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关系法是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关键词:中国对外关系法是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关系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学体系 发展道路 国内法规
【摘要】:2009年8月7-9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2009年度工作会议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吉林市召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与执政体制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构与发展、法律制度的中国特色与世界共性、中国知识产权法发展的基本经验、中国特色证据法学体系的构建、中国参与国际立法和司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虽然不同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和经验的概括或分析有所不同,但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无论是就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整体而言,还是就具体的法律领域而言,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本刊这一期所载的十八篇文章是本次研讨会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我们进一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对外关系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学体系 发展道路 国内法规
【分类号】:D920.0
【正文快照】: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法的分类问题,学者们有所谓“五分法”、“八分法”等各种主张。其中将中国对外关系法完整地纳入到中国法律体系中的主张,却寥寥无几。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中国对外关系法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一、中国对外关系法处于不断丰富完善和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裳;;宋代军队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法律刑名与惩治手段[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2 姜纪元;;社区“法律诊所”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黎伟华;;回顾与展望:法学会工作前景无限[J];民主与法制;2011年13期
4 张明敏;;刍议地方立法如何“从实际出发”[J];山东人大工作;2011年05期
5 方园;;公法体系下的“术”——对韩非“术”的重新认识[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谢芬;;中国现代法律文化建设之程序公正[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孙大雄;;论法律体系完善中的配套法规建设[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程涛;;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9 张晋藩;;中国古代廉政法制建设及其启示[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10 武树臣;;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探索[J];法学杂志;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光德;;董必武加强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思想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2 孙国华;方林;;董必武民主法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3 江海英;;邓小平对我国法制体系框架的构建[A];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论文集[C];2004年
4 虞建新;;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法律关系——日本民商法的启示[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5 张耀辉;;浅述办理民商案件应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公丕祥;;在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05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7 李宇明;;语言与法律:建立中国的法律语言学[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苏金智;;论语言权[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施杰;;关于商业秘密以及竞业限制条款的法律依据及存在的问题[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曹平;;试论邓小平的法制思想[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勤华邋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为中国法律文化遗产保护大声疾呼[N];法制日报;2007年
2 陈伟;法制而后有大国[N];中国经营报;2007年
3 李坚 (辽宁 媒体工作者);地方政府无权责成法院立案[N];华夏时报;2007年
4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梁文永;法治是检验法学教育的惟一标准[N];法制日报;2008年
5 余学友;创新才能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充满活力[N];法制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伟杰;青年法学家建言构建和谐社会[N];工人日报;2007年
7 石泰峰;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法治理念[N];文汇报;2006年
8 李家政;做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模范[N];济南日报;2006年
9 刘建;全国法制新闻研讨会召开[N];法制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刘曼;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中世纪英国律师职业化的历史考察[D];河南大学;2007年
2 王林彬;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投资法律制度之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3 李艳鸿;论清末公司立法[D];安徽大学;2005年
4 张佑纬;明清乡规民约对宗族利益的调整[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仲永;中国古代恤囚制度及对当代治狱的启示[D];苏州大学;2008年
6 宋刚锋;论法律秩序之生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解莹;晚清运用国际法维护宗藩体制的理念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甘世恒;论法律推理及其在中国司法改革中的作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刘海鹰;司法独立与我国法治国家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方传平;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43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043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