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工业化演进对我国钢社会蓄积的影响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12:19
【摘要】:钢是工业化演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性原材料,是国家物质财富积累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钢的消费量急剧攀升,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钢消费国。在人为消费活动的作用下,钢以住房、车辆等实物产品的形式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在其生命周期内蓄积于我国社会经济系统之中,形成钢的存量。钢存量是社会财富的代表,是钢二次资源的潜在来源。利用钢二次资源进行钢铁生产能够显著降低钢铁工业对铁矿石的依赖,并且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钢铁行业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也正是因此,钢社会蓄积相关问题成为了目前国内外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实际上,钢的社会蓄积与国家工业化演进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演进,一国的经济会不断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会不断变动,而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均会对钢的消费水平产生巨大影响,并最终影响钢的社会蓄积。有鉴于此,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家工业化演进与钢社会蓄积之间的内在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利用国际上新兴的动态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工业化演进过程中我国国家层面上的钢社会蓄积历史规律进行研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演进,我国钢存量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初期以及工业化中期和已经经历的工业化后期中,我国钢存量分别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迅猛增长,钢存量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物质资源财富不断累积。而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有着与美国和日本相似的钢社会蓄积过程,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三个国家钢的社会蓄积均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演进而呈现出了不断加速的态势。其次,利用非线性STR模型技术等方法,对我国工业化演进过程中经济产出与钢社会蓄积之间的动态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在前工业化阶段,我国经济产出对钢社会蓄积的影响不断在线性和非线性之间交替转换,而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和已经经历的工业化后期中,我国经济产出对钢社会蓄积的影响则呈现出了线性影响的特征。前工业化阶段我国经济产出对钢社会蓄积的非线性影响与前工业化阶段的政治波动等因素有关。再次,利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等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工业化演进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动与钢社会蓄积之间的时变影响规律进行研究。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钢社会蓄积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第二和第三产业结构变动既会在短期内显著地影响钢社会蓄积的变化,又会在长期内对钢社会蓄积产生拉动作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演进,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钢社会蓄积的影响呈现出了和美国、日本相似的阶段性特征,该影响会首先于前工业化阶段曲折上升,随后于工业化初期低位曲折下降,然后于工业化中期和后期重新转为曲折上升。最后,通过借鉴美国和日本工业化演进过程中的钢社会蓄积规律,利用钢社会蓄积预测模型,对直至2035年的我国国家层面的钢社会蓄积状况进行预测。2015年以后我国钢总存量仍会快速上升,但增长幅度将不断下降,2030-2035年期间,我国钢总存量的增长幅度会不断趋近于0。在未来的工业化后期中,我国人均钢存量仍将迅速攀升,直至21世纪30年代以后达到8-12吨的饱和水平。根据上述预测结果,我国应做好减产准备,加强循环技术研究,与初级工业化国家进行产业联合,释放过剩产能。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426.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群慧;;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阶段、特征与前景[J];经济与管理;2013年07期

2 蔡f ;陆e,

本文编号:2591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591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0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