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研究
【摘要】: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近年来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都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人权保障构成极大的挑战。为此,从理论上加以回应,并提供因应之策就成为风险社会中大家必须考虑的重大课题。本文选取工会劳动保护监督这一视角,探讨如何实现工作场所的健康与安全。我国虽然有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相应制度,但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其原因何在?如何从理念与制度上加以改进?这些都是本文所尝试回答的问题。全文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为核心,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理据与基本构造,重点探讨工会监督的正当性基础与基本内容。劳动者享有工作环境权这一基本权利,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合乎安全与卫生的工作环境,并且要求获致最妥适的身心健康。劳动者成立工会的目标之一,正在于维护与实现其所享有的工作环境权,通过监督保证该项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为工会的职责所在。通过工会与企业合作以实现工作环境的舒适与妥当,能够最终实现和谐的劳资关系。在此基础上,工会劳动保护监督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其对象,一般遵循选定课题、调查准备、监督检查和处理反馈这四个阶段。工会监督贯穿劳动关系建立与存续的始终,从事前、事中与事后三个层面加以实现。目前,我国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标准由法律、工会自治条例与劳动政策三个方面共同构成。第二部分是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所具有的功能与面临的挑战,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正面效应,并深度关切时代课题与监督困境。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有效实施,能够保证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这也是法律监督与法律实施理论的生动呈现。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确保用人单位落实其法定义务。同时,通过工会集体谈判的职能,促使企业落实高于法定标准的合同义务。由于我国劳动者维权意识与能力的欠缺,因而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有效实施能够维护劳动者权益。然而,上述功能的发挥效果,受到时代发展的考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带来全球产业的转移,高污染企业也伴随其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跨国流动,则对工会监督带来不小的困难。近年来,我国劳资冲突不断,非典型就业大量出现,多边关系的盛行,劳动关系的这些变革都对工会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部分是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的疏失及其缘由,探讨工会未能有效监督的深层原因。制度的疏失首先表现为范围的狭窄,无论是监督对象还是监督权的内容,都不足以覆盖劳动关系的全部,存在监督不足之处。在劳动保护监督的程序上过于简单,现有规定较为笼统抽象,难以有效监督用人单位真正落实劳动保护义务。在监督的方式上过于单一,工会仅仅具有建议、纠正等职能,处置能力较弱,难以应对企业的违法行为。现有的劳动保护立法较为分散,因而导致重复与遗漏的弊端。深入考察工会监督效果的薄弱即会发现,其深层根源在于工会监督意识的薄弱,职能被削弱以及相关立法的滞后。第四部分是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的理念及具体措施,重点探讨更好发挥工会监督作用的可能路径。从理念上,应将劳动保护立法的目的明确为保障劳动者工作环境权,并据此指引具体制度的建构。回应企业工会监督乏力的现实,有必要充分发挥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监督的职能,从而实现企业监督与社会监督的良性互动。为了实现劳动者环境权,有赖于政府、用人单位与工会三方合作机制的建立与运行。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之下,有必要扩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范围,合理细化监督的程序,并且丰富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方式。从长远来看,我国未来应建立劳动保护领域的统一立法,并对工会监督的具体制度进行专章规定。
【关键词】:工会 劳动保护 法律监督 工作环境权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一、引言12-14
- 二、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确立的理据与基本构造14-23
- (一)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确立的理据14-17
- 1. 人权保障的必然要求14-15
- 2. 工会职责的具体表现15-16
- 3.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必要途径16-17
- (二)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的基本构造17-23
- 1.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范围17-18
- 2.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程序18-19
- 3.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方式19-20
- 4.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标准20-23
- 三、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的功能与面临的挑战23-29
- (一)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的功能23-26
- 1. 保证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23-24
- 2. 确保用人单位落实劳动安全卫生义务24-25
- 3. 维护劳动者权益25-26
- (二) 时代发展及其挑战26-29
- 1. 经济全球化26-27
- 2. 劳动关系的变革27-29
- 四、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的疏失及其缘由29-40
- (一)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的疏失29-34
- 1. 监督范围规定过窄29-31
- 2. 监督程序规定过于简单31-32
- 3. 监督方式确定过于单一32-33
- 4. 监督标准未予以体系化33-34
- (二) 造成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疏失的缘由34-40
- 1.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意识十分淡薄34-36
- 2.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职能被削弱36-38
- 3.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立法滞后38-40
- 五、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的理念及具体措施40-49
- (一) 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的理念40-44
- 1. 立法目的更新40-42
- 2. 企业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42-43
- 3. 走向合作共治的劳动保护监督43-44
- (二) 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制度的具体措施44-49
- 1. 扩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范围44-46
- 2. 合理细化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程序46
- 3. 丰富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方式46-48
- 4. 将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标准体系化48-49
- 六、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凯,吴亚平;关于私营企业组建工会的若干法律问题[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易江;四大发展目标与工会目的[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任雨虹;工会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4 闵坤斌;工会要多攀“穷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0年07期
5 罗兴华,李微智,龙桂厚;新世纪的企业工会您走好[J];工厂管理;2000年02期
6 ;新千年 新女性 新丰采──本院工会积极组织女教工参加集体舞比赛[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李玉华;跨世纪工会干部的形象塑造[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龚新民;关于工会教育职能面对新世纪的思考[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9 岳公颖;在煤炭企业艰难时期要发挥工会领导人的重要作用[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10 王伟松;工会经费征收的难点及建议[J];中国工会财会;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毅;;促进劳动者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工会要念好维权三字经[A];湖南省工人运动研究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交流材料[C];2010年
2 王艳辉;;工会组织如何促进体面劳动的实现[A];湖南省工人运动研究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交流材料[C];2010年
3 李新涛;;工会组织如何为构建和谐企业发挥作用[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4 俞南平;;关于贵州省工会源头参与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的专题调查报告[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平;;浅谈工会在创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6 吕国珍;;论现代企业工会如何实现自身价值[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诗达;;强化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陈诗达;;工会组织发展及职能发挥展望[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9 李由;;社会经济转型与工会的职能定位和职工的权益保护[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冷培红;;工会干部素质的提高——开展好工会思想工作的前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让;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王四新 戚廷瑞 杨祝夫;职工需要工会[N];工人日报;2000年
3 卞荣臻;大家谈:工会组织应与职工“零距离”[N];工人日报;2002年
4 吴亚平;工会是怎样的组织?[N];工人日报;2004年
5 马清海邋曹慧;如何处理好工会与党政的关系[N];承德日报;2007年
6 李德全 高文淑 记者 吴丹;我市首个“社区流动居民工会”成立[N];成都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陈兆平;工会为媒 成都维权模式“星火燎原”[N];成都日报;2007年
8 黄开建;导入质量管理理念 创新工会管理模式[N];中国航空报;2007年
9 安永杰;工会主席维权的尚方宝剑[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潘洪华;县级工会经费征收管理不容忽视[N];中国审计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齐凌云;政党、工会与阶级基础[D];复旦大学;2005年
2 吴同;以法治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亚清;高绩效工作系统、工会与管理层关系氛围以及雇佣关系氛围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李锦峰;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5 黄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钟立秋;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工人阶级问题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威;1956-1957年工人异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作佳;工会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蔡伟;论转型期我国工会组织的职能[D];吉林大学;2005年
3 贾珍荣;我国职业球员工会基础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尹怀志;日本企业内部工会产生原因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陈晖;我国工会角色的缺位、错位与归位[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贾晋鹏;新时期我国工会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归鸿倩;天津市工会帮扶工作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刘美霞;论英国工会对国有化的态度[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丽云;工会社会工作的实务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10 徐娜;“民工荒”背景下工会保障农民工权益问题探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59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659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