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关于阿里巴巴集团报道的框架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7 18:13

  本文关键词:《华尔街日报》关于阿里巴巴集团报道的框架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阿里巴巴 《华尔街日报》 框架分析


【摘要】:中国互联网企业在过去十年发展迅速。2014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纷纷跻身全球互联网企业十强。其中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史上最大IPO.快速崛起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加快全球战略布局,吸引了国际媒体的广泛报道。作为公众国际议程的重要设置者,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媒介形象,对互联网公司全球战略的推进有重要影响。 本文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为研究对象,选取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财经类报纸之一《华尔街日报》作为样本来源,分析其在2004-2014年间有关阿里巴巴的261篇新闻报道,旨在考察该报对阿里巴巴的形象构建,以帮助中国互联网公司在了解“他塑”的基础上更好地“自塑”,在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采取更为有效的形象传播策略。本研究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采用话语分析法对相关报道进行框架分析,具体研究途径采用学者甘姆森(1983)的“诠释包裹分析”。结合互联网行业新闻报道的独特性,作者修改了包裹分析的装置,从“例证”、“比较”、“深描”、“关键词”、“原因”、“后果”、“原则诉求”七个维度进行《华尔街日报》关于阿里巴巴报道的框架分析,同时从报道数量、框架出现频率,框架语调三个方面进行历时研究,分析《华尔街日报》对阿里巴巴的媒介呈现是否随着该公司的快速崛起发生变化。 本文第一章对中国互联网公司快速崛起的研究背景进行阐述,同时点明对互联网企业进行海外媒介形象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总结框架理论以及以往有关中国企业媒介形象的研究,根据现有文献的不足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第三章从研究对象选择,数据收集以及话语分析三个方面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第四章是研究结果,着重分析《华尔街日报》使用频率最高的六个框架以及过去十年因阿里巴巴的发展变化而导致的框架使用上的变化。第五章探讨《华尔街日报》构建阿里巴巴媒介形象的趋势以及有可能影响该报框架使用的原因。第六章为结论部分,总结本文研究成果,并为互联网公司的海外传播策略提出建议,同时也指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想法。 研究发现,《华尔街日报》主要运用六个框架对阿里巴巴进行报道,即:1)阿里巴巴的崛起、2)政治化的阿里巴巴、3)不透明的公司、4)激烈的国内竞争、5)侵犯知识产权、6)阿里巴巴的魅力创始人。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尔街日报》对阿里巴巴的兴趣不断增加,但其构建的阿里巴巴媒介形象却日趋负面,否定性框架如“侵犯知识产权”、“政治化的阿里巴巴”、“不透明的公司”出现频率大幅增加,中性框架如“阿里巴巴的崛起”、“激烈的国内竞争”的语调从积极转为消极,赞扬框架如“阿里巴巴魅力创始人”开始质疑马云的投资、管理决策及其强势的管理风格等。此外,本文经过讨论发现《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框架受到了自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个人主义以及新闻价值的影响。 本文首次将研究视角聚焦于中国创新型行业-互联网公司的海外媒介形象,是对以往有关中国传统企业,如制造业和重工业,企业形象研究的重要补充。同时以往的企业媒介形象研究多采用横向比较的途径进行共时研究,分析不同机构对同一类企业报道方式的异同,本文则主要采用纵向刘比的方式进行历时研究,探讨长时间内一家媒体对同一公司报道方式的变化,丰富了企业媒介形象研究的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部分支持了以往媒介形象研究的结论,即中国企业常在“侵犯知识产权”、“公司运营、管理不透明”以及“受政府操控”三方面遭受外国媒体批评。但对于根据中国传统企业媒介形象研究得出的中国企业经常被批评缺乏魅力领导人的结论,本文提供了一个例外,在《华尔街日报》对阿里巴巴的媒介呈现中,“阿里巴巴的魅力创始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框架。 本文的不足在于研究对象单一。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只选取一家国际媒体对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报道进行案例分析。尽管阿里巴巴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的“缩影”,但更多的案例研究能够勾勒出更完整的互联网企业媒介形象。
【关键词】:阿里巴巴 《华尔街日报》 框架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12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2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12-14
  • 1.1 Background12-13
  •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3-14
  •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14-21
  • 2.1 Framing Theories14-19
  • 2.1.1 Definitions14-15
  • 2.1.2 Generic Frames and Issue-specific Frames15-16
  • 2.1.3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o Framing16-17
  • 2.1.4 Factors Influencing Frames17-19
  • 2.2 Framing Chinese Enterprises19-21
  • 2.2.1 Domestic Studies19-20
  • 2.2.2 International Studies20-21
  • 2.3 Research Questions21
  • Chapter Ⅲ Methodology21-25
  • 3.1 Data Collection22-23
  • 3.2 Discourse Analysis23-25
  • Chapter Ⅳ Findings25-46
  • 4.1 Article Distribution25-26
  • 4.2 Alibaba Frames i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Eastern Edition26-43
  • 4.2.1 Rise of Alibaba27-30
  • 4.2.2 Politicized Alibaba30-33
  • 4.2.3 An Opaque Company33-36
  • 4.2.4 Domestic Competition36-38
  • 4.2.5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Violation38-41
  • 4.2.6 Alibaba's Charismatic Founder41-43
  • 4.3 Changes in Alibaba Frames from 2004 to 201443-46
  • Chapter Ⅴ Discussion46-49
  • 5.1 Increasingly Negative Portrayal of Alibaba46-47
  • 5.2 Ideological Impacts on Alibaba Frames47-49
  • Chapter Ⅵ Conclusion49-53
  • 6.1 From Alibaba to Chinese Internet Corporations49-51
  • 6.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51-53
  • References53-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勇;张昆;;美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中国形象”塑造——探析《时代》周刊(1949~2008年)的中国报道[J];当代亚太;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1050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050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6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