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开放NKPC框架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6 14:34

  本文选题:劳动力成本 + 通货膨胀 ; 参考:《财贸经济》2011年03期


【摘要】:伴随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成为中长期趋势,这种变化将对中国物价的形成以及走势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开放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对影响通胀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系统规范的实证研究,结论认为货币扩张、通胀预期对我国通胀有着正向的显著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解决中国的通胀问题除了继续加强货币政策调控之外,还需要其他政策的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目标。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disappearance of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the rising labor cost will become a medium and long-term trend, which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and trend of Chinese prices. By constructing an open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d normativ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possible factors affecting inflation, and concludes that monetary expansion and inflation expectations have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flation in China. The rise of labor cos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ason to push up the price of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solve China's inflation problem, in addition to further strengthening monetary policy control, but also other policies, multi-pronged to achieve the policy goal of curbing infl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
【基金】: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07JC790016);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10JJD790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249.2;F822.5;F2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彭勇,杨灿;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估计[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2 闵正良;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几点补正[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3 陈昭;陈健;;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与模型的动态演变与评论[J];经济评论;2007年03期

4 王少平,李子奈;我国货币需求的协整分析及其货币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5 刘金全;金春雨;郑挺国;;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性与通货膨胀率预期的轨迹:基于状态空间区制转移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贵发;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何筱微;我国通货膨胀过程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明勋;中国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2 刘俊生;我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雪飞;基于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陈健;广东省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模型与实证[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5 刘昊然;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估计[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余珊萍;论开放经济下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封北麟;;汇率传递效应与宏观经济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3 孙立坚,江彦;关于中国“通缩出口”论的真伪性检验[J];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4 卞志村;;泰勒规则的实证问题及在中国的检验[J];金融研究;2006年08期

5 刘荣茂,黎开颜;我国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刘金全,谢卫东;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动态相关性[J];世界经济;2003年06期

7 胡乃武,刘睿;潜在产出估计的文献综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厚俊;王丹利;;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2 张林峰;;浅谈新形势下劳动力成本增加对物业行业的影响[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年08期

3 莫荣;廖骏;;工资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转变的要求[J];中国劳动;2011年07期

4 梁达;;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J];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07期

5 本刊特约评论员;;提高劳动要素报酬是经济良性平衡的关键[J];金融与经济;2011年07期

6 会平;;中国从美国进口筷子 廉价劳动力市场将终结?[J];创新科技;2011年07期

7 张墨宁;;巴曙松:“刘易斯拐点”是经济转型的契机[J];南风窗;2011年17期

8 叶剑峰;;“用工荒”又起[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03期

9 周芬芬;;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预期实证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6期

10 ;工资上涨短期内不必然产生通胀[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峰;;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及原因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宝通;;认识农民工的历史地位 发挥农民工的经济作用[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黎民;;武汉市劳动人口的五种类型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相应策略[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4 常凯;陶文忠;;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调整[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费信安;;正确把握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合理选择企业用工形式[A];上海烟草系统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6年

6 张宝通;;认识农民工的历史地位 发挥农民工的经济作用[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俞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资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也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8 兰宜生;;试论发展创新性劳动密集型产品[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司马一民;横看成岭侧成峰[N];杭州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明贵栋;劳动力成本提高是产业升级的好机会[N];中国工业报;2006年

3 庞东梅;劳动力收入增加就意味物价上涨?[N];金融时报;2008年

4 ;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什么?[N];青岛日报;2006年

5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红春;我们更应该关心就业指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傅乐乐;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多可怕?[N];中国经营报;2007年

7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施维邋嘉宾 浙江金科纺织品公司负责人 张学科;正视劳动力成本高企带来的挑战[N];农民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钟昱;警惕劳动力成本两大“陷阱”[N];中国财经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贾肖明邋实习生 赵晓悦;靠低劳动力成本突围是死路一条[N];南方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慧莲 赵红梅;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多可怕?[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晓飞;中国自然失业率实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王国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就业效应[D];复旦大学;2010年

3 张璐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与劳资分配比例的协调[D];暨南大学;2009年

4 罗贵发;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5 石娟;最低工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婷婷;劳动力成本与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董斐洁;垂直型与水平型外商直接投资和劳动力成本关系[D];复旦大学;2009年

3 卢寅昊;中美劳动成本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卉;劳动力集约型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的优化[D];青岛大学;2008年

5 张亚萍;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湘频;劳动力成本提升对广东加工贸易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8年

7 王晓鹏;劳动力成本对南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周闯;基于主体的劳动力市场模型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9 解晓恒;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行业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岳永;分工、分配与劳资关系[D];西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03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103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0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