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PPP项目中外国投资者与我国政府间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本文关键词:论PPP项目中外国投资者与我国政府间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外商投资 公私合作 争端解决 ICSID仲裁
【摘要】:PPP即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指为了更好地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或提供公共服务,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项目融资与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合作关系。随着城镇化发展的推进,我国对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数量、范围和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公共部门需要利用私人部门的先进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模式,也需要向私人和社会融资以减轻财政负担,这些原因相结合促使我国公PPP的推广发展。在我国PPP发展的新浪潮中,外国投资者所拥有的丰富资金、高新技术和高效管理等优势对于提高我国PPP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实践中外商面临着诸多难题,其中不完善的争端解决机制使得外商在PPP投资中争议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本文以我国现有PPP制度中有哪些争端解决手段,外商投资我国PPP的特殊点对争端解决有何影响,这些手段存在哪些问题,哪种解决手段更适宜解决外商投资PPP发生的争议这样的思路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PPP项目中,外国投资者与我国政府具有双重法律关系,且协议具有国际契约的性质。协商、国内救济与国际仲裁三者相辅相成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我国外商投资PPP项目争端解决体系。国内救济是解决我国PPP项目争议的最主要途径,是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最有效手段,包括民事诉讼与仲裁、行政复议与诉讼。外包类PPP项目公私之间处于平等地位,适用民事争议解决手段,而特许经营类项目中涉及特许经营权授予部分应当适用行政途径解决,其余部分可选择民事诉讼和仲裁。我国现阶段PPP国内救济主要存在PPP立法冲突、民事行政手段划分不清的问题。正在起草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法、特许经营权法等PPP主要规范,对于之前存在的规范间的冲突应当及时进行统一明确的规定,尤其是不同类型的PPP争议应当如何适用民事和行政手段来解决应当说明,同时尊重当事双方对争议解决的选择权。在司法过程中,平衡政府与投资者的利益,关注社会公共利益,提高司法的公正性。近现代发展起来的国际仲裁是PPP项目争端的主要国际救济手段,其中以ICSID仲裁为主。他为PPP争端解决提出了相对中立的、更新的解决途径,但同时也存在对我国公共利益产生威胁的可能性,如仲裁庭管辖权的扩大、东道国法律适用减少等问题。对此,我国应当允许PPP项目争端解决选择适用国际仲裁,但在适用条件、法律选择和管辖范围等方面予以限制,坚持用尽当地救济原则、明确适用我国法律等方式最大限度保留我国司法对于PPP项目争议的控制权,以此维护我国的公共利益。综合全文分析得出结论:外商投资PPP项目发生争端应当区分争议性质,涉及行政权力行使的部分适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对民事部分应当允许当事人选择民事诉讼或仲裁。对于国际仲裁的适用应当予以限制谨慎选择,处理好国际仲裁与国内救济的关系,维护我国社会公共利益。
【关键词】:外商投资 公私合作 争端解决 ICSID仲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8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导言8-14
- 一、问题的提出8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8-9
- 三、文献综述9-12
- 四、主要研究方法12
- 五、论文结构12-13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3-14
- 第一章 PPP的含义特性及主要形式14-19
- 第一节 PPP的定义14-16
- 一、PPP的学理定义14-15
- 二、典型的外国政府与组织对PPP的认定15
- 三、我国对于PPP的认定15-16
- 第二节 PPP的运作形式16-19
- 一、典型国家和组织的PPP分类16-17
- 二、我国PPP的主要类型与形式17-19
- 第二章 外商投资PPP的特殊性对争端解决的影响19-24
- 第一节 外商投资PPP的特殊性19-21
- 一、外商投资我国PPP项目的准入限制19
- 二、PPP项目中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双重关系19-20
- 三、外商签订的特许经营类PPP协议具有国家契约属性20
- 四、PPP项目中外国投资者争端的主要类型20-21
- 第二节 现有外商投资PPP项目争端的解决手段21-24
- 一、协商调解解决投资争端21-22
- 二、东道国当地救济措施22
- 三、国际仲裁22-24
- 第三章 外商投资PPP争端的国内救济措施24-34
- 第一节 我国现有PPP争端救济手段的规定及司法实践24-26
- 一、法规及政策规定存在冲突24-25
- 二、司法实践中暴露的问题25-26
- 第二节 PPP协议性质的分析26-30
- 一、外包类项目协议的契约性27
- 二、特许经营类项目协议性质存在争议27-30
- 第三节 仲裁可以适用于PPP争议的解决30-31
- 一、仲裁的受案范围30
- 二、PPP合同法律性质对仲裁适用的影响30-31
- 三、现有法律提供空间31
- 第四节 民事解决手段和行政解决手段的选择31-34
- 一、民事解决手段31-32
- 二、行政解决手段32
-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32-34
- 第四章 外商投资PPP争端的国际仲裁34-41
- 第一节 外商投资PPP争端国际救济手段的选择34-35
- 第二节 我国PPP争端的适用ICSID仲裁机制的可能性分析35-38
- 一、PPP项目可以纳入ICSID的管辖范围35-36
- 二、PPP项目争端适用ICSID仲裁的法律适用问题36-37
- 三、PPP项目争端适用ICSID仲裁与国内救济的关系37-38
- 第三节 ICSID仲裁对我国公共利益的挑战38-41
- 一、管辖权的扩大使我国司法控制权降低38-39
- 二、法律适用上裁量权扩大影响国内法的适用39
- 三、仲裁的保密性影响公共知情权39
- 四、维护我国的公共利益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7
- 后记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都亳;我国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应对策略[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2 ;“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程序与实践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京举行[J];中国司法;2001年02期
3 倪世雄,成帅华;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与发展中国家[J];国际论坛;2001年01期
4 江伟,王景琦;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我国的对应之策[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5 张玉卿;;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认识[J];中国法律;2002年01期
6 孙艳丽;WTO争端解决机制探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孙智慧;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优点及不足[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王春婕;论发展中国家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运用[J];当代法学;2002年11期
9 陈立虎;论WTO争端解决机制适用的协定、诉讼和主体[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王新;WTO争端解决机制和下一轮谈判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律师世界;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孝柏;;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程序正义[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2 陈敬;;浅析WTO争端解决机制与中国的应对[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家力;李舒;;中国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应对[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2年卷)[C];2011年
4 陈琛;;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与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5 余敏友;;WTO争端解决机制:成就与问题[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孙立文;;简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作为控制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工具[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余敏友;;论欧共体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政策与实践[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明钱;;浅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调解[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9 李巧玲;;小议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执行争议程序[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龚柏华;;入世以来中国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回顾与展望[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廷;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N];国际商报;2003年
2 刘力;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作用[N];学习时报;2004年
3 新华;世贸争端解决机制是把双刃剑[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4 梁懿娴;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WTO争端解决机制完善发展[N];国际商报;2008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孙楠;WTO争端解决机制:发展中国家谋求战略合作[N];国际商报;2008年
6 冯霞;解读中国——东盟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N];法制日报;2010年
7 记者 崔鹏;中方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N];人民日报;2011年
8 汤来;WTO争端解决机制与应对策略[N];湖北日报;2002年
9 李小军;WTO争端解决机制介评及应对策略[N];福建日报;2002年
10 张卫;WTO争端解决机制简介[N];法制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权家敏;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毛燕琼;WTO争端解决机制问题与改革[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梁鹰;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郑鹏基;网络交易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吕微平;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正当程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赵恩广;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争端解决机制在WTO框架下的并存及拓展[D];复旦大学;2010年
8 易波;WTO非违法之诉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王永杰;WTO补贴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印辉;WTO环境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鑫磊;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D];西北大学;2009年
2 向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于虹;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周丹丹;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蓝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郝耀华;发展中国家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7 庄伟;发展中国家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王轶坚;《能源宪章条约》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管辖重叠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徐晟;南共体争端解决机制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胡晓琳;WTO争端解决机制效率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61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76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