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权益结合法的国际比较

发布时间:2019-09-18 05:36
【摘要】:正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是一个历史性、世界性的难题,其本身是契合各个国家、地区具体的经济环境及其发展所需而演进的。无论是美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还是中国会计准则,在企业合并会计方法规范方面都经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美国始终走在前列。FASB在SFAS141的附录中指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生转移的相关资产和负债在转移日当天按照账面价值计量。与FASB相比,IASB(或IASC)制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规范进展比较迟缓。
【作者单位】: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分类号】:F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信元,董华;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一项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0年02期

2 黄世忠 ,陈箭深 ,张象至 ,王肖健;企业合并会计的经济后果分析——兼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计量属性的整合[J];会计研究;2004年08期

3 李静花;刘远;;权益结合法在我国应用的合理性分析[J];财会研究;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崇学;我国企业换股合并中权益集合法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张长季,童非,季华;我国权益结合法广泛应用之探因[J];北方经济;2005年12期

3 胡玄能;清华同方以股票收购方式吸收合并鲁颖电子案例[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王洪波;;企业合并会计方法探析[J];财经界;2010年01期

5 耿彩霞;;试析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及会计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08年03期

6 刘大治;;“会计计量”模式演进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选择偏好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6期

7 方美君;;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4期

8 朱宝宪,朱朝华;企业合并中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选择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唐蓓;潘爱玲;;关于新企业准则合并会计方法选择问题的探讨[J];财经论丛;2007年04期

10 姚霏;;企业合并会计国际差异的制度背景与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于亦铭;于梦;;与“会计准则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吗”一文商榷[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明辉;谢军;;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之选择[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曹茜吟;吴琦;张小波;;美国会计准则变革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2011)论文集[C];2011年

4 盖地;孙晓妍;;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目标资产税基与合并绩效——基于因子分析的经营业绩对比[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胡玄能;企业并购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杨成文;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3 李平;权益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2年

4 杨美丽;公司治理中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5 卢海;我国上市公司资产整体置换会计与监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苏莉;改进公允价值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孙晓妍;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税收特性与合并绩效[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8 田娟;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婉浈;合并准则实施对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孙聪;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经济后果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胡师奂;基于经济后果的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郝暨姚;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经济后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余璇;企业合并的财务效应和动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倪志罡;合并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智俊凤;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陈哲;海通证券应用合并会计准则案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玲;企业合并会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10 何丽;反射购买会计处理原则与财务报告目标实现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有红;试论权益结合法在我国的运用[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 陈信元,原红旗;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1998年10期

3 李若山,蒋卫平,陆颖丰;企业合并“回整上市”模式下权益结合法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晶,吴姝茜,仲崇刚;权益结合法在我国运用的合理性[J];金融会计;2002年06期

2 赵一明;对权益结合法取舍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3年22期

3 袁化新,白美丽;对权益结合法在我国取舍的探讨[J];财会研究;2003年01期

4 付胜,陈竹梅;权益结合法真的“十恶不赦”吗?[J];辽宁财税;2003年08期

5 李玲;权益结合法在我国应用的优劣分析[J];新疆财经;2003年02期

6 赵强;权益结合法在我国应用的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3年12期

7 裘宗舜,钱文群;权益结合法为何受偏爱[J];新理财;2004年07期

8 崔宇力,张孝友;权益结合法的存废问题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张长季,童非,季华;我国权益结合法广泛应用之探因[J];北方经济;2005年12期

10 党红;;权益结合法的勃兴[J];首席财务官;2005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王满;权益结合法:存还是废?[N];中国财经报;2003年

2 卢侠巍;权益结合法路在何方?[N];中国财经报;2004年

3 卢侠巍;美国:取消权益结合法[N];中国财经报;2004年

4 陈华亭;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谁更适合中国国情[N];国际商报;2006年

5 郑璐 单位系普天集团;企业并购的会计思考[N];中国企业报;2002年

6 陈光明;合并会计的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N];财会信报;2008年

7 卢侠巍;我国上市公司为何逆水行舟[N];中国财经报;2004年

8 贾学颖 李丽娜;百联合并:“热恋”中的冷思考[N];中国财经报;2004年

9 卞听韵;同一控制下收购再售回子公司控制权会计处理方法探索[N];中国会计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绮莉;权益结合法在我国应用的合理性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2 刘永杰;权益结合法:历史、现状与中国的实际[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成佳;并购会计研究—权益结合法的适用性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张军;权益结合法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方向[D];吉林大学;2005年

5 刘蕾;我国企业合并中权益结合法的适用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王玉珏;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杨衡;权益结合法在我国企业合并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宋美璇;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吴昊;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青松;合并会计方法的会计准则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37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2537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4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