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物发展与区域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23:41
【摘要】: 食物发展涉及生产、消费、营养诸多方面。20年来在这个领域曾有两次 重大研究与突破。在中国人民生活向小康转型过程中,食物结构发生了急剧 变化,食物区域布局正在形成。本文通过对中国食物发展进程分析,探讨了 食物发展的特征与规律,进行了食物发展规律性考察与理论分析,研究提出 了中国食物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食物资源、食物生产、食物消费、膳食营 养和食物发展环境等方面分析比较了食物区域发展差异和特点,提出了中国 食物发展的战略重点选择和战略措施。 在理论上,本文探索性地提出了中国食物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发 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食物发展实践相结合,进行了中国食物发展的阶段划 分与特征总结。给出了食物发展的动力分析,认为不但人类生存需求构成了 食物发展的动因,而且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形成了推进动力。食物既 具有人类生存的基础性功能,又具有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社会化功能。 在方法上,建立了中国食物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进行 了实证分析。该指标体系由5大系统、14类指标、46个变量组成,尽可能从 食物发展分析需要出发,既可以描述食物宏观现象,清楚界定相关因素,评 价地区食物发展态势,进行不同时间和区域的比较研究,又可用它来分析预 测未来发展趋势,监测食物发展动态。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各地区的食物综合 发展状况进行了相关分析,全面揭示了区域食物发展差异。 在实证分析上,进行了我国食物区域发展的系统聚类定量分析。从食物 发展的资源系统、生产系统、消费系统、膳食营养系统与食物环境支持系统 五个方面全面分析了我国食物发展的区域现状与区域差距。许多地区虽然在 地域上有较大距离,但构成食物发展的主要系统特征类同,食物发展的差异 并不等于地域的差异,构成了食物发展的异地同类现象。通过对31个省、直 辖市、自治区进行的不同系统、不同条件的聚类分析,评价了聚类结果。聚 集的七大类型既与我们的经验判别相似,又是过去经验判别的深化,其结果 有助于采取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 在战略措施上,分析提出了食物发展的战略重点选择和区域结构优化策 略建议。提出今后四大重点发展选择,一是抓好优质蛋白质工程,重点抓好 大豆产业、乳业产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四大产业;二是抓好食品加工工程: 三是抓好区域食物协调发展工程,重点抓好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西部地区 三个重点地区:四是抓好重点人群营养改茸工程,重点抓好少年儿童群体、 妇幼群体和老年人群体的营养改善。提出了食物发展区域关联效应分析和食 物区域结构调整优化模式。 该研究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科技项目的一部 分,所提出的未来食物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大部分内容被 国务院正在制定的“2001—2010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所采用。本论 文的相关建议有较强的应用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F426.82
本文编号:272483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F426.8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承霖;;食物营养、“酸碱平衡”与健康[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征南;中国饲料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2 王征南;新时期我国饲料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3 李哲敏;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及营养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锡海;蔬菜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及监管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724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724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