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2 03:53
  伴随着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和利用也越来越深入和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转让交易外,更多的是把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融资的手段来体现其经济价值。美国、欧洲以及台湾地区都已经开始通过相关法规的制定,具体地实践并体现知识产权所代表的经济价值。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融资手段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知识产权作为融资担保的标的向银行质押贷款;另一种是将知识产权证券化,以知识产权所能产生的现金流量作为基础,发行有价证券。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方式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结合我国知识产权利融资现状与实践,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是极其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 开展知识产权融资,不仅可以促进企业提高对知识产权的利用,也可以促进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但作为刚刚开始兴起的一种融资方式,无论是从制度的建立上还是法律法规的配套上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研究与解决。所以,应当规划以及规范知识产权融资,充分发挥其融资的作用。 本文系统考察了我国知识产权融资的现状,认真分析了知识产权融资担保与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相关问题,以及在我国开展知识产权融资的可行性。提出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融资担保和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议...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知识产权概述
    1.1 知识产权的概念与性质
        1.1.1 知识产权的概念
        1.1.2 知识产权的性质
    1.2 可以作为融资担保物的知识产权范围
        1.2.1 著作权及其邻接权
        1.2.2 专利权
        1.2.3 商标权
        1.2.4 商业秘密权
2 知识产权融资担保
    2.1 知识产权融资担保的概念
    2.2 知识产权担保的特点
        2.2.1 知识产权的高价值性决定了知识产权担保具有较强的担保功能
        2.2.2 知识产权价值是一个预期值
        2.2.3 知识产权质押的担保功能不及动产质押
    2.3 知识产权融资担保的模式
        2.3.1 以知识产权权利本身作为担保
        2.3.2 以知识产权授权的收益作为担保
        2.3.3 以知识产权换取第三人提供信用增强或信用担保
    2.4 知识产权担保融资风险
        2.4.1 知识产权的权利瑕疵
        2.4.2 专利审查的特殊性
        2.4.3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问题
        2.4.4 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3 知识产权证券化
    3.1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概念
    3.2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特点
        3.2.1 知识产权证券化在取得融资的同时,还可以保留知识产权的自主性
        3.2.2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以转移风险
        3.2.3 直接融资和系统性
    3.3 我国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可行性
        3.3.1 适宜证券化的知识产权已初具规模
        3.3.2 我国现有的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3.3.3 我国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4 知识产权融资国际现况
    4.1 美国
    4.2 日本
    4.3 台湾地区
5 我国知识产权融资的现状与法制建议
    5.1 知识产权融资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5.2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融资担保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议
        5.2.1 进一步完善《担保法》和《物权法》中关于知识产权质押的规定
        5.2.2 制定有关融资对象资格的法律规范
        5.2.3 制定知识产权的查核程序规范
        5.2.4 制定知识产权融资担保的程序规范
    5.3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证券化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议
        5.3.1 积极创造条件,制定《资产证券化法》
        5.3.2 制定特殊目的机构专门法
        5.3.3 进一步完善现有立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60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760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2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