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我国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09:39

  本文关键词:我国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行政执法 公众监督 机制完善


【摘要】: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作为行政法律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是我国行政法学界关注的重点。行政机关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有着很大权力,如果不加以监督制约就会出现诸多问题。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在行政行为执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公众面对违法行政行为时提供一条救济和监督的途径。近年来,我国目前的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并不能满足越发高涨的公众参政热情。笔者试图研究我国行政执法公众监督存在的理由、机制的构建、发挥的作用,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的完善,为当前全面发展依法治国有所助益。本论文共分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的概述,作为本文研究的起点和前提。对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的概念、内容等做出界定,明确研究的目标。之后,对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的研究价值做出阐述。第二部分对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通过对人民主权理论、行政平衡理论、权利保障理论和权力制约理论的分析,使研究课题有了根本的基础。之后,介绍了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的功能。第三部分着重对于当前我国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完善建议。说明完善我国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完善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不仅有利于行政执法的合法运行,有利于维护公众的自身权益,还有利于当下国家的发展重心依法治国的实现。
【关键词】:行政执法 公众监督 机制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第一节 选题目的与意义7-8
  • 一、选题的目的7
  • 二、选题的意义7-8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8-10
  • 一、国外研究概况8-9
  • 二、国内研究概况9-10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10-11
  • 一、研究方法10
  • 二、创新点10-11
  • 第二章 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概述与研究价值11-18
  • 第一节 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的界定11-15
  • 一、行政执法公众监督的概念11-12
  • 二、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的概念12
  • 三、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的内容及特点12-15
  • 第二节 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研究的价值15-18
  • 一、保障行政过程的正当性15-16
  • 二、实现民主化的新角度16
  • 三、推动反腐工作的进程16-18
  • 第三章 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的法理基础及功能18-24
  • 第一节 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的法理基础18-21
  • 一、人民主权理论18-19
  • 二、行政平衡理论19-20
  • 三、权利保障理论20
  • 四、权力制约理论20-21
  • 第二节 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的功能21-24
  • 一、促进依法行政的功能21
  • 二、促进民主政治的功能21-22
  • 三、促进高效廉政的功能22
  • 四、促进工作效率的功能22-24
  • 第四章 我国行政执法公众监督实践及机制24-33
  • 第一节 我国的行政执法公众监督实践24-28
  • 一、我国当前行政执法公众监督的形式24-27
  • 二、我国当前行政执法公众监督的特点27-28
  • 第二节 我国的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28-33
  • 一、信访机制29
  • 二、行政举报机制29-30
  • 三、行政复议机制30
  • 四、行政诉讼机制30-31
  • 五、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机制31-33
  • 第五章 我国当前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构想33-42
  • 第一节 我国现行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33-36
  • 一、信访机制发展滞后33-34
  • 二、举报机制制度规范不完善34
  • 三、行政复议机制受案范围不明确34-35
  • 四、行政诉讼机制的“三难”35
  • 五、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机制效率低下35-36
  • 第二节 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完善的必要性36-38
  • 一、完善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有利于促进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36-37
  • 二、完善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37
  • 三、完善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有利于行政执法的运行37-38
  • 第三节 我国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完善构想38-42
  • 一、通过立法革新信访机制38
  • 二、完善举报机制的实体规范38-39
  • 三、健全立法明确行政复议受案范围39-40
  • 四、推进新行政诉讼法的落实40
  • 五、强化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应用40-41
  • 六、建立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评估体系41-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个人简介及发表论文情况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爱国;公民意识培育与公众监督[J];桂海论丛;2003年06期

2 卢爱国;曾凡丽;;公民意识培育与公众监督优化的理论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马国川;;公共财政要接受公众监督[J];今日海南;2006年08期

4 卢爱国;;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公众监督[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5 崔剑仑;公众监督简论[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6 那述宇;;反腐成效的决定性要件:勤政机制和公众监督[J];理论与改革;2009年03期

7 ;中国引入公众监督管理官员[J];金融博览;2010年05期

8 孙宏艳;;监督对遏制官员腐败意义的经济学分析[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胡炜光;;浅议公众监督政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J];理论研究;2010年05期

10 黄丽芳;;加强公众监督治理政府腐败[J];大众商务;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世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A];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设论文集(《吉林政报》2006·理论专刊)[C];2006年

3 刘伯男;;微博问政——政府采购公众监督的新尝试[A];首届全国大学生政府采购论坛论文选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陶然;正视“公众” 甄别“公众”[N];经济视点报;2007年

2 记者 彭琰;公共服务事项目标进度全面接受公众监督[N];深圳商报;2013年

3 魏婷;公众监督不文明需要摸索与尝试[N];兰州日报;2013年

4 桑景拴;公众监督是治绿化病良药[N];中国环境报;2014年

5 叶祝颐;官员服饰被质疑折射公众监督热望[N];中国商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李军;陕西化企坦然面对公众监督[N];中国化工报;2013年

7 本报评论员 庹新岗;不妨邀公众监督豆腐渣工程[N];长沙晚报;2014年

8 盛锦石;海门“公众监督口”说了算[N];中国环境报;2007年

9 知为;“向市民报告”与“公众监督”[N];西安日报;2009年

10 房清江;天价名鞋承受不起监督之重[N];珠海特区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卢爱国;公民意识培育与公众监督[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伟;我国行政执法公众监督机制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3 植文斌;论我国国有垄断型企业接受公众监督的社会责任[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袁丰鑫;基于博弈模型的核电的公众接受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4年

5 王晓琼;政府购买中的公共服务质量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42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842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0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