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商标显著性的认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1 05:18

  本文关键词:声音商标显著性的认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声音商标 显著性 认定


【摘要】:声音商标是商业活动的产物,并逐渐成为商业竞争的重要武器,它同其他传统商标一样是蕴含在商业活动的重大无形资产。因此随着商业的繁荣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声音商标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商标也由传统的文字、图形等商标逐渐向非传统的立体、颜色、声音等商标扩大。我国在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中,也在逐渐摸索,其中最为引人注口的莫过于去年通过的声音商标的立法,本文也正是以此为契机,对声音商标显著性的认定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从两方面介绍声音商标显著性的基本理论,一方面是声音商标的特征和基本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声音商标的特征和功能引出对声音商标显著性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重点介绍我国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这部分也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我国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的现状,主要包括立法现状和研究现状:另一方面是我国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显著性的判断标准和缺乏统一的表达形式。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国外一些发达国在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上的立法情况和案例进行述评,以资我国借鉴。第四部分通过对上述部分的思考和总结,提出应从四个方面对我国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进行法律上的考量。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声音商标显著性的认定研究,首先具有明晰申请获准声音商标注册的基本条件的目的,其次声音商标的显著性认定研究贯穿于声音商标审查、声音商标争议、声音商标使用、声音商标侵权保护等程序中,具有规范声音商标法律程序的目的。本文的研究方法:一是文献调查法,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有关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的著作和论文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法国知识产权法典》等等,对声音商标显著性的认定研究进行颇为细致的关注。二是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有关声音商标显著性的一些经典案例的分析,特别是国外的一些典型案例,例如美国的Nextel诉Motorola案等等,总结出各国在对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都存在模糊性,进而提出对我国的经验借鉴。三是比较分析法,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比较不同学者、不同国家在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上的不同立法和不同观点,从而有所取舍的加以借鉴。本文在对声音商标显著性的认定上立足于声音商标的两大特征,一是声音商标具有与传统文字、图形等传统商标相类似的一般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新《商标法》第11条中;二是根据声音商标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这一特征是消费者通过听觉来感知其商品或服务的,与科技有莫大的关联。通过这两大特征,本文提出从四大方面对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进行法律考量,主张在立法时以否定式列举的方式总结不具有显著性的声音的种类,对声音商标显著性的认定应当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认定。
【关键词】:声音商标 显著性 认定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4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前言11
  • 一、声音商标显著性的基本理论11-16
  • (一) 声音商标的特征和功能12-14
  • (二) 声音商标显著性的概念界定14-16
  • 二、我国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6-20
  • (一) 我国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的现状16-18
  • (二) 我国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存在的问题18-20
  • 三、境外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的经验借鉴20-25
  • (一) 美国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述评20-21
  • (二) 欧盟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述评21-22
  • (三) 日本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述评22-23
  • (四) 澳大利亚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述评23-24
  • (五) 总结:经验借鉴24-25
  • 四、我国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的法律考量25-29
  • (一) 声音商标的显著性认定不能违反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25-26
  • (二) 需从声音商标显著性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来考量立法26-27
  • (三) 应以否定式列举的方式总结不具有显著性的声音的种类27-29
  • (四) 认定声音商标显著性,要适时作出司法解释29
  • 五、结语29-31
  • 主要参考文献31-33
  • 致谢33-34
  • 个人简历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商标显著性引发的思考[J];知识产权;1992年05期

2 殷召良,刘志苏;商标显著性之比较研究[J];当代法学;1998年04期

3 王乐宇;商标显著性探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年02期

4 张芳霞;对商标显著性认定的再认识[J];商场现代化;2005年26期

5 彭学龙;;商标显著性探析[J];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12期

6 涂咏松;;论商标显著性之相对性[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2期

7 张昕;;商标显著性的基本理论分析[J];中华商标;2009年02期

8 王小敏;;当余额宝遭遇全额宝[J];法人;2013年09期

9 张林;;标示来源功能与商标显著性——兼与彭学龙老师商榷[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10 刘媛;;论商标显著性的动态特征——以认知心理学为视角[J];知识产权;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启正;;商标显著性判断标准[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梦;媒体与商标显著性[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2 李明涛;“云贡”商标显著性之我见[N];国际商报;2009年

3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 王宁;浅谈商标显著性的退化[N];中国工商报;2010年

4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孔庆兵;有损他人驰名商标显著性及声誉的争议商标应予撤销[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年

5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周波;减弱在先驰名商标显著性的商标不应核准注册[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春;“暖宝宝”面临淡化风险[N];中国工商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芳;商标显著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2 杨总琴;声音商标显著性的认定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周湘龙;商标显著性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黎洪友;商标显著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吴园妹;商标显著性判断方法[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6 王玲美;论商标显著性的认定[D];宁波大学;2011年

7 李祥章;商标显著性判定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珊;商标显著性判断[D];湘潭大学;2013年

9 林锋;涉商标显著性法律问题的案例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冯亚平;立体商标显著性判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71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571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0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