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基于跨期最优选择理论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贸易收支 + 跨期最优分析法 ; 参考:《财经研究》2011年11期
【摘要】:文章首先以跨期最优分析框架为基础建立以中国贸易收支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中国1999-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FMOLS估计方法,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贸易部门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均对中国实际贸易余额增长产生了正面影响,其中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强劲;中国非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与其实际贸易余额负相关,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非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会显著减少该地区的实际贸易差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提升对中国实际贸易收支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并按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加重。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调节中国贸易收支的相关政策建议。
[Abstract]: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ntertemporal optimal analysis framework,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hina's trade balance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based on the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China from 1999 to 2009, the panel FMOLS estimation method is used.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real exchange rate of RMB and China's trade balance at the national and regional level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of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in China's trade sector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China's actual trade balance, especially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ountry.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China's non-trade sector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ts actual trade balance, in which the increase of non-trade sector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will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al trade balance of the region;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of RMB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China's actual trade balance, which is aggravated by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According to the above analysis result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adjust China's trade balance.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9YJC790001) 深圳大学人文社科项目资助(11QNCG17)
【分类号】:F224;F832.6;F7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2 张曙光;人民币汇率问题:升值及其成本—收益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3 谢建国,陈漓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J];世界经济;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淑泉;;浅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7年06期
2 李晴;;比较劣势产品出口受汇率变动影响的概率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1期
3 徐明东;;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1997—2006[J];财经科学;2007年05期
4 曹垂龙;;论人民币汇制改革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兼析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7期
5 金洪飞;周继忠;;人民币升值能解决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吗?——基于1994~2005年间月度数据的贸易弹性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6 李未无;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对美国制造业失业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3期
7 郑恺;;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基于SITC比较[J];财贸经济;2006年09期
8 沈国兵;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关系: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5年01期
9 姚大庆;;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基于出口加工企业的微观视角[J];当代财经;2007年10期
10 张宇燕,张静春;汇率的政治经济学——基于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争论的研究[J];当代亚太;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殷德生;;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2 杨利峰;;汇率变动对贸易与就业的影响分析[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未无;汇率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陈全功;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黄万阳;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测度、效应与矫正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王海南;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与人民币汇率的调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马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汪茂昌;盯住汇率制度不可维持性与退出策略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赵大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及其对中国贸易收支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申琳;人民币实际汇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沙文兵;人民币有效汇率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10 杭雷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元明;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探索[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史本叶;人民币升值的贸易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王静;论中国资本项目开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潘振;人民币汇率失调及汇率体制改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白东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分析[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6 陈愚;人民币汇率政策有效性的制度基础[D];武汉大学;2004年
7 王艳;人民币汇率调整对经济影响的分析——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分析[D];东南大学;2004年
8 魏伟;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李敏;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王海萍;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家胜;祁春节;;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与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2 谢康,李赞;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兼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实质[J];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09期
3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4 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5 钟伟,胡松明,代慧君;人民币J曲线效应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1年01期
6 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年03期
7 卢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对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的理论思考[J];世界经济;2006年11期
8 平新乔;关晓静;邓永旭;李胤;梁爽;陈工文;章椹元;周艺艺;;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的报告[J];世界经济;2007年08期
9 刘伟,李传昭;我国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淄;金融开放条件下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J];经济师;2004年11期
2 许少强,马丹;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J];新金融;2005年02期
3 路卓铭;;贸易收支非平衡前提下马歇尔——勒纳条件适用吗[J];经济学家;2008年04期
4 龙天健;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再推广[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5 叶永刚;胡利琴;黄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对外贸易收支的关系——中美和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6年04期
6 王中华;;贸易收支与实际汇率——中美、中日比较研究[J];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7 宋兆晗;卜建明;杨晓森;;“J”曲线效应与中美贸易收支[J];上海金融;2008年01期
8 刘昕昕;;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国际贸易收支关系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段晓东;陈金贤;;汇率升贬对贸易收支作用的定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1年06期
10 沈国兵;中日贸易与人民币汇率: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闫泽涛;张斌;;人民币升值下的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马歇尔-勒纳条件分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沙文兵;人民币有效汇率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2 黄伟;基于耐用消费品的经常项目动态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3 吴博;人民币有效汇率与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庄佳;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巍;论我国实际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2 张思远;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3 温浩;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传导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鹰;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郑小明;汇率改革对厦门市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6 毛伟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关系实证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7 李露;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8年
8 何亚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瞿科;理论与实证: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张银山;中国进出口商品弹性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39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73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