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5:39

  本文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精品资源共享课 评价 指标体系 标准 权重


【摘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学习中,精品课程作为我国网络教育的重要方式也被更多的人所使用,然而随着其发展,精品课程出现了许多问题:1.知识产权的保护;2.用户的定位;3.重评审轻使用等。因此,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将精品课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发展规划[1],但是随着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发展,还没有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而只有评审指标,但是评价在课程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价指标体系迫在眉睫[2]。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对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发展现状和评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外比较先进的评价指标构建方法,尝试性构建一套合理并符合我国国情的精品资源共享应用评价指标体系。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制定出指标项并进行筛选和确定,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完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完整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进行评价;最后,针对得出的结论给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改进建议。论文共有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阐述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研究目的、背景、意义、方法、现状和论文的写作思路;第二部分主要是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价的理论综述,包括: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要求、构建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和方法,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思路第三部分主要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也是论文最重点的部分。首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确定评价指标项;然后,通过问卷的调查分析,对指标项进行筛选和确认,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值,同时形成判断矩阵;最后,将形成的判断矩阵进行比较判断,最终得出完整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量表;第四部分主要是将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践检验。论文首先筛选了一门精品资源共享课进行评价,然后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得出了结论,并针对这门课程提出了改进的建议;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结语,主要是展现论文的结论、总结论文研究和写作中的不足、并对将来的继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 评价 指标体系 标准 权重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研究目标和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9-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2-14
  • 1.3.1 研究思路12-14
  • 第2章 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14-18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4
  • 2.1.1 评价14
  • 2.1.2 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价14
  • 2.1.3 评价体系14
  • 2.1.4 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价指标体系14
  • 2.2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14-16
  • 2.2.1 科学性原则15
  • 2.2.2 实用性原则15
  • 2.2.3 全面性原则15
  • 2.2.4 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原则15-16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16-18
  • 2.3.1 多元统计分析理论16
  • 2.3.2 层次分析法16-17
  • 2.3.3 模糊综合评价法17-18
  • 第3章 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8-39
  • 3.1 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18-24
  • 3.1.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程序18
  • 3.1.2 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的选定18-24
  • 3.2 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24-39
  • 3.2.1 权重确定方法24-25
  • 3.2.2 指标权重的计算25-32
  • 3.2.3 层次单层一致性检验32-33
  • 3.2.4 各子层次指标的组合权重计算33-34
  • 3.2.5 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34-39
  • 第4章 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实例和分析39-42
  • 4.1 建立相关集合39
  • 4.2 构建模糊判断矩阵39-40
  • 4.3 计算模糊综合评判值40-41
  • 4.4 求出得分,,总结结论41-42
  • 第5章 研究的结论、不足和展望42-43
  • 5.1 研究的结论42
  • 5.2 研究的不足42
  • 5.3 研究的展望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57
  • 附录A 精品资源共享课测量量表预测试结构问卷46-48
  • 附录B 确定指标权重的调查问卷48-50
  • 附录C 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各层次对应的判断矩阵50-52
  • 附录D 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水平的调查52-57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白菲;谭豫之;;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02期

2 李丽华;赵会娟;李素红;;结合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徐林生;王执铨;戴跃伟;;评审专家可信度评价模型及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龙仲芬;;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12期

5 王龙;;公安院校推进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01期

6 周亚莉;杜焱;;翻译类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7 田少迪;孙宇飞;王涛;;军校老师教学比武的模糊综合评判[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艾辉;关于构建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2 王同明;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张坤;高等学校多媒体课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贾树文;高校精品课程网站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5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035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4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