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法律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17:37

  本文关键词: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法律激励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固体废弃物 绿色回收 法律激励机制


【摘要】: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是实现废弃物再利用的前提条件,也是我国迈向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期准备。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地方性规范文件在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标准设立、财政支持、价格补贴、责任设定等方面的设置不合理致使回收市场萎靡,分类难、回收难和群体性事件的不断爆发。回收市场需求大、贡献小的矛盾愈加凸显,如何激励生产者、消费者、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回收动力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另一方面,法律激励的深入探索为环境法律的创新带来契机,为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理念和思路。运用法律激励功能促使各市场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首先要强化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激励体系,包括统一激励标准,拓展财政支持来源渠道,促进价格和补贴的有效性,设置合理的责任配套设施,在现有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正反双重激励推动生产者在绿色回收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加强政府决策和监管力度,明确政府职责,明确其在激励环节中的领导地位,指引和疏导回收市场。再次,推动消费者和社会组织的分化前进,调整和增设激励项目与种类,发挥各主体的凝聚力。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内在和外在活力的基础上,实现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市场的激活,为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 绿色回收 法律激励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1.研究背景8
  • 2.选题的目的与意义8-9
  • 3.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 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法律激励机制的界定10-14
  • 1.1 何谓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10-11
  • 1.1.1 固体废弃物的含义10
  • 1.1.2 固体废弃物的分类10-11
  • 1.1.3 何谓绿色回收11
  • 1.2 何谓法律激励机制11-12
  • 1.3 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法律激励机制分析12-14
  • 2 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绿色回收的法律激励机制现状14-22
  • 2.1 我国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困境14-17
  • 2.1.1 固体废弃物分类难14
  • 2.1.2 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难14-15
  • 2.1.3 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增加15-17
  • 2.2 我国现行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法律激励措施17-22
  • 2.2.1 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原则性规划17-18
  • 2.2.2 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经济型法律激励18-19
  • 2.2.3 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荣誉型法律激励19-20
  • 2.2.4 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法律强制性要求20-22
  • 3 我国现行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法律激励的不足22-27
  • 3.1 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法律激励尚未系统化22-23
  • 3.2 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经济型法律激励深度不够23-25
  • 3.3 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荣誉型法律激励后劲不足25
  • 3.4 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法律激励配套机制缺乏25-27
  • 4 深化我国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法律激励机制改革27-35
  • 4.1 以激励机制作为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立法的理念27-29
  • 4.1.1 统一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法律基础27-28
  • 4.1.2 更新生态文明的绿色价值观28-29
  • 4.1.3 明确生产者责任制度的核心地位29
  • 4.2 推进经济型法律激励机制的全面开展29-31
  • 4.2.1 拓展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专项资金渠道来源29-30
  • 4.2.2 更新固体废弃物绿色回收的税收优惠政策30
  • 4.2.3 建立银行、政府、企业一体的绿色信贷系统30-31
  • 4.2.4 建立稳定的回收价格监控系统31
  • 4.3 保障荣誉型法律激励机制的后续动力31-33
  • 4.3.1 推动政府、行业、企业荣誉奖励的一体化31-32
  • 4.3.2 实现荣誉奖励与经济、技术奖励的一体化32-33
  • 4.4 健全法律激励机制的配套基础设施33-35
  • 4.4.1 拓展环保机关权力设置,,加大绿色回收监管力度33-34
  • 4.4.2 推动地区分类分级的绿色回收体系形成34
  • 4.4.3 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与现实对接34-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个人简介38-39
  • 致谢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固;;政府激励与《环境保护法》修改[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 杨臻;;浅谈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和建议[J];才智;2012年36期

3 郭剑峰;;开启固废回收新模式[J];科技潮;2012年09期

4 丰霏;;法律治理中的激励模式[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02期

5 巩固;;环境法律观检讨[J];法学研究;2011年06期

6 刘灿嘉;万玉秋;;我国固体废弃物监管模式建设对策初探[J];环境保护科学;2010年03期

7 丰霏;王天玉;;法律制度激励功能的理论解说[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01期

8 红光;;日本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做法及启示[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6年04期

9 王琪;黄启飞;段华波;刘锋;周扬胜;徐成;李丽;朱雪梅;周炳炎;;我国危险废物特性鉴别技术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10 方纯;;法律的激励机制及其实现条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799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799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e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