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举证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08:05

  本文关键词: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举证责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产品制造方法 专利侵权 举证责任 专利保护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专利的不断涌现,加之国家对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对审理专利侵权案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为专利保护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但由于法律的滞后性,难以应对新的专利侵权纠纷,加上司法实践中对专利侵权案件的审理出现了较多问题,需要我们对这一领域的问题进行再分析研究。举证责任是专利侵权案件中的关键所在,怎样确定举证责任以及如何具体分配举证责任是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案件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在举证责任这一领域存在着证据的隐藏和流逝等特征,被侵权人在举证过程中很难采集侵权证据等特点。在主张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一方面对举证责任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分析其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则的不尽合理,结合举证责任的相关学说理论,论述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举证责任分配的理论依据和法理基础。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举证责任的特殊性在于产品的“新”,所以制造方法之新也是分配举证责任的关键。通过对“新”产品和现有产品的认定进行区分,对如何认定新产品进行详细的规范,结合近年来相关案例,探讨新产品和现有产品在侵权过程中的各自举证责任的合理性以及缺陷。平衡好新产品和现有产品在举证责任分配方面的权利义务,在确保被诉侵权人的商业秘密不受非法侵犯的前提下,力争做到还原案件事实,查清事实真相。我国的专利法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起步则晚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立法经历了一个中美知识产权谈判高压下的修改,到国内的经济发展需要相关法规的规范而进行修改的一个演变过程。分析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举证责任,不仅要在总结实际案例的基础之上进行完善。而且对于我国专利法规关于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相关规定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我国专利法的几次修改进行对比分析,专利法正在逐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但还有需要继续进行完善的地方。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的举证责任不仅建立于相关法律条文的规范更应注重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在实务中的特殊环节。由于新产品制造方法的特殊性,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是否需要借助扩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来应对实际案例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通过对国际法中的知识产权规定和通行的国际惯例以及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相关立法进行对比,分析国内立法与国外立法各自的优势和弊端,在总结实际案例的基础上,以期待更好的完善国内相关法律法规。
【关键词】:新产品制造方法 专利侵权 举证责任 专利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课题背景11-12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2-14
  • 1.2.1 选题的依据12
  • 1.2.2 实际意义12-13
  • 1.2.3 理论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水平14-15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15-16
  • 1.4.1 研究重难点15-16
  • 1.4.2 创新点16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16-17
  • 1.5.1 研究思路16-17
  • 1.5.2 比较分析法17
  • 1.6 论文的预期目标17-18
  • 第2章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的一般概述18-25
  • 2.1 新产品制造方法的特点分析18-21
  • 2.1.1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的定义18-20
  • 2.1.2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的特征20-21
  • 2.2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的界定21-25
  • 2.2.1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中“新产品”的界定21-24
  • 2.2.2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4-25
  • 第3章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领域涉及的举证责任论述25-37
  • 3.1 举证责任的一般概述25-31
  • 3.1.1 举证责任的内涵26
  • 3.1.2 方法专利侵权的举证责任学说26-29
  • 3.1.3 举证责任倒置的特点29-31
  • 3.2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领域涉及到的举证责任制度31-37
  • 3.2.1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举证责任的立法演变32-34
  • 3.2.2 涉及新产品诉讼中存在的举证责任制度的问题34-35
  • 3.2.3 我国专利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35-37
  • 第4章 《TRIPS协议》及典型国家专利法中专利侵权的相关规定37-45
  • 4.1 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诉讼举证责任的国际立法37-40
  • 4.1.1 《TRIPS协议》中涉及方法专利侵权的相关规定37-39
  • 4.1.2 我国专利法规与国际立法关于方法专利侵权法律适用的对比分析39-40
  • 4.2 德日法三国专利法中关于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诉讼举证责任的理论与实践40-42
  • 4.3 美英加三国专利法中关于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诉讼举证责任的理论与实践42-43
  • 4.4 《TRIPS协议》和美国专利法中相关条款的分析43-45
  • 4.4.1 《TRIPS协议》关于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条款分析43-44
  • 4.4.2 美国专利法中关于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的条款分析44-45
  • 第5章 关于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举证责任的完善建议45-54
  • 5.1 方法专利制度的“延伸保护”45-47
  • 5.1.1 国外司法实践中对于方法专利“延伸保护范围”的界定45-46
  • 5.1.2 借鉴方法专利的“延伸保护”来完善鉴定制度46-47
  • 5.2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的设计47-49
  • 5.2.1 借鉴专利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对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的规定47-48
  • 5.2.2 借鉴《TRIPS协议》条文中的第三十四条第二款方案的制度设计48-49
  • 5.3 完善新产品定义的思考和建议49-50
  • 5.4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证据制度和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建议50-52
  • 5.4.1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证据制度的缺陷以及完善建议50-51
  • 5.4.2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司法鉴定制度的缺陷以及完善建议51-52
  • 5.5 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时效问题的探讨52-54
  •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7
  • 硕士阶段研究成果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菲;;浅析TRIPS协议下的国际技术贸易[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廖志刚;;论专利侵权诉讼证据制度[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卢山;论方法专利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J];电子知识产权;2005年02期

4 符启林;宋敏;;方法专利侵权举证责任倒置适用条件之研究——谏言《专利法》第57条第2款的修改[J];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04期

5 黄海涛;;民事诉讼中的疏明责任初探[J];法学家;2008年04期

6 王利明;论举证责任倒置的若干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7 刘田玉;民事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回归与超越[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刘昌龙;;知识产权诉讼的举证责任问题评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年01期

9 刘磊;;重构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对“法律要件分类说”的反思性检讨[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李汉昌,刘田玉;统一的诉讼举证责任[J];法学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郎继栋;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举证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牟永林;方法专利侵权诉讼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李海洲;新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侵权诉讼中相关证明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4 曾宪未;专利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75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575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0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