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22:32
本文关键词: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企业制治理 管委会治理 协同式治理
【摘要】:在改革开放进程所设立的开发区,其主要目的是营造吸引资本和技术的区域环境,从而推进开发区所在行政区的经济建设,开发区在设立之初就被打下了“过渡性”的烙印。随着开发区大规模的发展,先后出现了企业制治理模式、管委会治理模式和协同式治理模式,而管委会治理模式是我国开发区治理中最基本的、最广泛的模式。无论哪一种治理模式都离不开两个基本的主体——建设开发主体和监督管理主体,在“建设开发——监督管理”的互动关系的变化中,其最终指向的是“经济性分权——行政性分权”的互动关系。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专门负责开发区内政务管理和经济监督的“机构”,其在实践中有较高的“行政权力”地位,但其法律地位是缺失的,这导致其处境非常“尴尬”。一方面,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并没有被列在行政组织的序列中;另一方面,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中也没有对其性质、地位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实际上不是一级政府,又不是法律或法规授权的组织,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缺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其行政主体资格不明确,职权界限模糊,管理体制错位等,这又导致了行政相对人在受到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侵权时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济。要解决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律地位的问题,首先要在观念上明确设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时,就将其定位于“过渡性”。再进一步分类型地梳理了开管委定位的理论进路:企业制治理模式的理论进路是社会性企业理论,管委会治理模式的理论进路是行政主体理论,而协同式治理模式的理论进路是城市政体理论。当然,还要分阶段地弄清楚开管委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开发区建设期间比较式适合将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定位于派出机关,而在开发区建成之后可通过将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转化为经济实体,作为私主体看待,或者将开管委升格为一级政府,作为公主体对待,这都是解决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律地位的思路。当然,无论如何开管委的法律定位必须回归到“法定”上来,必须通过修改组织法确立其法律地位,建议制定开发区建设管理法。
【关键词】: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企业制治理 管委会治理 协同式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问题的研究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12-13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13-14
- 第2章 开发区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概述14-22
- 2.1. 开发区的创建背景以及发展进程14-17
- 2.1.1. 开发区的创建背景14-15
- 2.1.2. 开发区的发展进程15-17
- 2.2. 开发区治理模式的类型化分析17-19
- 2.2.1. 企业制治理模式17-18
- 2.2.2. 管委会治理模式18-19
- 2.2.3. 协同式治理模式19
- 2.3.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相关主体的关系19-22
- 2.3.1.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政府间的关系20
- 2.3.2.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企业间的关系20-22
- 第3章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律地位的现状22-29
- 3.1.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律地位缺失22-24
- 3.1.1. 开发区管委会不是一级地方政府22-23
- 3.1.2. 开发区管委会不是授权行政主体23
- 3.1.3. 开发区管委会不是受委托组织23-24
- 3.1.4. 开发区管委会不是职能部门或其派出机构24
- 3.2.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律地位缺失的成因24-26
- 3.2.1. 经济建设的需要24-25
- 3.2.2. 法治思维的滞后25
- 3.2.3. 理论支持的缺陷25-26
- 3.3.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律地位缺失引发的问题26-29
- 3.3.1. 开发区管委会行政主体资格不明确26
- 3.3.2. 开发区管委会职权界限模糊26-27
- 3.3.3. 开发区管委会管理体制错位27
- 3.3.4. 不利于行政相对人权利救济27-29
- 第4章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律地位问题的解决29-38
- 4.1. 观念上明确开发区及其管委会的性质29-30
- 4.2. 分类型确定开管委法律地位的理论进路30-32
- 4.2.1. 管委会治理模式的行政主体理论进路30-31
- 4.2.2. 协同式治理模式的城市政体理论进路31-32
- 4.3. 分阶段定位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32-36
- 4.3.1. 开发区建设期间开管委的法律地位33
- 4.3.2. 开发区建成以后开管委的法律地位33-36
- 4.4. 通过修法立法确立开发区管委会的法律地位36-38
- 结语:经济性分权与行政性分权38-40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44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探求开发区方略 促进可持续发展(上)[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22期
2 本刊编辑部;探求开发区方略 促进可持续发展(下)[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25期
3 陈华;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模式比较及对湖南的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4 王丽娅;关于洋浦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新东方;2005年08期
5 秦智;开发区一把手统揽全局的几个关键点[J];领导科学;2005年22期
6 孙万松,张明玉,邬文兵;从混沌发展走向法治管理——中国开发区改革与发展的立法思考[J];管理现代化;2005年01期
7 丁胜君;许夕华;;开发区再造的路径选择[J];唯实;2007年01期
8 李孟然;;国家级开发区“扩权”?[J];中国土地;2007年07期
9 钟芳;;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主体地位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申尊敬;褚晓亮;;开发区要破新瓶颈[J];w,
本文编号:938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938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