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初探
发布时间:2017-08-21 13:18
本文关键词:我国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初探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它为我们提供了基础的物质条件。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生态的关系日益变得紧张。从崇拜到征服自然,生态系统在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下逐渐被打破平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日益减弱。直到上个世纪,随着“八大公害”的爆发,人类传统的思维开始转变。寻求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了人类发展的主流趋势。西方国家已在环境危机出现后为保护生态而采取了多种措施,通过立法亦或是采取技术手段。生态修复及相关的法律制度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西方国家又重新看到了碧水蓝天。视线回归,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体上生态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缓解,不少地区仍然出现污染严重的现象。为避免重复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公害”道路,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生态修复及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的经验,为我国建立生态文明社会以及成功迎来并跨越生态污染排放的“拐点”,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将一项利国利民的技术切实应用,除了在市场模式下展开并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外,还需要国家在制度层面的支持。运用法律手段来推动并调整生态修复技术的实践,并通过相应激励机制来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能够有效参与其中,则不但可以提高生态修复的效果,还能够更好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此外,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运用技术来恢复生态系统健康及系统服务功能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生态修复技术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因此,对该技术的发展与实践通过法律加以合理的调整与控制便成为了一种必要性措施。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有关生态修复的技术研究及实践都在迅速的发展,然而我国法律体系内对于生态修复的相关法律规定仍存在大量空白,这对我国生态修复的推广应用及其风险控制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对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展开相应的研究为生态修复立法提供理论基础也成为当前亟需完成的任务之一。本文包括七部分,即前言、正文五部分以及结语。第一部分,前言部分,通过对提出问题对本文的选题及其意义进行简要介绍,对当前有关本论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评述。第二部分,对生态修复的基本理论进行讨论,首先将生态修复的概念加以界定,以避免后续研究出现概念混乱。此外,对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及其理论基础展开论述,并分别从主体、客体及内容三个方面对生态修复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第三部分,该部分从正当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对我国构建生态修复法律制度进行思考。从正当性上,生态修复法律制度有利于实现法的公平价值,而在社会变迁的角度上也有利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从当前生态修复实践以及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角度来看,构建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十分必要。第四部分,通过对目前我国生态修复法律的现状以及实践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在法律制度上存在的缺陷以及在生态修复实践中仍然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围绕对国外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及实践的介绍,探讨了国外生态修复模式能够为我国提供的相关经验和启示。第六部分,围绕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价值理念与基本原则,在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合理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体系以及生态修复法律关系和相关制度保障提出自己的意见。第七部分,结语,对本论题的研究进行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自我总结。从本文研究的结果来看:从宪法层面到环境基本立法以及独立的生态修复法律再到地方层面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我国应围绕生态修复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指导,在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基础上,构建并完善生态修复法律关系,充实法律关系的主体,使其广泛化;明确修复法律关系的客体,使生态修复的实施得以明确;完备法律关系的内容,切实保障法律主体的合法权利,同时促使其积极履行相应的义务,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为保障生态修复法律的实施,还应当建立一系列健全的法律保障制度。
【关键词】:生态修复 法律制度 制度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一、生态修复基本理论12-22
- (一) 生态修复的内涵及分类12-14
- 1、生态修复的概念12-13
- 2、生态修复的特征13-14
- 3、生态修复的分类14
- (二)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内涵14-15
- 1、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概念14
- 2、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特征14-15
- (三) 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15-19
- 1、经济学理论15-16
- 2、环境哲学理论16-18
- 3、环境正义理论18-19
- 4、可持续发展理论19
- (四) 生态修复法律关系19-22
- 1、生态修复的主体19-20
- 2、生态修复的客体20
- 3、生态修复的内容20-22
- 二、构建我国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正当性及必要性22-26
- (一) 构建我国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正当性22-23
- 1、生态修复法律制度与法的公平价值22
- 2、生态修复法律制度与社会变迁22-23
- (二)构建我国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必要性23-26
- 1、生态修复实践制度化的需求23-24
- 2、我国生态安全建设的具体要求24
-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24
- 4、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制度保障24-26
- 三、我国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现状及其问题26-33
- (一) 我国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立法现状26-29
- 1、国家层面的生态修复法律的相关规定26-28
- 2、地方性生态修复法规及规章28-29
- (二) 我国生态修复的实践现状29-31
- 1、山西平朔煤矿区生态修复29-30
- 2、退耕还林工程30-31
- (三) 我国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及实践存在的问题31-33
- 1、我国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31-32
- 2、我国生态修复实践存在的问题32-33
- 四、国外生态修复立法及实践现状33-36
- (一) 美国的生态修复立法及实践33-34
- (二) 澳大利亚的生态修复立法及实践34
- (三) 加拿大的生态修复立法及实践34
- (四) 国外立法及实践对我国的启示34-36
- 五、我国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完善36-45
- (一) 确立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36-37
- 1、公众参与原则36
- 2、污染者负担原则36
- 3、遵循生态规律原则36-37
- 4、协调发展原则37
- (二) 逐步构建完善的生态修复法律法规体系37-39
- 1、将生态修复写入宪法37-38
- 2、制定生态修复基本法38
- 3、完善环境基本法及其他相关单行法38-39
- 4、完善地方环境法规及规章39
- (三) 明确生态修复法律关系的内容39-42
- 1、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目标定位39
- 2、明确生态修复主体39-40
- 3、扩大生态修复客体的范围40-41
- 4、明确生态修复的权利义务41-42
- 5、完善相关法律责任42
- (四) 建立生态修复的其他配套制度42-45
- 1、生态修复规划制度42-43
- 2、态修复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3
- 3、生态修复激励制度43-44
- 4、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制度44-45
- 结语45-46
- 注释46-48
- 参考文献48-50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0-51
- 致谢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居仁;生态修复的要点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3年02期
2 苗光忠;生态修复需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2004年10期
3 杨少林,孟菁玲;浅谈生态修复的含义及其实施配套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2004年10期
4 武烽东,贾瑞燕,肖玉保,于婷娟;陕北生态修复现状与对策——以榆林地区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年04期
5 何勇;;推进生态修复 建设秀美资溪[J];中国水土保持;2005年12期
6 阎利芬;清巴图;;生态修复工作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J];现代农业;2006年07期
7 杜芳;卢广霞;;大同市生态修复存在问题与对策[J];山西水利;2006年05期
8 曹献虎;;霍林郭勒市开展生态修复的做法与启示[J];现代农业;2006年11期
9 郑昭佩;孟伟;张俊成;;济南市南部山区城郊森林生态修复举措[J];中国城市林业;2008年02期
10 马骞;于兴修;;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印;;我国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立法若干问题思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石W,
本文编号:713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71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