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捕集与封存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碳捕集与封存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造成的了严重的威胁。面对着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和频发的自然灾害,如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全球变暖所带来的不断挑战,而致使这一重大挑战出现的主要因素是人类社会过多的排放二氧化碳。因此,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气候问题,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解环境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尝试各种有效的方法。而合理运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便是有效解决该项问题的手段之一。因为该技术手段能够大量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所以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减排方式而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和使用。当前,我国碳捕集与封存的相关立法已经提上日程,如何运用法律法规促进碳捕集与封存的发展,是我们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碳捕集与封存的法律问题,仍面临着市场准入不规范、资金短缺、缺乏必要的安全控制、法律责任不明确等难题。为了解决法律上这些问题,保障碳捕集与封存在我国顺利开展,适应商业化的发展,积极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激励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是对现有的各国当前关于碳捕集与封存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通过比较国内外现有的文献资料和法律规范,进行归纳整理,吸取其中适合在我国实施的经验,为未来对碳捕集与封存的发展进行规制和引导纳言献策。本文首先阐述了碳捕集与封存的概念与运作机制,概括了碳捕集与封存实施的各个阶段及容易出现的问题。之后论述了建立碳捕集与封存法律规范体系的理论基础,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碳捕集与封存的发展价值、前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分析总结借鉴了欧盟、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对有关碳捕集与封存的法律制度中适合我国国情的规范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接着提出我国碳捕集与封存法律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将我国碳捕集与封存的法律制度与当前的环境、资源等法律相对接,关注市场准入和安全控制,并就资金激励和确定参与者的法律责任提出建议。
【关键词】:碳捕集与封存 气候变化 碳排放 激励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序言10-11
- 一、碳捕集与封存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11-13
- (一) 碳捕集与封存的概念11
- (二) 碳捕集与封存的运作机制11-12
- 1. 捕集阶段11
- 2. 运输阶段11
- 3. 封存阶段11-12
- (三) 碳捕集与封存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12-13
- 1. 可持续发展理论12
- 2. 利益平衡理论12-13
- 3. 风险控制理论13
- 二、碳捕集与封存的国际国外法律制度及评价13-20
- (一) 碳捕集与封存的国际法律制度13-15
- 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3-14
- 2. 《京都议定书》14
- 3. 《马拉喀什协定》14-15
- (二) 关于碳捕集与封存的国外法律制度15-18
- 1. 欧盟关于碳捕集与封存法律制度15-16
- 2. 英国关于碳捕集与封存法律制度16-17
- 3. 美国关于碳捕集与封存法律制度17-18
- 4. 澳大利亚关于碳捕集与封存法律制度18
- (三) 对碳捕集与封存的国际国外法律制度的评价18-20
- 1. 实行准证核准制度18-19
- 2. 关注安全与监测19
- 3. 实行影响评价机制19-20
- 4. 明确事故管理责任20
- 三、我国碳捕集与封存法律制度的现状及问题20-23
- (一) 我国碳捕集与封存的法律制度的现状20-21
- (二) 我国碳捕集与封存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21-23
- 1. 市场准入制度不规范21
- 2. 项目融资困难21-22
- 3. 缺乏安全控制22
- 4. 民事赔偿责任不完善22-23
- 四、完善碳捕集与封存的制度构建23-29
- (一) 健全碳捕集与封存的许可准入规范23-24
- 1. 碳捕获与封存许可准入制度的建立23
- 2. 构建碳捕获与封存涉外市场准入制度23-24
- (二) 改进碳捕集与封存的激励机制24-25
- 1. 政府支持24-25
- 2. 市场机制25
- (三) 加强碳捕集与封存的安全监管25-26
- 1.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5-26
- 2. 建立事故应急处理机制26
- 3. 完善项目的监督和检查制度26
- (四) 规范碳捕集与封存的民事赔偿责任26-29
- 1. 明确赔偿责任的主体26-27
- 2. 规定赔偿责任的承担方式27-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3
- 致谢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重庆;陈启鑫;夏清;;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碳捕集技术及其带来的变革[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2 肖隆平;温兆桓;;中国碳捕集项目缘何错失第一[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15期
3 ;碳捕集和封存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产业;2011年07期
4 靳爱民;;用八元环沸石进行碳捕集[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年07期
5 舟丹;;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步骤[J];中外能源;2012年12期
6 汪;;科技部发布《“十二五”国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科技发展专项规划》[J];乙醛醋酸化工;2013年04期
7 通讯员;;科技部发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规划[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04期
8 ;国家发改委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J];商品混凝土;2013年06期
9 郭士伊;顾成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13期
10 ;发改委六项措施推动碳捕集试验示范[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仲平;彭斯震;张九天;贾莉;;发达国家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王从敏;郭燕;罗小燕;李浩然;;阴离子功能化离子液体碳捕集的热力学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发改委或补贴电价推动央企碳捕集项目[A];《电站信息》2013年第06期[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媛媛;气候组织发布中国碳捕集与封存报告[N];中国环境报;2010年
2 记者 贾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距商业化应用还有距离[N];科技日报;2011年
3 CNE记者 赵坤;碳捕集和封存要走低成本低能耗道路[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记者 张婧;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加强碳捕集和封存[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5 记者李韶辉;中国将稳步推进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发展[N];中国改革报;2012年
6 李北陵;“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亦喜亦忧[N];中国建设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郭力方;国家发改委力推碳捕集产业示范[N];中国证券报;2013年
8 路晓宇 白栋;延长石油领先 碳捕集封存利用[N];中国能源报;2013年
9 吴贤军;发改委首次明确在火电水泥等行业开展碳捕集试验项目[N];中国建材报;2013年
10 赵琳琳;碳捕集:未来在自己手中[N];中国石化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继选;基于碳捕集的太阳能—燃煤机组热力系统耦合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2 卢斯煜;低碳经济下电力系统规划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仰灿;多孔氧化石墨烯框架和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碳捕集性能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徐斌;面向建材应用的二氧化碳捕获过程CFD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彭子扬;采用学习曲线法的火电厂碳捕集系统分阶段优化配置[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4 王营营;基于碳捕集的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白睿;基于碳捕集的太阳能-燃煤机组热力系统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隋玉珊;考虑储热装置与碳捕集设备的风电消纳低碳经济调度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7 赵苗苗;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碳捕集系统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8 王琳;我国碳捕集与封存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9 马博;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安全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10 杨磊;碳捕集电厂灵活运行及其对风电消纳能力研究分析[D];燕山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10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910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