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新职工薪酬准则中设定受益计划会计处理探讨

发布时间:2018-07-08 18:58

  本文选题:离职后福利 + 设定受益计划 ; 参考:《会计之友》2014年31期


【摘要】:2011年6月16日,IASB正式发布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其中对于雇员福利中的设定受益计划规范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在此背景下,2014年1月27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我国原准则只规范了设定提存计划,增加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计量规范是此次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在相关确认计量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关账务处理方案。在我国目前的会计实务中,企业的养老金基本是设定提存计划,采用设定受益计划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很少。基于这种情况,修订准则引入设定受益计划会计规范从整体上看不会对目前的会计实务产生大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促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采用设定受益计划会计规范的方法进行操作,并使得目前已经采用设定受益计划的企业的会计处理更为合理,从而有利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Abstract]:On June 16, 2011, IASB formally issued the revise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No. 19-employee benefits, which has greatly modified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set benefit plan in employee benefits. In this context, on January 27, 2014,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 of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officially issued the revised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No. 9-employee compensation. The original standard of our country only regulated the set deposit plan, adding the confirmation measurement standard of the set benefit plan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revision of the standard.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confirming the measurement, the paper designs the scheme of dealing with the related accounting affairs. In the current accounting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the pension of the enterprise basically is to set up the deposit plan, and few enterprises adopt the set benefit plan to establish the supplementary old-age insurance of the enterprise.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accounting norms for setting benefit plans in the revised standards will not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current accounting practice as a whole.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promote the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fund to adopt the method of setting the benefit plan accounting standard, and make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the enterprises that have already adopted the set benefit plan more reasonable. Therefore, it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Chinese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金融与会计系;
【分类号】:F275.4;F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江霞;;企业基本养老金会计处理探析[J];财会月刊;2008年12期

2 王浪庆,吴德军;美国养老金的会计处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3 张巍;;刍议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及企业养老金会计[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年12期

4 杨焕云;;浅析IASB对《IAS 19——雇员福利》的修订[J];商业会计;2012年23期

5 张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动分析与展望[J];新会计;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军;;浅析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北方经济;2011年12期

2 汪伯文;刍议公允价值的运用[J];商业研究;2001年10期

3 陈亮;我国会计要素构成的探讨[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伍刚;;信用、信用货币、货币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新研究——从合同的视角[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晋峰龙;;公允价值引入背景及其利弊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08年11期

6 王滨;;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的优化路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3期

7 梁爽;有效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3期

8 颜延;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无形资产准则国际差异的制度背景与解决方案[J];财经研究;2004年12期

9 郑安平,李华;成本、费用、支出概念及其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8期

10 黄建新;固定资产减值问题的探讨[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耀存;方诚;;船舶安全评估中的费用与效益问题探讨[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2007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程昔武;肖振东;张宏亮;;关于油气资产确认与计量的若干问题探讨——兼评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李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赵云鹏;;会计准则制定与盈余管理治理[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许家林;;商誉会计研究的八十年:扫描与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王乐锦;綦好东;;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李孝林;周丽;;评基本准则非概念框架论——兼议会计准则概念框架模式及命名[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戴玉平;胡有顺;;预计负债财税处理问题研究[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9 朱明亮;;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浅议[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10 朱炜;;我国生物资产计量模式的选择:理论与现实[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1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双云;会计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邹燕;全面收益信息及其决策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治;基于异质信念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杨成文;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5 崔慕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陈瑜;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研究——历程及对策[D];厦门大学;2004年

7 方军雄;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企业持续经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张玉兰;效益观视角的公司财务报告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9 王晓东;企业社会关联会计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10 许光磊;国际信用衍生产品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庆吉;衍生金融工具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敏;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文仲;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监控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徐凯;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中问题及对策[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陈骏俊;国际金融衍生品监管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启示[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谢苇;股权投资性金融资产确认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玲玲;金融资产分类的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s,

本文编号:2108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2108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a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