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环境
本文关键词:略论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环境
更多相关文章: 市场经济 生产方式 企业管理 自主创新 法律制度
【摘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剖析我国保护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现状,认为创新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由于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创新法律体系存在不足;分析了造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多方面原因,提出除了法律环境外,还包括研发能力差、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等因素;总结了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其他国家或地区建设企业创新法律体系中可供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宜立足现有法律法规,完善《科技进步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等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完善竞争法、金融法、税法、政府采购法、环境法、劳动法以形成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法律环境,迫使企业放弃传统生产经营方式,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市场经济 生产方式 企业管理 自主创新 法律制度
【基金】:本文系华中科技大学985工程二期“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项目:“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法律环境研究”(项目编号:985-08)阶段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0.4
【正文快照】: 只有创新,才有出路,才有发展前景。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温美琴;关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合并问题的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08期
2 侯纯;科技与法律的价值整合[J];科技与法律;2004年01期
3 邵凯旋,吴小波,杨阳,刘爱东;发达国家构建创新体系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1年01期
4 刘景江,许庆瑞;美英日韩政府技术创新推动作用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1年01期
5 唐敦挚;日本循环经济及其启示与借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05期
6 张景安;;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建利;石伟勇;王亮;倪亮;;循环经济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9期
2 陈晓英;孙明明;谢成艳;;浅议科技进步与法律发展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3 杨晓榕;;企业所得税改革略探[J];财会月刊;2005年29期
4 李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体系构建[J];当代经济;2008年11期
5 阙四清;;论企业创新机制[J];当代经理人;2006年08期
6 潜维兴,李慧春;如何在新世纪发展科技型私营企业[J];大众科技;2005年09期
7 郭将;;后发优势中制度对技术创新作用的实现何以可能[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8 王毅;影响我国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J];福州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9 李爱素;;优化法律环境,促进经济腾飞[J];法制与社会;2009年21期
10 刘清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对策研究[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燕;黄理稳;;论科学与技术之公共政策的异同[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王小军;;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构建[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3 袁炜;;清洁煤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初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4 孙业红;;发展循环经济,构筑中国循环型社会[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振华;;构建新型的科技宏观管理体制与机制[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磊;;工矿能源资源型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问题的探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雷;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段云龙;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制度结构作用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志坚;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作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孙蓉;中国商业保险资源配置论——机制设计与政策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李冬梅;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园区制度结构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周国红;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群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浙江大学;2004年
8 李廷勇;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测度与实证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9 路世昌;煤炭企业流程再造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10 袁凌;中国企业家行为的制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磊;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戴宁;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黄四海;厦门集美区城区建设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郑旭亮;揭阳市重化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调查报告[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磊;区域自主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黄舜;基于过程的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毛ng;我国中西部地区物流业技术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闫向荣;论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之构建[D];华侨大学;2003年
9 赵醒村;军事医学科技发展与群体创新能力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10 胡明晖;我国科技工业园制度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绍华;完善和优化企业所得税的几个问题[J];财政研究;2001年05期
2 周玉梅;构建循环经济模式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3 彭玉冰,白国红;谈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J];经济问题;1999年07期
4 白春礼;从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实践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J];中国科技产业;2003年02期
5 冯之浚;国家创新系统研究纲要[J];科学学研究;1999年03期
6 刘溶沧;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J];税务研究;2001年10期
7 张学清,潘贤掌,王爱华;“两法合并”中的三个重要问题[J];税务研究;2002年01期
8 何一鸣;日本的能源战略体系[J];现代日本经济;2004年01期
9 符正平;论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新发展[J];学术研究;1999年07期
10 徐冠华;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谈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J];中国信息导报;2001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中的位置[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一周人物[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12期
3 余承铨;;企业脱困增效需在管理上下功夫[J];理论导报;1999年05期
4 纪蓉琴;刘建政;张志祥;;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规律[J];探求;2005年06期
5 龚维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J];石油政工研究;2006年01期
6 梁木生;;民主生成及其扩张的经济分析——民主发展的非文化解读[J];学术界;2006年05期
7 毛雁;;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途径[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8 李远力;;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分析及其理论解读[J];当代社科视野;2011年Z1期
9 雪春;市场经济给思想领域带来了什么——评介《市场经济与思维变迁》[J];唯实;1993年04期
10 陆静高;后起之秀的眼光——记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李顺祥[J];群众;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耀武;;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些思考[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秦殿军;万娟;;自主创新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郭晓晶;;江苏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郭晓晶;;江苏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宋玮;王益锋;;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宋玮;王益锋;;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秦殿军;万娟;;自主创新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黄俊;白硕;杨柏;李学诗;;企业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互动关系研究——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为例[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9 ;首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奖企业家发言[A];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2005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5年
10 周建明;;探寻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目标[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义平;市场经济与自主创新[N];经济参考报;2005年
2 李义平;自主创新需要制度保证[N];深圳特区报;2005年
3 本报评论员;自主创新壁垒首先要在国内消除[N];中国冶金报;2007年
4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王海燕 周元;“新型贴牌”与自主创新[N];科技日报;2006年
5 齐智杰 记者 薛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N];黑龙江日报;2006年
6 魏长霖 栾晓慧;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与路径选择[N];人民日报;2006年
7 李好好 刘雯颖;制度创新是中国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根本[N];机电商报;2006年
8 驻京记者 王丹;创新,政策支持重于经济支持[N];医药经济报;2005年
9 记者 张明 苏勇;我国钢铁工业到了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新阶段[N];中国冶金报;2006年
10 本报评论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发展自主品牌[N];经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保民;市场经济与劳动者主权有机统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张雄;市场经济中的非理性世界[D];复旦大学;1995年
3 刘儒;市场与政府相互替代的不同模式及其特点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欧阳向英;论政治哲学中的道德预设[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建;论仲裁员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徐正祥;市场的自由与自主[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刘代云;市场经济下城市设计的空间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梁木生;内生于市场的法治建构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汪青松;邓小平企业管理思想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张兰霞;新管理理论丛林研究[D];辽宁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伯姣;贴牌生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玉;伦理关怀:现代企业员工管理的一种理性方式[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崔毅;FDI对自主创新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岳勋;温特主义模式下我国OEM企业发展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曹丽娜;南山集团人本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靳勇;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伦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双向互动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刘婷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汪子棋;构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经支持体系[D];兰州大学;2008年
10 刘媛;哈尔滨市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87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587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