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后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4 18:00
本文关键词: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后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育建设不断受到我国的重视,其带来的一个效应是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的投入增大。出于扩大规模、改善高校学习、研究、生活环境等目的,高等院校加大基础建设以及建设新校区的现象十分普遍,其投资建设规模节节攀升。之前不被十分重视的成本以及经营效益,也逐渐被高等院校所重视。但是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存在预算超支、项目运营效率低下的情况。最严重的是将可行性研究的实际意义丢弃,仅将其作为项目审批的程序性文件;而在运营中,高校的管理积极性并不高,运营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下。从建设的必要性来看,高等院校在前期对基础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是不可否认的;在基础建设项目的具体建设中,对工程技术以及建设成本的管理有值得肯定的成绩;但是对于基础项目建设完成后,其后期效益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对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缺失几乎是每个高等院校的通病。针对我国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的现状,以及效益后评价工作方面的不足,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图解决该方面存在的问题:(1)分析多种基础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后评价方法的优劣以及适用范围目前主流的后评价方法很多,诸如成功度法、对比法、模糊评价法、灰色评价法、逻辑框架法等。本文阐述了这些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但是,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资金来源的特殊性、用途的唯一性以及其他方面的特征都有别于普通建设项目。本文在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寻找适合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后评价的方法。(2)探索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后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法、比较研究法、德尔菲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探索高等院校基础建设后评价主要内容。建议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后评价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四个方面进行。鉴于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特殊性,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三方面应从宏观以及微观两个层次进行考虑。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本文通过对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学说等理论方面的文献梳理,以及其他类型的项目效益后评价的实际案例分析,完成了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随后,采取专家调查的方法,对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筛选,挑选出完整的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总结出了技术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和发展效益指标4个一级指标,提炼出技术先进性、技术适应性、技术实用性、技术可靠性、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环保代价、生态平衡、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NPV)、净资产结余率、可持续发展程度、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改善育人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等共15个二级指标。在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确定后,利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相互比较法等多种方法确定指标权重。(3)改良模糊综合效益评价法根据确定的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后评价内容对模糊综合效益评价法进行改良:根据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的特点,建立健全项目效益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确定;利用模糊评价法对指标进行模糊处理,从而得出评价结果。(4)实证应用及效益后评价工作建议利用所选的评价方法及权重确定方法对上海某985高等院校的学生公寓项目进行效益综合评价,运用实例验证本文提出的观点。并从案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从制度、技术和体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对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后评价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 基础建设项目 模糊评价法 效益后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7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1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9-11
- 文献综述11-23
- 2.1 研究概念11-12
- 2.1.1 基础建设项目11
- 2.1.2 建设项目管理11
- 2.1.3 建设项目评价11
- 2.1.4 综合效益后评价的概念11-12
- 2.2 国外研究现状12-15
- 2.3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2.4 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后评价方法概述17-23
- 2.4.1 传统的后评价方法17-19
- 2.4.2 改良后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19-23
- 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后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构建23-36
- 3.1 主要研究方法23-24
- 3.2 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后评价方法确定24-28
- 3.3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8-29
- 3.4 指标的识别29-31
- 3.4.1 一级指标的识别29-30
- 3.4.2 二级指标的识别30-31
- 3.5 指标体系的意义解释31-36
- 3.5.1 技术性指标释义31-32
- 3.5.2 环境效益指标释义32-33
- 3.5.3 经济效益指标释义33
- 3.5.4 发展效益指标释义33-36
- 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后评价方法应用实例36-44
- 4.1 研究项目介绍36
- 4.2 项目A效益后评价模型构建36-39
- 4.2.1 项目A指标体系构建36-37
- 4.2.2 项目A评语集37-39
- 4.3 项目A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39-41
- 4.4 确定隶属矩阵41-42
- 4.5 项目A的模糊评价42
- 4.6 项目A评价结论42-44
- 高等院校校基础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后评价的建议44-48
- 5.1 制度建议44-46
- 5.1.1 建立健全专业的后评价机构44-45
- 5.1.2 建立后评价保障性制度45
- 5.1.3 建立后评价结果后期利用机制45-46
- 5.2 技术建议46
- 5.2.1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46
- 5.2.2 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46
- 5.3 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的建议46-48
- 结论48-50
- 6.1 结论48
- 6.2 研究局限性48-50
- 附录50-53
- 附录1 项目A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50-51
- 附录2 项目A现金流量表51-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历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尔烈,戴峙东;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工程项目社会评价中的应用[J];港工技术;2002年04期
2 黄德春,许长新,任欢;模糊优选神经网络及其在综合后评价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仝青山;任涛;王定杰;王艳群;;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交巡警服务平台中的应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金菊良;洪天求;王文圣;;基于熵和FAHP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水力发电学报;2007年04期
本文关键词:高等院校基础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后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1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42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