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益损害赔偿制度的中国问题与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17-08-15 14:06

  本文关键词:获益损害赔偿制度的中国问题与体系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获益赔偿 侵权获益 违约获益 公司归入权


【摘要】:中国法律规范和法治实践已经承认在某些情境下可以通过非法行为人所获得的利益来计算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即所谓获益损害赔偿制度。中国的获益赔偿制度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也产生了相应的法律实践,已经成为实践中对私权进行救助和赔偿的重要制度工具。但遗憾的是,中国获益赔偿制度的法律实践较之法律表达尚严重滞后,不仅没有一个统一的获益赔偿制度的法理基础,而且已有的知识产权法、侵权法、证券法相关规则也因为其替补角色和缺乏操作性的弊端只能流于表面,很少被应用于法律实践,成为形同虚设的、无多少实践价值的制度。要充分发挥中国获益赔偿制度的功能,就需统一该制度的法理基础、建构其富有层次的内部结构体系、强化获益证明的操作性标准,并回归私法的当事人中心主义的本位。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
【关键词】获益赔偿 侵权获益 违约获益 公司归入权
【基金】:中国政法大学中青年优秀教师人才支持计划 霍英东基金项目(141088)
【分类号】:D923
【正文快照】: 在中国,损害赔偿法(law of damage)的功能主要在于补偿受害人,赔偿主要是补偿性的(com-pensatory),很少具有惩罚性(punitive)。私法中的损害赔偿的计算通常是根据受害人所遭受的实际损失(actual loss)来计算的,因此也叫做以损失为基础的损害赔偿体制(loss-based damages syste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洪;赵英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估[J];科技与法律;2013年06期

2 孙良国;;知识产权侵权获益赔偿的立法模式的选择——以现行法为分析对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朱岩;;“利润剥夺”的请求权基础——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0条[J];法商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文锋;;专利侵权赔偿第一案追踪[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承韪;;获益损害赔偿制度的中国问题与体系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2 黄忠顺;;诉讼实施权配置的模式构建[J];比较法研究;2016年04期

3 王叶刚;;论人格权擅自商业化利用中的获利赔偿请求权[J];法学评论;2016年04期

4 许可;;私募基金管理人义务统合论[J];北方法学;2016年02期

5 傅穹;尹航;;利益平衡视野下的股权善意取得[J];净月学刊;2016年01期

6 徐聪颖;;制度的迷失与重构:对我国商标权惩罚性赔偿机制的反思[J];知识产权;2015年12期

7 张家勇;;论同意套牌人对套牌机动车肇事的赔偿责任——以公、私法的关系为视角[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12期

8 杨艳;;公司法上的利益归入:功能界定与计算标准[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9 冉克平;;肖像权上的财产利益及其救济[J];清华法学;2015年04期

10 徐银波;;论侵权行为形态的嬗变与赔偿理念的现代化——兼论《侵权责任法》第20条的适用[J];私法研究;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岩;;社会基础变迁与民法双重体系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2 孙良国;;人身权侵权获益赔偿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兼评《侵权责任法草案(三审稿)》第20条[J];法学;2009年12期

3 杨彪;;受益型侵权行为研究——兼论损害赔偿法的晚近发展[J];法商研究;2009年05期

4 郭明龙;;论精神损害赔偿中的“侵权人获利”因素[J];法商研究;2009年01期

5 王毅;;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评估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年12期

6 李红娟;孙济庆;;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模型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27期

7 韩成军;;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与立法建议[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张军;卫聪玲;;论知识产权精神损害赔偿[J];生产力研究;2006年05期

9 张爱珠;;法务会计在知识产权侵害赔偿诉讼中的支持[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10 董晓峰,李小英;对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方法的调查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婧一;;保姆损害赔偿制度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11期

2 张耕,邓宏光;限制性损害赔偿制度初探[J];现代法学;2002年02期

3 王红梅;民事损害赔偿制度有待完善[J];经济论坛;2004年11期

4 李国海;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比较研究[J];法商研究;2004年06期

5 王玉辉;日本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探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6 胡敏;;从“苏丹红”事件看我国消费者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7年04期

7 王玉辉;;串通招投标损害赔偿制度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韩玎;黎小飞;;论我国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的重构与完善——兼评《反垄断法》第50条[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9 郑瑞琨;徐鸿海;;浅谈我国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J];云梦学刊;2009年04期

10 田振洪;;从书判看唐代的损害赔偿制度[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迮宗蕾;;论道路外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研究的意义[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2 落志筠;;国内外核损害赔偿制度分析及我国的完善对策[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3 王永杰;陈颖之;;论我国药品缺陷损害赔偿制度之完善[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任震宇;增设隐形损害赔偿制度[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2 记者 李晓波;中国核损害赔偿制度有待完善[N];中国保险报;2014年

3 中国核保险共同体执行机构总经理 左惠强;尽快建立健全我国核损害赔偿制度[N];金融时报;2014年

4 杨维立;执行听证,何需制定损害赔偿制度?[N];法制日报;2009年

5 张伶;建立婚内损害赔偿制度构想[N];江苏经济报;2011年

6 南明区人民检察院 杨锐;浅议工伤损害赔偿制度[N];贵州民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振洪;汉唐时期的损害赔偿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李钰;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邾小红;我国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邓琳;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3 黄娜;享乐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贾成成;论我国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5 陈爽;论环境侵权中的生态损害赔偿制度[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杭晓丽;威慑理论与我国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法经济学的研究进路[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7 曹原;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田松景;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冯培娟;私人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10 胡海燕;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78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678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9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