.1.1 完善水资源规划制度37
- 5.1.2 丰富供水分配制度37-38
- 5.1.3 完善总量控制制度38
- 5.2 补充制定页岩气行业专项立法38-39
- 5.3 开展页岩气开发中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39-40
- 5.4 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机制,保障公众参与40-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6
- 个人简历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媛;;加快建立完善我省页岩气产业发展机制[J];江苏政协;2013年02期
2 ;图说天下[J];国企;2013年06期
3 马瑞琳;;美国页岩气开发与相关法律法规初探[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1期
4 杨柏;;假如贵州也复制“页岩气革命”[J];当代贵州;2014年11期
5 ;页岩气革命是个骗局[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3年03期
6 刘超;;页岩气开发中环境风险规制法律制度的完善[J];环境保护;2013年Z1期
7 ;资讯[J];中国石油石化;2013年09期
8 马安越;;页岩气革命在美国是如何爆发的?[J];中国机电工业;2013年07期
9 ;媒体[J];南风窗;2013年05期
10 金雯;陈舒;;美国页岩气革命及启示[J];群众;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2 叶舒阳;;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玉芳;包书景;张宏达;葛明娜;王劲铸;孟凡洋;任收麦;;国外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吴西顺;;世界各国页岩气政策综述[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1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研讨分会场[C];2013年
5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6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10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巧然;中国石油储备页岩气开发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 张金川;中国应大力开发页岩气[N];中国能源报;2009年
3 林刚;我国首个页岩气合作开发项目已实施[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李冰 李婧婧;页岩气藏:尚待开发的处女地[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胡学萃;页岩气:有望改变我国能源格局[N];中国能源报;2009年
6 胡文瑞;页岩气:“鸡肋”变“牛排”[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8 李慧;页岩气并非亚洲首选[N];中国能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海霞;页岩气勘探热潮席卷欧洲[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刘楠;我国页岩气开采将从重庆起步[N];中国化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为;页岩储层特征与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2 金吉能;页岩气地球物理建模分析[D];长江大学;2015年
3 张宏学;页岩储层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梁顺;长壁开采区内垂直页岩气井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俞杨烽;富有机质页岩多尺度结构描述及失稳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郭晶晶;基于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渗流机理及试井分析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冯杨伟;伊宁盆地构造—热演化与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8 俞益新;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姜文利;华北及东北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时贤;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龙;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余美;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页岩气开发战略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3 曹俊;金阳—威信地区下古生界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白生宝;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折文旭;页岩气藏水平井HEGF裂缝网络渗流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郭文;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分析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朱炳成;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8 韩淑乔;高过成熟阶段页岩生烃及含气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9 苏俊;页岩气储层双侧向测井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颜君;页岩气储层感应测井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页岩气开发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美国的经验借鉴
,
本文编号:511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51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