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犯知识产权罪未完成形态的存在根据
发布时间:2021-03-22 17:58
目前学界对侵犯知识产权罪是否存在未完成形态问题的研究,存在两个角度,一是从整体的角度,对侵犯知识产权罪这一类罪是否存在某种犯罪未完成形态进行研究;二是从具体的各罪角度,对各个具体的侵犯知识产权罪是否存在未完成形态或者是否存在某种犯罪未完成形态进行研究。无论从哪个角度研究,都存在肯定说与否定说两种对立的观点:肯定说认为,部分的侵犯知识产权罪存在未完成形态;而否定说则认为,侵犯知识产权罪不存在未完成形态,其只有构成与不构成犯罪之分。侵犯知识产权罪未完成形态存在的理论根据有三个方面:一是侵犯知识产权罪未完成形态存在的哲学根据,承认侵犯知识产权罪存在未完成形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侵犯知识产权罪未完成形态存在的法理学根据,承认侵犯知识产权罪存在未完成形态是法的公平、正义价值的要求,是实现法的秩序、自由价值的要求;三是侵犯知识产权罪未完成形态存在的刑法学根据,承认侵犯知识产权罪存在未完成形态符合我国刑法的犯罪定义理论、犯罪构成理论和犯罪停止形态理论。侵犯知识产权罪未完成形态存在的现实根据有两个方面:一是侵犯知识产权罪未完成形态存在的法律根据,承认侵犯知识产权罪存在未完成形态具有国际法上...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侵犯知识产权罪是否存在未完成形态的学说概述
1.1 肯定说及其理由
1.1.1 肯定说的观点
1.1.2 肯定说的理由
1.2 否定说及其理由
1.2.1 否定说的观点
1.2.2 否定说的理由
1.3 本文的基本观点
第2章 侵犯知识产权罪存在未完成形态的理论根据
2.1 法理学根据
2.1.1 法的公平、正义价值的要求
2.1.2 法的秩序、自由价值的要求
2.2 刑法学根据
2.2.1 符合我国刑法的犯罪定义理论
2.2.2 符合我国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
2.2.3 符合我国刑法的犯罪停止形态理论
2.2.4 情节犯、数额犯、结果犯以及其加重构成都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第3章 侵犯知识产权罪存在未完成形态的现实根据
3.1 法律根据
3.1.1 国际法根据
3.1.2 国内法根据
3.2 实践根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犯罪的加重形态[J]. 祝丽波.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6(03)
[2]行为犯、结果犯二分法之提倡[J]. 王志祥,贾政.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3]关于结果犯未遂形态的几个问题思考[J]. 郭超.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01)
[4]情节加重犯基本问题探究[J]. 钱叶六,钱格祥.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
[5]论间接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J]. 赵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01)
[6]知识产权立法又添新彩[J]. 刘英. 电子知识产权. 2005(02)
[7]情节犯及相关问题研究[J]. 刘守芬,方文军. 法学杂志. 2003(05)
[8]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之辨正[J]. 王志祥,曾粤兴. 法商研究. 2003(01)
[9]论犯罪构成的情节要求[J]. 刘之雄. 法学评论. 2003(01)
[10]论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在司法实践中的价值取向[J]. 赵廷光. 人民司法. 2002(12)
硕士论文
[1]情节犯若干问题研究[D]. 刘祥伟.西南政法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94230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侵犯知识产权罪是否存在未完成形态的学说概述
1.1 肯定说及其理由
1.1.1 肯定说的观点
1.1.2 肯定说的理由
1.2 否定说及其理由
1.2.1 否定说的观点
1.2.2 否定说的理由
1.3 本文的基本观点
第2章 侵犯知识产权罪存在未完成形态的理论根据
2.1 法理学根据
2.1.1 法的公平、正义价值的要求
2.1.2 法的秩序、自由价值的要求
2.2 刑法学根据
2.2.1 符合我国刑法的犯罪定义理论
2.2.2 符合我国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
2.2.3 符合我国刑法的犯罪停止形态理论
2.2.4 情节犯、数额犯、结果犯以及其加重构成都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第3章 侵犯知识产权罪存在未完成形态的现实根据
3.1 法律根据
3.1.1 国际法根据
3.1.2 国内法根据
3.2 实践根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犯罪的加重形态[J]. 祝丽波.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6(03)
[2]行为犯、结果犯二分法之提倡[J]. 王志祥,贾政.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3]关于结果犯未遂形态的几个问题思考[J]. 郭超.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01)
[4]情节加重犯基本问题探究[J]. 钱叶六,钱格祥.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
[5]论间接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J]. 赵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01)
[6]知识产权立法又添新彩[J]. 刘英. 电子知识产权. 2005(02)
[7]情节犯及相关问题研究[J]. 刘守芬,方文军. 法学杂志. 2003(05)
[8]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之辨正[J]. 王志祥,曾粤兴. 法商研究. 2003(01)
[9]论犯罪构成的情节要求[J]. 刘之雄. 法学评论. 2003(01)
[10]论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在司法实践中的价值取向[J]. 赵廷光. 人民司法. 2002(12)
硕士论文
[1]情节犯若干问题研究[D]. 刘祥伟.西南政法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94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09423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