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作为食品安全治理的声誉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1:28

  本文关键词:作为食品安全治理的声誉机制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声誉机制 违法信息 食品安全


【摘要】: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从侧面反应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方面仍存在若干不足。实践表明,单纯地利用许可、罚款等传统的规制工具己不能有效地遏制食品安全问题发展的态势。针对政府在传统规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从法学的视角出发,探索和研究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路径和方法——声誉机制,旨在解决食品安全治理困境。本文首先从声誉机制的性质出发介绍了声誉机制作为评价机制的治理功能。在众多场合,作为食品安全治理的声誉机制具有行政法上的处罚功能,宜将其定性为声誉罚。就作用机制而言,声誉机制遵循信息收集管理—发布—传播的路径,又与传统的处罚方式迥异,体现了新型规制工具中信息工具的运用。接着,本文分析了声誉机制相比于传统规制工具的独特优越性,涉及到威慑力强、治理成本低和参与主体多元等比较优势。负面的声誉机制评价造成企业相当高昂的违法成本,其所具有的威慑力,是其他传统规制工具所不能比拟的。在我国食品安全治理领域执法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声誉机制能较好地实现执法成本的节约与控制。不仅如此,声誉机制还注重消费者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地位,摒弃了传统规制工具的二元结构,发挥了社会公众共同监管的作用。再次,本文探求了食品安全治理中声誉机制的适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法律体系中保障声誉机制运行的规定来看,立法者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发展了若干制度性条款,明确了实施主体、建立了严肃追责制度和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在实践中,声誉机制在食品安全事件中更是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然而,虽说声誉机制在行政执法中起到了“减压阀”作用,随着运用的增多它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具体来说,食品安全治理声誉机制在适用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难题:声誉机制适用的规制领域不明确;没有设置统一的违法信息公布程序;企业在事前、事后都缺乏相应的行政救济;公示的违法信息内容方面存在不足;以及政府声誉机制权力的滥用导致的政府公信力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改善声誉机制适用系列制约因素的对策。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应从声誉机制的适用领域、运作规则、相关监督救济机制方面进一步改进——严格区分几种适用情形,规范违法信息的公布程序,完善措施信息内容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引入预防性行政诉讼救济机制和事后行政诉讼中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审查,以保障市场主体正常的生产经营权利。总之,声誉机制为食品安全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进路。在声誉机制的制度构建过程中应注重其运用规则的研究,使其束缚在一定的规则和框架之内,以保障声誉机制在实践中能循序渐进地开展,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形成政府、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声誉机制 违法信息 食品安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6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导论12-16
  • (一) 问题之缘起12-13
  • (二) 文献综述13-15
  • (三) 研究进路与方法15-16
  • 一、食品安全治理中声誉机制的性质定位16-19
  • (一) 行政法上的声誉罚16-18
  • (二) 自上而下的信息工具的运用18-19
  • 二、食品安全治理中声誉机制运用的比较优势19-24
  • (一) 强化威慑力19-21
  • (二) 治理成本低21-22
  • (三) 参与主体的多元性22-24
  • 三、食品安全治理中声誉机制的适用现状24-34
  • (一) 食品安全治理声誉机制的制度体现24-25
  • (二) 食品安全治理声誉机制在个案中的实施效果25-27
  • (三) 食品安全治理声誉机制适用的相关问题27-34
  • 四、食品安全治理中声誉机制的制度构建34-48
  • (一) 声誉机制的适用领域35-38
  • (二) 声誉机制的运作规则38-41
  • (三) 信息工具中对信息的检视与反思41-45
  • (四) 监督救济制度45-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附件二: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江会;;声誉与证券承销商的声誉:一个文献回顾[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2 王玉玲;;基于声誉和法律的不完全契约的实施[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郭丛林;秦海涛;;诉讼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声誉机制[J];青年记者;2012年32期

4 赵军;;声誉机制:保险市场行为监管的优化路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5 潘常刚;吕国营;;医疗领域的政府干预与声誉机制[J];地方财政研究;2009年12期

6 王玉玲;;基于声誉、法律和不完全契约的执行[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赵婉;;试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J];人民论坛;2012年17期

8 马继洲;;政策性优惠金融实施背景下农户声誉传导机制分析[J];甘肃金融;2013年03期

9 肖晓勇;罗育林;;军事人力声誉激励机制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10期

10 卢文道;王文心;;对上市公司的公开谴责有效吗——基于上海市场2006-2011年监管案例的研究[J];证券法苑;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姚宏;吴笛;李延喜;;管理者声誉研究述评[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吴斌;徐丹;;声誉缺失的市场反映:基于我国违规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雷宇;;诚信、盈余管理与公众评价——对声誉机制基础的一个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丽;胡伟;;消费者信念、声誉约束与食品安全[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5 刘华;刘国常;;事务所声誉对其机会主义约束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箐;;不可核实质量,声誉机制与医疗营利资本[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郑昊力;间接互惠通过声誉机制促进人类合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陈卫平;声誉机制、关系运作与食品信任建构[N];光明日报;2014年

3 ;重要的是建立企业声誉机制[N];人民邮电;2006年

4 潘英丽;建设市场声誉机制让市场做出选择[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5 朱恒鹏;声誉机制:医疗服务有效激励的支点[N];中国医药报;2012年

6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蒙湘林;浅谈承销商声誉和IPO企业质量关系[N];证券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笑天;国际关系中的遵约与声誉[D];复旦大学;2012年

2 杨柳;法律、管制与声誉约束[D];复旦大学;2007年

3 张勇;商业银行声誉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黄茜;关于买方参与C2C网站在线声誉系统的探索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邱国峰;证券审计市场声誉与监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肖小凤;审计师声誉的形成机制与经验检验[D];湖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霞;基于声誉的激励性电力竞价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国文婷;机构投资者声誉对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沈泽宇;自然人控股股东声誉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洋;声誉对网店绩效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5 石玉;审计师声誉与证券分析师关注[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6 李丽芳;审计师声誉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胡舟丽;声誉激励与独立董事监督行为[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8 唐璐;作为食品安全治理的声誉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王兴田;基于复杂声誉系统的间接互惠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石妮;基于声誉理论的信用评级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86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686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b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