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现象的知识产权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2 04:18

  本文关键词:山寨现象的知识产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山寨 山寨手机 滑稽模仿


【摘要】:近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刮起一股强烈的"山寨风",从网络开始,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山寨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对其进行规制。笔者试从知识产权法角度出发,去探讨典型性山寨现象(山寨手机、恶搞等)的法律性质。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
【关键词】山寨 山寨手机 滑稽模仿
【分类号】:D923.4;D922.294
【正文快照】: 1山寨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什么是“山寨”?“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点“地下工厂”的意思,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①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山寨”一词主要在以下提到的四个方面中使用:第一,“山寨明星”。如山寨版周杰伦、山寨版刘德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吉猛;文学本质研究的六个向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涂传娥;;浅谈解构主义翻译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任葆华;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5 慕君,王羿珍;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6 赵志立;;网络文本的“互文”特征及意义[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徐岚;译者的创造性与受约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李文婕;《黑暗的心》的象征手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朱剑云;《宠儿》中塞丝杀子的存在主义解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向叶平;;女性关怀与男性中心主义批判——论梅娘小说的女性意识[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4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5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赵亚珉;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河南大学;2005年

10 王菊丽;结构与解构的悖论性对话[D];河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国平;王夫之诗学情景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2 李琪;审美心理与小说翻译[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3 马俊杰;从《红字》中人物的圣经原型看霍桑的宗教观[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4 黄绍坚;神话-愿型批评理论之应用:以唐代小说与中国古代人鬼神仙观为例[D];厦门大学;2001年

5 张丽娟;文化误译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秦文华;在翻译文本新墨痕的字里行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胡笑瑛;论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叙事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余嘉;森林之舞:后殖民语境下的索因卡剧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雷锋莲;论《白鲸》中的圣经原型[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彭玲姣;精神分析文论视野中的简·奥斯丁[D];湘潭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志文;;论滑稽模仿作品之合法性[J];电子知识产权;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玲;;论模仿讽刺作品对合理使用制度的考量[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燕飞;;戏仿合法性之讨论——以利益衡量为工具[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高强;晏静;;商标权的限制——商标专用权与其他社会利益的平衡[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玫莹;戏仿自由岂能游走在版权的边缘[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2 邓宏光;初始兴趣混淆理论,,解决网络商标侵权纠纷的基础[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斯伦;演绎作品构成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赵书波;美术作品作者财产权益保护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焕玲;滑稽模仿的版权保护[D];暨南大学;2010年

2 王海凤;商标法上的滑稽模仿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熊异;论滑稽模仿与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志辉;驰名商标滑稽模仿的利益平衡[D];暨南大学;2010年

5 张梦;论我国著作权法对滑稽模仿的规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萍;滑稽模仿与版权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赵宁宁;商标滑稽模仿的侵权认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陈晓童;著作权商标权领域中的滑稽模仿问题[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陆犀莉;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马元珍;滑稽模仿的版权问题[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07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607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d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