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沪深股指波动率的周内效应和杠杆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6 11:33
【摘要】:波动率研究是金融领域的核心变量,Chou提出的条件自回归极差模型在估计波动率方面显示一定的优越性。利用扩展的条件自回归极差模型(CARRXY),对近年来我国沪深两市波动率的周内效应和杠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沪深两市波动率均存在明显的周内效应,但这种波动率的周内效应与收益率的周内效应相悖,同时两市均出现明显的负杠杆效应,这是新兴市场的异象,是与成熟市场不同的异常现象。
[Abstract]:Volatility research is a kind of conditional autoregressive range model proposed by Chou, which is the core variable in the financial field, and it has some advantages in estimating volatility. Using the extended conditional autoregressive range model (CARRXY),) to test the intraweek effect and leverage effect of volatility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s in recent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olatility rates of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s have obvious intraweek effects. However, the intraweek effect of volatility is contrary to the intraweek effect of yield, and the negative leverage effect appears in both markets, which is the anomaly of emerging markets and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mature markets.
【作者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统计研究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BJL020
【分类号】:F224;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荣余,张兵;中国证券市场星期效应逐渐消失的经验证据[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2 刘金全;崔畅;;中国沪深股市收益率和波动性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2年03期

3 陈浪南,黄杰鲲;中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2年05期

4 张兵;中国股市日历效应研究:基于滚动样本检验的方法[J];金融研究;2005年07期

5 赵留彦,王一鸣;中国股市收益率的时变方差与周内效应[J];世界经济;2004年01期

6 周杰;刘三阳;;条件自回归极差模型与波动率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7 夏天;;基于CARR模型的交易量与股价波动性动态关系的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05期

8 周杰;刘三阳;;条件自回归极差模型的对数正态拟极大似然估计[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9 崔婧;杨扬;程刚;赵秀娟;;周内效应在牛市、熊市中的异化现象——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年08期

10 陈雄兵;张宗成;;基于修正GARCH模型的中国股市收益率与波动周内效应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边宽江;董祥桥;王艳荣;;基于GARCH族模型的中国股市农业板块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2 王晶;张裕生;梅红;;基于EGARCH模型的沪市波动性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叶谦;对投资有限理性的再思考[J];商业研究;2004年17期

4 陈志国;周稳海;;我国证券市场“末班车现象”与市场有效性的经验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24期

5 罗博;孙林岩;;股票价格对信息的非对称调整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6 崔寅生;刘佳;;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性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单卫;;中国、香港与美国股票市场波动传导的时延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8 张雪蓉;徐全智;杨晋浩;;TARCH-M模型在上证指数波动率的实证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徐霞;回归前后香港和内地股票市场收益率波动传导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10 贺京同,霍焰;投资者行为、实物经济与资产价格——基于损失规避的股价走势与实物经济相脱离现象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一鸣;赵华;;我国沪深300指数波动率结构突变的检验[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2 方立兵;郭炳伸;曾勇;;我国股市收益率非对称特征及其产生机制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宗成;袁怀宇;;卖空限制与股票市场收益的非对称性——基于上海和香港的实证比较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蓓;齐中英;;我国期货市场波动性的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岩;;基于GARCH模型和GARR模型的我国保险股波动率分析与预测[A];中国保险学会学术年会入选文集2011(理论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入芳;开放式基金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阁;中国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沈巍;建立股指波动预测模型的方法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赵萌;证券投资基金的策略性交易行为与股价波动[D];暨南大学;2011年

6 王学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程力耘;中国股市“周内效应”的时变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廖佳;非独立策略投资者行为与股市异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陈维云;中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张海峰;前景理论、波动不对称与资产定价[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清;支持向量机在金融市场预测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建东;股市风险度及关联性研究---以泸深300与恒生行业综指为例[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危文婷;我国股指期货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涂晔;时间序列模型的误差分析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朱飞;基于多指数对股票收益波动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毕磊;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及波动溢出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贾彦可;中国股市波动性和风险[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刘洪;股票市场月份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9 冯伟佳;基于已预期信息修正的中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郭立伟;上证、深证和港股市场的动态相关性和风险溢出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祥林;吴晓霖;王春峰;;基于日内价格幅度与回报的随机波动率模型[J];系统工程;2006年06期

2 唐勇;张世英;;高频数据的加权已实现极差波动及其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06年08期

3 王春峰;张蕊;房振明;李晔;;高频数据下投资组合风险预测模型比较[J];系统工程;2007年03期

4 刘少波,杨代平;中国证券市场周效应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04年08期

5 陈超,钱苹;中国股票市场“周内效应”再检验[J];经济科学;2002年01期

6 赵留彦,王一鸣;沪深股市交易量与收益率及其波动的相关性:来自实证分析的证据[J];经济科学;2003年02期

7 俞乔;市场有效、周期异常与股价波动——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4年09期

8 奉立城;中国股票市场的“周内效应”[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9 汪炜,周宇;中国股市“规模效应”和“时间效应”的实证分析——以上海股票市场为例[J];经济研究;2002年10期

10 张兵,李晓明;中国股票市场的渐进有效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欢欢;焦建玲;;石油期货价格的日历效应及波动特征[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2期

2 王庆彤;关红宇;;浅析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7年02期

3 秦敏;郑艳;;企业家能力及其对企业成长的作用[J];特区经济;2007年03期

4 马超群;谭建;;涨跌停板制度对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分析——基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实证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年10期

5 唐璐;魏凌艳;;沪市行业指数波动特性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11期

6 姚靖;;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年10期

7 葛杰;;杠杆效应的分析与计算[J];会计师;2009年08期

8 洪潇;;上证综指杠杆效应与非对称ARCH模型选择[J];统计与决策;2010年14期

9 李智勇;;中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冯太凤;杨红;林祥友;;对财务管理中杠杆效应的新认识[J];财会月刊;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方笑薇;;四两拨千斤:绿色杠杆效应[A];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王书平;王振伟;吴振信;;基于FIEGARCH模型的中国铜铝期货市场长期记忆性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千里;;上证综指收益波动的不对称性研究[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郑挺国;刘金全;;基于扩展Kalman滤波的非对称SV模型估计及其在沪深股市的应用[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魏小波;吴润衡;;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收益率波动性的一点浅析[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6 师萍;;我国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7 张宗成;袁怀宇;;卖空限制与股票市场收益的非对称性——基于上海和香港的实证比较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向显湖;李永焱;;试论人力资本融资财务[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9 鲁品越;;唯物史观·资本逻辑·金融风暴[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10 周蓓;齐中英;;我国期货市场波动性的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首放;权证市场风云再起[N];证券时报;2006年

2 明言;道德信贷的杠杆效应[N];鞍山日报 ;2009年

3 经济视点报记者 张利;奥运临近 国产液晶电视被“激活”[N];经济视点报;2007年

4 广发证券 郭勇;权证与期指在实战中的差别[N];证券时报;2007年

5 王震琰 孙树龙;常州实施多项举措收到杠杆效应[N];中国工商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朱莉 夏峰;建行在沪试点个人远期外汇买卖[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北京首放;认沽权证全面活跃[N];证券时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战雪雷;增强社会资金流向“三农”的杠杆效应[N];中国财经报;2010年

9 渤海投资 秦洪;指数牛市再现 多头边打边撤[N];东方早报;2007年

10 朱海录;滨湖科技创新基金引发“杠杆效应”[N];无锡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力耘;中国股市“周内效应”的时变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于永信;政府引导企业科技投入的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李双成;中国股票市场量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曹广喜;基于分形分析的我国股市波动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邱天;金融动力学唯象分析和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方媛;中国股市波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孟利锋;随机波动模型及其建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陈晖;利率期限结构的最优估计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鲁小东;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流动性风险度量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彭丹;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股市波动特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衍续;中国股票市场的“周内效应”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张晓峰;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周内效应及策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代文强;证券市场“周内效应”统计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4 万猛;基于GARCH-t-M模型的中国股市周内效应实证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5 李成钰;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性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6 卢绪光;我国沪深指数周日历效应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7 段晓娜;中国股市收益率复杂波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8 陈彬;沪深股市收益波动度的杠杆效应及传递性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胡蓉;沪深A股市场投资收益率及其波动特征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10 解如如;中国股票市场“周内效应”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67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2167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f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