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中进城务工人员劳资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7 06:11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中进城务工人员劳资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城镇化 进城务工人员 劳资纠纷 多元解决机制
【摘要】: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潮,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非农产业由村入镇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超过两亿的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生产要素不断涌向城镇,成为了现今中国社会的“第三元”。其作为生产要素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潮中,因其工作的临时性、流动性及亦工亦农等特征,难以被工会所吸收。由于经济因素、制度缺陷、心理诱因等原因,其在实际劳动过程中常常因工资支付、人身伤害等纠纷困扰。进城务工人员劳资纠纷在新型城镇化中也因此呈现出新的特征,即劳动关系的集体化转型,反映出该纠纷类型已不仅仅局限于个别工人和企业,更多地体现在工人的集体和企业之间;从地区布局上看,多发生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行业布局上,多集中于利润普遍较低、竞争异常激烈的传统制造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上,此类进城务工人员不仅具有城市生活经验,更有较高的文化程度,相当一部分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学习了法律基础知识,具有很强的权利意识。在面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工伤赔偿等争议处理不当时,他们较易组织起来以宣泄不满、对抗不公。维权的非理性、法律援助与行政调解的失位及现行“一裁两审”处理机制的刚性冗长衍生出“法治中国”与“和谐社会”中诸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因现有劳资纠纷处理机制的刚性冗长,进城务工人员之权益保障、公平正义需求与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具备的社会治理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已十分尖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探究劳资纠纷解决路径,以解决涉及进城务工人员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确迫在眉睫,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是化解新型城镇化中进城务工人员劳资纠纷的可行路径。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包括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第二章:论证及时化解进城务工人员劳资纠纷是新型城镇化中的重大课题。该部分从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及中央领导人重要讲话入手,深入理解和阐述新型城镇化,进而对新型城镇化中进城务工人员劳资纠纷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三章: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劳资纠纷的原因及特征。重点讨论进城务工人员讨薪、工伤纠纷。该纠纷类型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经济原因(目的偏差,利益受损);2.制度缺陷(行政调解缺位,利益诉求、权利救济受阻);3.心理诱因(维权的非理性)。第四章:探寻现有进城务工人员劳资纠纷解决机制的不足。以笔者亲自代理的劳资纠纷案例为蓝本,重点阐述纠纷解决程序过于繁复、“裁审”关系的衔接维度不清、社会力量对进城务工人员支撑不足等现阶段处理劳资纠纷所存在的问题,揭示出现行劳资纠纷争议解决机制的不足。即对“法治中国”这一“新背景”重视不够,法不责众损害司法权威;对进城务工人员这一“新群体”的“新纠纷”具备的组织性、突发性、破坏性认识不足;对提高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稳定能力的具体措施不多,现有解决机制适用范围不明,衔接维度不清。第五章:建构新型城镇化中进城务工人员劳资纠纷多元解决机制。以“枫桥经验”为蓝本,充分发挥农民工工会、社区组织、法律援助组织等在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稳定中的作用,就地治理社会治安。整合政策、法律与民间习惯,特别关注中华“和”文化与法治中国建设之间的衔接,求同存异,定纷止争。以司法裁判为中心,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法律援助等各种机制优势,注重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防微杜渐,主动出击,避免事态扩大;对于已经发生的纠纷,厘清、重视“裁审”关系模式的优势及其二者之间的衔接维度,加强仲裁委员会与法院的沟通协调,能裁则裁,当判则判,绝不姑息纵容;纠纷的生效判决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以维护法治权威,保障劳资纠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进城务工人员 劳资纠纷 多元解决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59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一 引言10-14
-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 国内研究现状11
- 2.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三) 存在问题12-13
-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13-14
- 二 新型城镇化中进城务工人员劳资纠纷14-17
- (一)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14-15
- (二) 新型城镇化中进城务工人员劳资纠纷的现实困境15-17
- 三 新型城镇化中进城务工人员劳资纠纷频发原因及特征17-24
- (一)新型城镇化中进城务工人员劳资纠纷频发的原因17-21
- 1. 经济因素17-19
- 2. 制度缺陷19-20
- 3. 心理诱因20-21
- (二)新型城镇化中进城务工人员劳资纠纷特征21-24
- 1. 劳动关系结构的改变21
- 2. 进城务工人员诉求的改变21-22
- 3. 劳资纠纷在地域、行业上的特征呈现22
- 4. 用人单位人事变动的频繁性22
- 5. 劳动者年龄结构的变化22
- 6. 劳资纠纷的集体化22-24
- 四 现行进城务工人员劳资纠纷解决机制的不足24-30
- (一)纠纷解决程序过于繁复24-26
- (二)“裁审”关系的衔接维度不清26-28
- (三)社会力量对进城务工人员支撑不足28-30
- 五 构建新型城镇化中进城务工人员劳资纠纷多元解决机制30-39
- (一)完善现行劳资纠纷“裁审”关系模式30-32
- (二)加强法律援助 完善公益诉讼32-34
- (三)“对立消除型”调解模式的应用34-39
- 1. 基层调解35-36
- 2. 行政调解36
- 3. 仲裁调解36-37
- 4.司法调解37-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4
- 致谢44-45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熊易寒;;“半城市化”对中国乡村民主的挑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吴开松;;社会资本与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于水;;风险社会下农民工群体性事件治理[J];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4 梁平;陈焘;;群体性事件:“老问题”与“新动向”的交织与治理策略——基于H省的实证调研[J];河北法学;2013年05期
5 李俊;;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村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重构路径[J];河北法学;2013年12期
6 韦权;;劳动者要保留证据依法维权[J];农村新技术;2012年11期
7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8 黄学贤;陈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法治化路径探析[J];学习论坛;2010年09期
9 毛增青;浅谈维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问题[J];中国工运;2003年11期
,本文编号:744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744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