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直接保护发散性正当竞争利益的集体维权机制——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社会法解读
本文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发散性正当竞争利益 社会法 集体维权 知识产权法 出处:《政治与法律》2010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有一个重大缺陷:缺失直接保护发散性正当竞争利益的有效机制。该法第20条的规定可能误导人们就发散性正当竞争利益受侵害寻求民事维权加以救济,然而实际上民事维权机制根本不应具有这样的功能。尽管该法确立了一系列行政执法措施及行政处罚责任,然而发散性正当竞争利益属于集体公益,不能单纯依赖行政执法机制予以间接保护。我国应将"公平竞争权"从"集体法益"拟制为"集体权利",学习借鉴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设集体维权机制对发散性正当竞争利益予以直接保护。藉此,可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区别做出新的阐释。
[Abstract]:China's Anti-unfair Competition Law has a major defect: it lacks an effective mechanism to directly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divergent legitimate competition.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20 of the Act may mislead people to seek people for infringement of divergent legitimate competition interests.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the matter to remedy, However, in practice, the civil rights protection mechanism should not have such a function at all. Although the law establishes a seri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measures and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liability, the divergent and legitimate competitive interests belong to the collective public good. We should change the "right to fair competition" from "collective legal interest" to "collective right", learn from Germany's Anti-unfair Competition Law, and set up a new collective rights protection mechanism. The interests of divergent and legitimate competition shall be directly protect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ti-unfair competition law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can be explained.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分类号】:D922.2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泽勇;;论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撇去不法收益之诉[J];当代法学;2010年03期
2 郑友德;伍春艳;;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十问[J];法学;2009年01期
3 刘水林;;论民法的“惩罚性赔偿”与经济法的“激励性报偿”[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赵红梅;;第三法域社会法理论之再勃兴[J];中外法学;2009年03期
5 李友根;;论竞争法中的法定赔偿:制度变迁个案的解剖——基于不正当竞争案例的整理与研究[J];中国法学;2009年01期
6 郑友德;胡承浩;万志前;;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兼评“公平竞争权”[J];知识产权;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锐;;行政法的和谐价值及其实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凌小凤;胡渠凡;梁东鹏;;论国家权力架构下的司法权与行政权独立性及其关联[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胡开忠;;试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质权制度的若干途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李胜利;;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一般条款”[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谈萧;;客户资料保护:从竞争法到版权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6 李强;;国际贸易中不正当竞争行为之特性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7 吕清正;高丹;;附赠式有奖销售行为的法律规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8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曹欢欢;;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民法的关系——基于德国法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10 李明发,宋世俊;著作人身权转让质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兰领;;参与行政的行政诉讼保障[A];北京高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第二次论坛--“现代民主与行政法”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6年
2 周游;;我国食品安全信息规制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及其补救——以《食品安全法》为例[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于善旭;;法治奥运助推世界体育的和谐发展[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谷德近;;环境司法能动的功能和界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5 赵正洋;赵红;;品牌混淆:一个法学范畴的延伸[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朱谢群;郑成思;;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专有[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7 杨志敏;王蜀豫;;知识产权(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8 张沧;;外观设计专利实质性授权条件研究[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9 康芳伟;刘家容;张小明;;WTO与我国外观设计制度之重构[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10 王刚;纪萍萍;;艾滋病治疗中的药品专利问题[A];专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园园;银行业反垄断法适用问题研究—以银行业结构规制为视角[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潘晓宁;商标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姜承秀;中韩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规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鸿;民间文艺特别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立法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8 阮思宇;论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健;专利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凌艳;我国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亓正;商业贿赂的经济法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世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竞争法制建设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卢淑珍;论行政调查的法律救济[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王乐;行政行为中相关因素的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俞烨;功能主义视角下行政裁量基准的效力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戴彬;演绎作品著作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峰;;垄断损害赔偿倍率问题研究——兼论我国反垄断法草案的相关制度选择[J];比较法研究;2007年04期
2 董春华;;美国产品责任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比较法研究;2008年06期
3 曹险峰;在权利与法益之间——对侵权行为客体的解读[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4 张媛;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惩罚性赔偿原则的适用[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5 郑友德,杨国云;现代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竞争关系”之界定[J];法商研究;2002年06期
6 郑友德,范长军;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具体化研究——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J];法商研究;2005年05期
7 郑友德;万志前;;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发展与创新[J];法商研究;2007年01期
8 浦川道太郎;;日本法上的惩罚性损害赔偿与制裁性慰谢金[J];法学家;2001年05期
9 吴泽勇;;集团诉讼在德国:“异类”抑或“蓝本”?[J];法学家;2009年06期
10 郑友德,刘平;试论假冒与不正当竞争[J];法学评论;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榕;;浅谈社会法与经济法[J];中国教师;2010年S1期
2 汉斯·F·察哈尔;于李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社会法[J];国外法学;1982年01期
3 董保华,周开畅;也谈“从契约到身份”——对第三法域的探索[J];浙江学刊;2004年01期
4 郑少华;略论社会法生态化[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甘强;;经济法与社会法的法本质定位——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之研究[J];经济法论坛;2004年00期
6 李昌麒,单飞跃,甘强;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考辨——兼与董保华先生商榷[J];现代法学;2003年05期
7 徐科雷;从社会法视角看经济法的独立性[J];前沿;2003年10期
8 ;社会法治分外妖娆[J];法治与社会;2008年01期
9 单飞跃,甘强;社会法基本范畴问题析辩[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韩沛锟;邢润源;;城镇化进程中基层社会法庭改革初探——以河南省中牟县白沙镇社会法庭为例[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江;;论知识产权滥用的竞争法规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方宝忠;;公平交易执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纪念“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十周年[A];反不正当竞争理论研究[C];2003年
3 郭铁民;;维护竞争秩序,反对不正当竞争[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4 尹显庆;;论知名商品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朱俊生;庹国柱;;车险市场不正当竞争风险的根源及其治理[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颜湘蓉;;论不正当竞争中的寄生行为[A];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实务研讨会暨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周森保;;努力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实施十周年[A];2003年度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获奖论文汇编[C];2004年
8 朱兴龙;周方召;;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比较——兼论中国的反垄断立法[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前言[A];反不正当竞争理论研究[C];2003年
10 王学政;;入世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要竞争,,也要公平[N];福建日报;2006年
2 本报通讯员 宋红雨;擅自标注“中国驰名品牌”是否违法?[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魏小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坚实后盾[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4 工人;《反不正当竞争法》面临“大修”[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5 山东省胶南市工商局 庄奎太 裴晓平;悬挂他人“守合同,重信用”牌匾该怎样处理[N];中国工商报;2007年
6 曾宪文;质量认证不能为不正当竞争“贴标签”[N];检察日报;2006年
7 姚們;我国竞争法律政策与市场竞争结伴成长[N];法制日报;2008年
8 ;正当竞争下不正当竞争只有一步之遥[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陈晓芳;最高院开审“黄金假日”诉“携程”不正当竞争案[N];法制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李方;“家世界”涉嫌不正当竞争[N];市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少华;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吉田庆子;中日反不正当竞争法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朱翠微;医患法律关系属性论[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仁富;中国竞争法律体系及其协调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何炼红;工业版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毛德龙;经济法的转型与转型经济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张平;反竞争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陈世良;我国经济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监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叶若思;商业外观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武晋伟;串通招投标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世艳;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商标权益保护[D];吉林大学;2005年
2 欧广远;知识产权的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苗淼;论反不正当竞争法视野下的地理标志保护[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陈鹿林;论商业外观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D];厦门大学;2007年
5 罗旭惠;论作品名称的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6 曾祥辉;商业贿赂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白江霞;商业贿赂及其规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洁筠;论市场竞争中的商业贿赂及其法律规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卢岩;商业秘密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10 刘磊;知名商品的法律保护[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10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1510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