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域名权法律性质及其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2:02

  本文关键词:我国域名权法律性质及其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域名 法律性质 域名纠纷 法律保护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域名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山于域名具有稀缺性、绝对排他性等性质,使其自身的经济价值不断得以体现,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于域名的争夺成为当今企业中的重要争夺,因为域名而产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不断增多。而就中国目前的现状而言,对域名的保护并不令人满意,对于域名侵权的规定模糊不清,在司法实践中利用法官和仲裁者的主观判断的现象依然严重,对于域名的管理制度也没有进一步得到规范,对域名权的法律性质在立法上也没有明确界定,而商标权在法律保护的倾斜下,反向侵夺的状况更加明显,在这样的状况下,中国应该对域名保护现在更加重视,于法律保护方面努力平衡域名权利与商标权两者的关系,同时还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条文、完善域名注册管理制度等方式完善域名的法律保护。 本文第一章通过对域名概念概述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域名机制进行基础的理论探究,使整个研究具有了充分的理论支撑。对于研究背景等进行了梳理。第二章从域名权的法律性质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从目前学者对于域名权法律性质的争议出发,阐述了对于域名权法律性质存在各种观点,主要包括域名权否定说、域名权民事权益说、域名权知识产权说。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域名权益归属民事权益的原因,分别是域名权具有民事权益性质、域名具有排他性、域名具有全球性及其他标识地域性,然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即笔者认为域名权应该归属于民事权益而不属于知识产权。 第三章对国外的域名权法律属性和法律保护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域名权的法律保护,例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立法规定,还有知识产权组织的规定,既分析了各规定的优点也指明了其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得出对我国在域名权的法律性质保护和法律保护上的启示。 第四章的内容对我国域名法律性质和法律保护现状和困境进行了阐述,本文以域名纠纷类型和纠纷发生原因以及在解决纠纷时适用法律各方面为出发点,分析了域名纠纷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研究了域名保护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提出完善域名法律保护的对策,主要从域名立法完善思想和具体立法措施的完善两个方面给出了建议。分别含有强化反映侵夺方面的法律法规、协调域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解决办法、健全域名注册管理制度等等。
【关键词】:域名 法律性质 域名纠纷 法律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4;D922.294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一、前言10-12
  • (一) 研究背景10
  • (二) 研究意义10
  • (三) 基础理论10-11
  • (四) 研究方法11-12
  • (五) 小结12
  • 二、域名权的法律属性12-15
  • (一) 域名权法律属性争议12-13
  • (二) 域名权归属民事权益原因13-15
  • 1. 域名权具有民事权益性质13-14
  • 2. 域名具有排他性14
  • 3. 域名具有全球性及其他标识地域性14-15
  • (三) 小结15
  • 三、域外域名权法律性质与法律保护15-22
  • (一) 主要国家域名权法律保护16-19
  • 1. 美国16-17
  • 2. 德国17-18
  • 3. 英国18
  • 4. 日本18-19
  • (二) 国际上对域名权的法律保护19-21
  • 1.1 CANN规则19-20
  • 2. WIPO相关规定20-21
  • (三) 对我国域名权法律性质和法律保护的启示21-22
  • 1. 法律性质启示21
  • 2. 法律保护启示21-22
  • 四、我国域名权法律性质和法律保护现状与困境22-31
  • (一) 我国域名权法律属性及法律保护现状22-28
  • 1. 域名纠纷类型22-26
  • 2. 我国域名权法律性质界定26-27
  • 3. 我国域名的法律保护27-28
  • (二) 域名法律保护的困境思考28-30
  • 1. 域名法律保护出现困境的原因28-29
  • 2. 域名法律保护出现的困境29-30
  • (三) 小结30-31
  • 五、我国域名法律保护的对策思考31-38
  • (一) 我国域名权法律保护完善基本思想31-35
  • 1. 通过立法界定域名权法律性质31-32
  • 2. 实现商标权与域名权利法律保护之间平衡32
  • 3. 构建域名对商标侵权的认定标准32-34
  • 4. 构建域名合理使用的认定标准34-35
  • (二) 我国域名法律保护完善具体建议35-37
  • 1. 完善域名注册管理制度,建立域名防御登记系统35-36
  • 2. 协调域名不正当竞争行为解决方式36
  • 3. 增强反向侵夺法律规制36
  • 4. 域名纠纷的赔偿标准确定36-37
  • (三) 小结37-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凌;;域名与商标的权利冲突和国际法协调[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唐永忠,邵培樟;域名抢注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完善[J];法学杂志;2004年03期

3 谢冠斌;从域名的法律保护看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J];法学评论;2001年03期

4 郑友德;伍春艳;;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十问[J];法学;2009年01期

5 马骏;;网络环境下商标权的限制研究——以反向域名侵夺为视角[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6 郭丹;王伟;;论我国域名保护法律机制的完善——兼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12期

7 李俊杰,戚昌文;对域名反向劫持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2期

8 张敏;不正当竞争法律控制模式研究[J];理论界;2005年09期

9 陈美玲;熊彬;;论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兼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J];企业经济;2009年04期

10 凡咏齐;石勇;;驰名商标域名保护探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小武;商标反淡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本文编号:686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686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5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