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投资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3 14:43
【摘要】: 我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着爆发式的增长,我国的汽车工业也正抓住机遇、积极成长。我国汽车产业和全球汽车产业一道面临着全面的技术和产品提升,其最重要的驱动力就是汽车电子化。汽车产业正在实现传统机械产业和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汽车产品正由传统的机械产品向着自动化、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快速演进,这极大地改善了汽车的综合性能,使汽车在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水平的体现;是企业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通过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已成为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 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电子产品在汽车整车中的运用比例在不断提高,双重因素的驱动使得我国汽车电子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汽车电子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投资机会。但前景和机遇不等同于现实,在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基本处于在依靠市场拉动阶段,在技术高端缺乏竞争力。汽车电子产业小、散、乱,在产业链上处于无足轻重的位置,国内汽车电子市场份额绝大部分被跨国企业的独资、合资企业占有,高端汽车电子产品的配套更是被他们所垄断。这一事实基本决定了我国的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在现阶段必须要走以市场拉动为主的道路,市场拉动阶段的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要求产业规律优先于技术规律。 本文对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进行研究,全文共分六部分,首先对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其次,对本文所运用的理论文献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以介绍理论精髓和对本文的价值;第三部分着重介绍了全球及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现状、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发展特点以及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着力以数据说明问题,从数据中推演趋势;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汽车电子产业的需求方程;第四部分运用SCP理论模型探讨汽车电子产业现状、市场供需结构、市场集中度与竞争格局、进入壁垒、竞争行为、盈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和市场结构、行为、绩效、发展趋势、特点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在总体上映像出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现状与未来。第五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对我国的汽车电子产业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进行多角度分析。利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及其细分领域所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了判断;分析了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及其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盈利水平和成长性;对我国整车厂商和汽车电子供应商的协作关系进行了讨论;建立了汽车电子产业和细分领域投资价值评价模型;以“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主要汽车电子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建立产业间投资价值比较评估模型;对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投资风险和投资策略提出了建议。最后,对本文进行了结论性综述,并对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研究分析表明,我国汽车电子产业整体处于成长期,具有高成长性和高盈利能力,但细分领域水平不尽相同。我国汽车电子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低端,竞争中处于劣势,机会和挑战并存,必须认真研究策略,审慎评估风险。 行业研究的意义在于解剖现实,分析趋势,发现价值,寻找机会。本文旨在对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对该产业及其细分领域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等相关方面的课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宏观和微观领域的决策者提供一点参考。
【图文】:

新兴市场,企业定位,跨国公司,企业


行业所面临的全球化压力以及企业可进行跨国转移的资源是两个参考量,可以用来指导公司的战略性思考。(1)如果企业面临的全球化压力较小,也没有什么可转移的优势资源,那就需要集中力量保护己有的市场份额不被跨国公司侵占,采取这种战略的企业称为“防御者(defender)”;(2)如果企业面临的全球化压力不大,而自身的优势资源又可以被移植到海外,那么企业就可以将本地市场的成功经验推广到若干国外的市场,这一类企业称为“扩张者(extender)”;(3)如果全球化压力大,企业就会面临更大的挑战。要是优势资源又只能在本土发挥作用,企业就必须围绕仍有价值的本土资源,对其价值链的某些环节进行重组,以躲避外来竞争对手的冲击,从而保持企业的独立性,这类企业称为“躲闪者(dodger)”;(4)如果企业的优势资源可以移植到其它市场,那么说不定真能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正面竞争,这类企业称为“抗衡者(coniender)”。

电子零部件,汽车制造,底盘,车身


图3.4汽车电子产业链制造角度来看,从动力系统、底盘、车身,到电子零部件讯、半导体芯片、计算机控制、软件等电子信息技术,特媒体化和网络化发展趋势,使汽车电子技术对汽车制造过从汽车发动机电子、底盘电子、车身到电子零部件,各部出明显的为汽车制造配套性。汽车电子产业链可拉动上游机、石化,,下游可带动汽车维修、汽车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增强,汽车制造分工将会更加深化和细件厂商专门为整车厂配套,使汽车电子产业链化趋势进一的汽车电子企业来说,要打造自己的产业链,最重要的是,因为整车企业是这条产业链存在的理由,失去了整车企
【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426.6;F426.4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凌轩;;从实例出发浅谈AV菌素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9期

2 杨凤芹;;对智能仪器分析及未来的展望[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3 张巨平;;中国画市场发展趋势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一种趋势:2002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趋势[J];中国商办工业;2002年05期

5 林杨赫赫;;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企业导报;2011年09期

6 ;德赛集团成功收购西门子VDO(惠州) 暨德赛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战略发布会[J];汽车零部件;2010年04期

7 吴丽坤;陈蒙;;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现状[J];企业导报;2011年09期

8 黄曼;;教育心理学的重构[J];重庆与世界;2011年09期

9 阚京华;;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标准发展趋势——兼述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J];国际商务财会;2011年06期

10 张娟;;试论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趋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占泽晟;杜晓梅;贾辉;;汽车电子前沿技术分析及展望[A];轻型汽车技术2011年第7/8期(总第263/264期)[C];2011年

2 何洪城;范友华;陈景震;马芳;;竹纤维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3 张应立;;农民犯罪的概念及发展趋势辨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须雷;;21世纪起重机的特征和发展趋势[A];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物流工程与中国现代经济——第七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5 王新民;孙振平;;从宏观环境与建筑业需求论述我国预拌砂浆末来十年的发展趋势[A];第三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戴冬香;;对我国旅游经济学学科研究的认识与思考[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7 强鹏涛;于文;;中国衣物柔顺剂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A];第29届[2009]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士敏;王东升;石红梅;;新世纪我国高炉技术发展趋势[A];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7年

9 吴祥;;日本梨的引种及盐城梨果业的发展趋势[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吕大铭;;钨铜材料的生产、应用与发展[A];中国钨工业发展战略论坛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新成;汽车电子发展趋势及中国市场分析[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2 王嵩;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潜力持续释放[N];中国工业报;2006年

3 关文;汽车电子:中国要有自己的德尔福[N];中国电子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刘树铎;2009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规模将达1484.3亿元[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曾珠(作者单位 慧聪汽车研究所);汽车电子发展最大特点:整合与共享[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6 谢伟;汽车电子业发展呈现七大趋势[N];中国汽车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王冀;国内汽车电子企业应增强OEM配套意识[N];中国汽车报;2005年

8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徐红 潘声滨 马超英;世界汽车电子产业现状凸显我国差距[N];国际商报;2005年

9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徐红潘 声滨 马超英;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该怎么发展[N];国际商报;2005年

10 郎秋红 徐家军;我国汽车电子市场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N];国际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康慧;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柳尧杰;我国汽车电子产业投资价值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 王小迪;基于技术创新扩散视角的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空间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淑英;运动竞赛规则的本质特征、演变机制与发展趋势[D];苏州大学;2008年

6 冯寿波;论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蔡良娃;信息化空间观念与信息化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李玲蔚;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9 周振宇;当代会展建筑发展趋势暨我国会展建筑发展探索[D];同济大学;2008年

10 肖鹏;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林会;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结构及其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红;旅游服务专业中职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红梅;上海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刘振云;网络银行的特性与发展趋势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申燕燕;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直拍横打技战术运用及发展趋势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6 樊颖;竞技六人健美操难度动作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盈;龙湾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8 张威;青岛市青年自组织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王岳;饮食方式与饮食具设计[D];东华大学;2005年

10 汤燕;中国非正规渠道移民的现状、成因及趋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47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47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b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