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慈善组织监管法制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9:00

  本文关键词:我国慈善组织监管法制构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慈善组织 慈善监管 域外经验 体系构建 《慈善法》


【摘要】:慈善乃现代社会文明与成熟的重要标志。随着国际经济社会格局的巨型变化,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弱势群体利益更应得到特别关注,这也促使慈善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我国慈善组织虽在世界大格局中逐步壮大,但近些年也不断暴露出不应有甚至逆势而下的堪忧现象,诸如“四川地震救灾中被爆出万元帐篷”、“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的万元餐费”、“郭美美炫富”、“卢美美希望工程”,以及目前还在不断升级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南京柯蕾受捐风波”等一系列事件,造成我国慈善组织社会形象“多米诺骨牌”般的下滑,严重影响慈善组织发展的可持续性,以致激起社会公众对慈善机构运作模式及监管体制的强烈不满,也由此引发政府、慈善组织、媒体大众的深刻反思。正由于没有建立起整体性、系统性的法律保障体系,且存在立法层次偏低、法律规范结构混乱、管理混乱、立法内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捐赠者、管理者、受赠者未建立有效联系,特别是让监督成为空谈,无法助推“阳光慈善”。如此之下,不但不能促进慈善组织健康发展,甚至会阻碍国内慈善法治的历史进程。鉴于此,本文基于我国建立健全慈善组织监管法律体系的现实需要,在制度构架上提出推进慈善立法、加快监管优化的建议,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法治意义。第一部分为绪论,整理研究问题、总结研究综述,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努力。第二部分,以慈善发展史为基本脉络,通过慈善监管法制现状剖析,提出慈善组织法律监管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比较域外慈善组织的监管立法体系,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之上,对慈善组织法律监管体系的构建作出启示。第四部分,借鉴域外慈善监管法治经验,提出本文核心:我国慈善组织监管路径选择。第五部分,构建慈善监管立法框架内容,即基本原则、多重位阶立法并行、重点内容设置。第六部分,阐释本论文研究的几点结论,总结慈善组织监管法律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慈善组织 慈善监管 域外经验 体系构建 《慈善法》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8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5
  • 1.1 问题的引出11
  • 1.2 慈善组织监管立法的研究综述11-13
  • 1.2.1 国内研究要述11-12
  • 1.2.2 国外研究要述12-13
  • 1.3 本文的研究架构、特色及主要创新之处13-15
  • 1.3.1 研究路径与方式13
  • 1.3.2 本文特色与创新努力13-15
  • 2 我国慈善组织发展历程及其法制现状15-24
  • 2.1 概念界定15-17
  • 2.1.1 慈善15
  • 2.1.2 慈善组织15-17
  • 2.2 慈善组织的发展历史及基本认识17-18
  • 2.3 我国慈善组织法制现状分析18-21
  • 2.3.1 慈善组织监管立法的价值取向偏差18-19
  • 2.3.2 慈善组织监管的法律规定滞后19
  • 2.3.3 慈善组织监管的法律救济措施欠缺19
  • 2.3.4 慈善组织监管的法律原则规定冗杂,实施细则缺位19-20
  • 2.3.5 慈善组织监管的法律规定缺乏重点内容设置20
  • 2.3.6 慈善组织监管法规缺乏灵活性、协调性20
  • 2.3.7 未形成系统性、整体性法律保障体系20-21
  • 2.3.8 慈善组织的自律监管制度不健全21
  • 2.4 建立慈善组织监管法律体系的重要性分析21-24
  • 2.4.1 法治社会的必然选择21-22
  • 2.4.2 保护慈善公信力的法律屏障22
  • 2.4.3 捐赠者与受赠者权利的有效保护22
  • 2.4.4 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2-24
  • 3 域外慈善组织监管制度介要及对我国的启示24-34
  • 3.1 美国的法律监管体系24-25
  • 3.1.1 分散式的立法模式24
  • 3.1.2 监管特征24
  • 3.1.3 监管制度24-25
  • 3.2 英国的法律监管体系25-27
  • 3.2.1 集中的立法模式25-26
  • 3.2.2 监管特征26
  • 3.2.3 监管制度26-27
  • 3.3 新加坡的法律监管体系27-29
  • 3.3.1 相对集中的立法模式27-28
  • 3.3.2 监管特征28
  • 3.3.3 监管制度28-29
  • 3.4 香港法律监管体系29-31
  • 3.4.1 相对分散的立法模式29
  • 3.4.2 监管特征29-30
  • 3.4.3 监管制度30-31
  • 3.5 域外慈善法律监管体系对我国的启示及主要借鉴31-34
  • 4 我国慈善组织监管优化的路径选择34-40
  • 4.1 域外慈善组织法律监管体系对我国的影响34
  • 4.2 路径选择:构建慈善组织法律监管体系34-36
  • 4.2.1 严格实施《慈善法》35
  • 4.2.2 明确监管立法位阶35-36
  • 4.2.3 构建合理有效的立法架构36
  • 4.2.4 加强慈善事业立法的相互协调36
  • 4.3 优化设计:符合国情兼顾域外经验36-40
  • 4.3.1 转变“重登记、轻监管”模式36-37
  • 4.3.2 慈善组织信息披露法制化37
  • 4.3.3 设立监督评估机构37-38
  • 4.3.4 调整慈善组织税收监管政策,强化激励机制38
  • 4.3.5 落实法律责任、强化惩戒机制38-39
  • 4.3.6 加强慈善组织内部管理与慈善行业自律性39-40
  • 5 我国慈善组织监管体系的构建重点40-44
  • 5.1 重点之一:基本原则的遵循40-41
  • 5.2 重点之二:多重位阶法的并行41-42
  • 5.3 重点之三:特别内容的设置42-44
  • 5.3.1 规范募捐制度,明确监管内容42-43
  • 5.3.2 构建公益诉讼制度,,加强司法监管43-44
  • 6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秋光;;关于近代中国慈善研究的几个问题[J];史学月刊;2009年09期

2 曾桂林;;近20年来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史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8年02期

3 何兰萍,陈通;关于当前发展慈善事业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4 李仁;社会救助变革背景下促进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5年03期

5 周秋光,曾桂林;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J];道德与文明;2005年01期

6 高灵芝;论慈善事业的社区化与社会化[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7 谢宝富;当代中国公益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04期

8 鲁篱;经济法基本原则新论[J];现代法学;2000年05期



本文编号:531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531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7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