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中俄武器贸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19:25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中俄武器贸易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武器贸易 军事技术 地缘政治 制约 发展


【摘要】: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国力一落千丈,军事实力,尤其是常规武装力量大幅下降,军事工业由于国内外订单的减少而资金匮乏,濒临倒闭的边缘。在政府无力提供资金支持的窘境下,俄军工企业不得不自力更生,通过以较低的价格抛售库存装备、以先进技术吸引国外订单等方式,争取生存、发展资金。两极对立格局结束后,迅速崛起的中国逐渐被西方视为潜在的敌人,美、日等国家的军事威胁使中国意识到提升军事力量的紧迫性。在西方对华武器禁运的情况下,中国自然将目光转向了武器先进并亟待出口的俄罗斯。1992年,第一批24架苏-27战机购买合同的签订,拉开了中俄武器贸易的序幕。从此,中国开始成批的从俄罗斯进口多种常规武器,包括飞机、舰船、导弹、防空系统等。中国一度成为俄罗斯最大的武器出口市场,俄罗斯武器在中国武器进口中更是占到了不可思议的80%,在个别年份甚至接近90%。但是,随着中俄武器贸易的发展,知识产权纠纷、对国际武器市场的竞争、特殊的地缘关系等制约两国武器贸易的因素开始凸显。中俄武器贸易在21世纪头几年达到顶峰以后,开始下降,并长期低位徘徊。但本文认为,中俄军贸并非像个别西方学者认为的那样走入了死胡同。近两年,中俄就苏-35战机、“阿穆尔”级潜艇、S-400防空系统等军购项目的谈判,说明两国军贸仍有巨大的潜力。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过去连续多年高贸易额的状况在未来中俄武器贸易中会重新出现,两国军贸形式由成品武器交易向技术合作的转变决定了这一点。未来中俄在武器贸易中的博弈,将与两国关系的发展密不可分。抓住中俄关系发展中的有利时机,从俄获得更多急缺的技术武装自己,最终立足自身实现国防现代化,是中国在未来中俄武器贸易中应当坚持的策略。
【关键词】:武器贸易 军事技术 地缘政治 制约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16.48;F752.7;F755.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斌;浅谈俄罗斯武器出口政策的调整[J];国际政治研究;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615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615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1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