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6.2;F4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会玉,林振山,张明阳;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与环境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4年07期
2 高新才;仵雁鹏;;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求索;2009年03期
3 李影;;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基于能源结构约束的视角[J];技术经济;2010年03期
4 童彦;朱海燕;关海波;;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环境科学导刊;2010年04期
5 赵春雨;;新时期中日能源战略博弈[J];学习与探索;2006年03期
6 黄雷;张彩虹;张大红;;能源产业发展区域布局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05期
7 熊正贤;翟有龙;王克健;;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1997—1999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之谜[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杜祥琬;;中国能源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J];决策咨询通讯;2007年01期
9 余国合;吴巧生;;人文发展与能源消费相关性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古丽娜尔·玉素甫;;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以新疆为例[J];求索;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陈海勇;苍大强;;21世纪中国不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级能源向高级能源的转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陈春华;路正南;;江苏省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敬锐;杨兆萍;;新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钟杰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与减少煤烟污染对策之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范亚雯;徐才华;;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区域研究[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杨洪春;;福建省能源生产、消费及问题分析[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9 ;世界分地区、分部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10 吴钟瑚;;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与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悦音;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存隐忧[N];中国工业报;2010年
2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挑战[N];福建日报;2007年
3 记者 康行远邋通讯员 刘红霞;煤炭消耗比重下降11%[N];黄石日报;2007年
4 拜婷;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趋势分析[N];国家电网报;2011年
5 记者金江山;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不理想[N];工人日报;2003年
6 国家发改委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 周大地;世界和中国面临多重能源压力[N];国际商报;2006年
7 刘君;中国能源领域面临四大挑战[N];南方周末;2006年
8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黄晓芳;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路径[N];光明日报;2011年
9 华文;200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三年来首次升转降[N];中华建筑报;2007年
10 通讯员 李江辉;央视二套播出西气东输报道[N];中国石油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新东;中美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罗斐;基于协同论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3 王火根;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关系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4 沈玉志;中国能源发展的决策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5 冯等田;中国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规制[D];兰州大学;2007年
6 程胜;中国农村能源消费及能源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刘旖芸;上海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谢品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效应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9 张涛;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郭琪;公众节能行为的经济分析及政策引导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燕文;中国能源回弹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钟伟萍;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费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4 陈瑞珍;经济与能源的关系[D];厦门大学;2008年
5 马红燕;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转移的Markov链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6 杨娟;北京市经济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7 侯羽;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费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8 李蓬勃;中国能源效率及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9 王鹏;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10 龚洋龙;制造业能源消费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6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4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