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大学生服兵役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12:20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服兵役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兵役法 大学生 参军入伍 法规改革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兵役制度经过多次完善修改,逐渐形成为依靠高等教育向军队输送优质士兵的征兵思路,实现了大学生群体与部队士兵结合的目标,同时在社会竞争越发激烈、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大学生参军入伍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分析探讨《兵役法》中对于大学生参军入伍法规的修改沿革,对促进大学生参军入伍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士兵是国家军队的基础。士兵文化程度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军队建设,进而影响到国家的新军事变革。加速我军以提高科技密集程度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士兵队伍,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风云多变,多极鼎立并存的世界格局,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军事领域的质量竞赛更加激烈。我国要想在和平中壮大,必须建立一支文化程度高、科技含量强的现代化军队,兵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显得尤其重要、迫切。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中开展征兵是国家安全形势的需要,也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综上,在校大学生入伍成为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的一个全新的使命。本文对《兵役法》中大学生参军入伍法规进行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征兵时间、征兵方式、征兵条件、征兵机构、培训保障、退役安置六个方面提出修改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参军入伍制度完善。从高等学校学生中征集新兵,既可以满足部队建设和兵员需求,提高新兵文化素质,又可以为部队信息化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输送各种专业人才。当然,在大学生士兵群体的培养和发展上,仍需要许多的建设性工作和创新性建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学生群体将成为人民军队最可靠的兵源保证,参军入伍会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此外,本文对大学生征兵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近年来,各个地区、各所学校在校大学生报名应征入伍的人数参差不齐,报名应征的学生多为专科学生或三本学生,而来自国家重点高校的报名者却很少。从专业热门度分析,一些热门专业报名的学生人数偏少,而一些找工作有难度的专业报名的学生多一些。从整体来看,报名应征入伍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从这些现象也可以分析出在校大学生的入伍动机,虽然报名者绝大多数都有献身国防、报效祖国的愿望,但这并不是应征入伍的唯一理由。各地的优惠政策、可以复学的立法保障、各自具体利益的驱使等,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产生入伍动机的重要原因。随着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开展,对军队的各项工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大学生们相对于普通士兵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对军队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有着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当然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相关政策不完善、大学生应征入伍过程中的个别环节不够协调、组织机构不健全、教育力度不到位等。
【关键词】:兵役法 大学生 参军入伍 法规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E26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一、兵役制度的发展趋势10-16
  • (一)种类和特点11-12
  • (二)发展状况12-16
  • 二、大学生兵役制度的演变16-25
  • (一)从“缓征”到“预征”19-20
  • (二)大学生服兵役政策背后原因20-25
  • 三、大学生征兵修改的研究25-32
  • (一)大学生新兵入伍的制度保障25-26
  • (二)放宽征募条件是资格保障26-29
  • (三)修订后的兵役期限是时间保障29-30
  • (四)退伍优待制度提供就业保障30-32
  • 四、完善大学生兵役制度的建议32-39
  • (一)合理安排入伍时间32-33
  • (二)调整入伍门槛33-34
  • (三)完善教育培养工作34
  • (四)明确入伍责任主体34-36
  • (五)以法律明确待遇问题36
  • (六)解决就业发展问题36-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2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42-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子女参军后还应支付抚养费吗[J];西南民兵;2000年01期

2 史慕华;;浅析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政策的影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王登岳;;大学生参军的意义研究[J];才智;2011年28期

4 王卫亮;;爱兵先要真知兵[J];政工学刊;2011年12期

5 孙建军;顾珍;;让青春在绿色军营中闪光——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渠道及政策解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年11期

6 吴华国;一位子弟兵母亲的情怀[J];w芸,

本文编号:875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875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b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