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医师“多地点”执业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4:21

  本文关键词:我国医师“多地点”执业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点执业 注册管理 人事制度 医疗责任


【摘要】:医师“多地点”(以下简称多点)执业一直是我国新医改中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一种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调节措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被学界认为是解决我国卫生人才配置不均衡问题的最佳方案。它通过设定一定资格条件来筛选出部分医术高超、临床经验丰富的优质医疗资源,使其可以同时最多选择三家医疗机构同时执业,以期达到优质医疗资源向卫生资源相对缺乏地区转移的目的。理论上来说医师多点执业的制度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我国卫生医疗市场发展不平衡,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然而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政策自2009年开始施行就遭遇重重阻碍。虽然国家行政部门依据政策施行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调整该项政策,截止目前,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已经收获了一部分成果,但是由于新的政策尚未建立起与之配套的法律保障体系,仅仅依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强力推动,总体来说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公立医院人事法律制度制约着多点执业工作的开展,医师们对新政策的热情不高执业申请的法定资格标准过高,造成了符合其资格的医师缺乏事实上的开展多点执业精力;医疗质量安全如何保障以及出现事故如何有效化解医师承担的医疗责任等法律问题依然是几座大山,矗立在多点执业医师通行的道路上,牢不可破。十几年来,我国医师法对医师一直奉行的是一个医生只能注册在一家医疗机构执业的“单点”执业管理办法,无论是管理医师的法律法规、卫生政策,或是医院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已经建立起的配套法律制度均只适用于医师的“单点”执业模式。如今新形势下的医疗体制改革,医师可以同时多点执业,这与现行的管理医师的法律制度体系多有出入,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推行过程中的部分法律问题也正是由多点执业引发的。但是想要解决医疗卫生市场陷入的困境,使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真正得到贯彻执行,已经出现的这些法律问题就必须得到解决。本选题是以医师开展多点执业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为主线,对多点执业医师的资格条件、注册管理、人事制度以及医疗事故责任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以打破医师现存的束缚,调动医师多点执业的热情为目标对上述多点执业引发的法律问题的内在逻辑和联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期对医师多点执业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本选题主要由绪论以及如下四章构成: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研究背景是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对医师多点执业法律制度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在综合梳理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把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法律制度与国外部分国家医师执业法律制度进行对比借鉴。通过文献分析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以及对比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医师申请多点执业热情不高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最后是对本研究的几点创新之处及研究的不足、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具体的说明第二章“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基础法律问题”。医师多点执业的概念是展开医师多点执业现存法律制度缺陷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本章首先对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的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深刻解读多点执业法定概念,使其能够与其他医疗行为区别开来。同时把医师多点执业制度与其配套的法律制度进行对比研究,明确指出现存的相关政策法规与医师多点执业存在的矛盾之处,并针对各个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第三章“医师多点执业法定资格与注册管理”。医师多点执业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医师管理混乱以及法律监管的缺失,故对多点执业医师设置更高的资格限制和注册管理却有必要,但是设置法定资格的级别标准和注册管理的程序繁简程度还需要商榷。现存的多点执业管理制度在各个医疗机构中执行不畅,可以说多点执业门槛过高、注册程序复杂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本章立足这个问题,深入分析现存管理法律制度,再结合医师切身的诸多顾虑,认为国家设置多点执业医师资格标准应适当降低,并且更加全面灵活,同时注册程序也应相应简化。第四章“多点执业医师人事法律制度改革”。长久以来,我国对公立医院纳入事业编制管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事业单位编制已经成为阻碍医疗资源自由流动的主要因素。如今,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虽规定多点执业医师与多点执业医院均签订劳动合同,但这从根本上就行不通,因为有资格进行多点执业的医师大多具有事业编制。对于医师本身而言,事业编制提供的保障相当丰厚,而多点执业的政策红利还未凸显。本章针对医师多点执业人事管理中的这一法律问题,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对多点执业医师应进行分类管理,对于编制内医师申请多点执业,保留其原医院编制,但福利保障要相应减少,同时可与其他多点执业医院签订劳务合同,而合同制的医师可按照现行的管理办法申请多点执业。第五章“医师多点执业中的医疗侵权责任分配”。自2009年我国试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以来,我国的执业医师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并没有相应的修改,这直接导致了医师多点执业缺乏法律及制度方面的保障。在医疗机构中就会面临着:医师多点执业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医疗侵权责任如何承担并不明确;且如果医院向多点执业追偿,医师如何有能力承担等诸多问题。虽然现有的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制度规定多点执业中发生医疗事故,由当事医疗机构承担医疗责任,鼓励医师和医疗机构购买医疗责任保险。但这种规定对多点执业医师的权益严重缺乏保障,该管理制度仅仅规定多点执业医师可以购买医疗责任保险,但具体的购买方式,费用分担均无任何规定,因此如何贯彻实施还有待商榷,本章建议卫生管理部门应规定以医师个人名义强制购买医疗责任保险,购买费用由其注册所有医院共同承担,保险标的则包括该医师在所有医院发生的医疗风险。
【关键词】:多点执业 注册管理 人事制度 医疗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197.1;D922.16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绪论13-24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3-18
  • 第二节 研究意义18-20
  • 第三节 研究方法20-22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和展望22-24
  • 第二章 医师多点执业基础法律问题24-29
  • 第一节 医师多点执业的概念24-25
  • 第二节 医师多点执业与其他相似医疗行为的联系与区别25-26
  • 第三节 医师多点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比较分析26-29
  • 第三章 医师多点执业法定资格与注册管理29-36
  • 第一节 多点执业医师的资格要求29-32
  • 第二节 多点执业医师的注册管理问题32-36
  • 第四章 多点执业医师人事法律制度的改革36-42
  • 第一节 现有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与弊端36-38
  • 第二节 医师多点执业改革事业编制的契机38-40
  • 第三节 从《合同法》的角度界定多点执业医师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40-42
  • 第五章 医师多点执业中的医疗侵权责任承担42-48
  • 第一节 医师多点执业所面临的医疗安全形势42-43
  • 第二节 医师多点执业中医疗责任分配43-45
  • 第三节 化解医疗纠纷责任的建议45-48
  • 第六章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情况55-56
  • 致谢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薇;应当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责任保险机制[J];医学文选;2002年05期

2 傅正华,高潮,阮小明,孙秋平,李吾尔,胡宏,张鹰;医疗责任保险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2年06期

3 陈玉玲;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前提条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年06期

4 陈玉玲;海峡两岸医疗责任保险合同的比较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03年11期

5 陈志华;走出医疗责任保险的误区[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3年01期

6 余艳莉,朱少铭;关于医疗责任保险的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年06期

7 曹清华,陈世伟;中美医疗责任保险比较[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陈玉玲,李国炜;论医疗责任保险合同应当约定保险人的抗辩义务[J];医学与社会;2003年06期

9 许虹;;医疗责任保险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3年05期

10 陈玉玲;海峡两岸医疗责任保险合同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卫红;;论医疗责任保险的潜在风险及管理[A];2002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谭湘渝;;地方政府主导的医疗责任保险统保模式评析[A];中国保险学会学术年会入选文集2011(理论卷)[C];2011年

3 杨科技;;关于医疗责任保险的有关问题探讨[A];陕西省保险学术优秀论文集(2011-2012)[C];2012年

4 黎露;;医疗责任保险问题之探讨[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4辑)[C];2008年

5 叶小伟;;试论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A];2002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建立医疗责任保险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和;;新时期、新认识与新路径[A];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4[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松 李松;人保与中国医师协会携手推进医疗责任保险[N];中国保险报;2002年

2 唐强 李飞;医疗责任保险在美国举步维艰[N];中国保险报;2003年

3 记者 邹左功;医疗责任保险登陆北京[N];健康报;2000年

4 通讯员 田吉生 金伟飞;医疗责任保险渐成新宠[N];浙江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周 颖;关注医疗责任保险[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6 记者 康磊;8月1日我省全面启动医疗责任保险[N];长春日报;2006年

7 张莫;三部门联合推动医疗责任保险[N];经济参考报;2007年

8 胡利民;三部门力推医疗责任保险[N];金融时报;2007年

9 卢晓平;转移执业风险 三部委力推医疗责任保险[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张冲;江苏:推医疗责任保险,保护医患双方权益[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研;医疗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慧姝;关于我国医方权利的法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毓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任婷;中外医疗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李悦晖;南京市医疗责任保险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4 郑渊;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5 魏丹;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张华东;我国医疗责任保险模式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王飞跃;医疗责任保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高中华;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张静;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彭松林;中国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7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687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7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