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墙对钢框架结构影响的地震台试验分析
本文关键词:填充墙对钢框架结构影响的地震台试验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填充墙 钢框架结构 振动台试验 最大层间位移 最大加速度
【摘要】:通过对带有填充墙的钢框架结构和纯钢框架结构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对比试验,得出了两种结构在相同地震效应下的动力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各种地震波作用下,填充墙可提高钢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墙率为5.2%时,多遇地震作用下钢框架结构抗侧刚度约提高2.85%~9.08%;罕遇地震作用下,钢框架结构抗侧刚度约提高1.77%~4.51%,填充墙应在设计中予以适当考虑。
【作者单位】: 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填充墙 钢框架结构 振动台试验 最大层间位移 最大加速度
【基金】:2010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2010001012)
【分类号】:TU391;TU352.1
【正文快照】: 0前言传统的设计思维将钢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定位为围护结构[1],而不考虑其具有抗侧力的作用。因此,国内外对填充墙作为抗侧力构件的研究十分有限。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2]也没有详细涉及这方面的内容。然而填充墙的结构作用不容忽视,它可以提高钢框架结构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敏政;地震模拟实验中相似律应用的若干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年02期
2 刘浩;李茂;赵永刚;;新型轻钢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8期
3 周颖,卢文胜,吕西林;模拟地震振动台模型实用设计方法[J];结构工程师;2003年03期
4 肖峰;吕晓寅;梁笑天;裴超;英明鉴;方纪平;;错列剪力墙结构与框架结构抗震的对比实验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16期
5 王珏;;基于填充墙对框架结构影响的抗震分析[J];山西建筑;2012年26期
6 李小娟;史三元;李慧芳;;填充墙对钢框架结构抗震反应影响分析[J];四川建材;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先,毕苏萍;对称配筋小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王录民;张昊;张逯见;揣君;许启铿;张大英;;地震作用下立筒群仓贮料侧压力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3 朱广化;半正定矩阵迹的两个不等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王吉华,袁翔,孙梅霞;神经网络方法在计算蔗糖溶液粘度值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5 何芝仙,李华凯,吴善初;有间隙的机械系统自激振动分析—加权平均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黄荣华;一种用迭代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收敛情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7 严利人,李瑞伟,徐春林;一个集成电路工艺诊断实例[J];半导体学报;2003年12期
8 孙福伟,薛清波,陈德庄;样条函数方法在隧道工程问题中的应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9 胡玉;;常德市酸雨化学特征、趋势分析及控制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8期
10 李士松,高荫峰,潘文军;考虑阻尼非线性的汽车平顺性预测[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美芹;张双喜;许冬梅;刘翠娜;;不同类型散热器流量变化对散热量的影响[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联裙;张群;张锦水;潘耀忠;;实割实测数据支持下的县级尺度冬小麦产量遥感估测[A];全国农业遥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齐娟;程绍革;;浅谈振动台试验中欠配重模型设计方法[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4 程绍革;齐娟;;两个模型振动台试验的对比[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5 王斌;蒋欢军;李检保;卢文胜;吕西林;;某双塔高层结构振动台试验设计[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6 保海娥;姚志华;白雪霜;罗开海;;鸿立大厦加层工程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7 陶连金;张波;王文沛;;地铁结构振动台试验欠人工质量模型配重方法[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8 李宏男;田利;张鹏;;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多维多点振动台试验模型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9 刘福平;杨长春;;孔隙度敏感系数的数值计算[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10 刘庆恒;王巨丰;覃丙川;郭奕亿;;非线性动态电路的数值解法[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海峰;密度锁内水力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谭林;基于动力指纹的结构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海峰;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佟铁钢;E-Hz广域电磁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华春蓉;内燃机曲轴角振动模态识别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吴玉国;冷热原油顺序输送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马立秋;爆炸荷载下城市浅埋隧道动力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单修迎;冷轧带钢板形控制的矩阵模型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9 孙亚波;冷轧带钢板形控制目标模型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唐亮;多因素作用下的力学量传感与测试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凯;基于随机模型的IGS台站高精度解算及其时间序列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国一;自动杀青理条机传动机构的创新设计与动态仿真[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娟;水下爆炸冲击载荷的SPH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大治;单点锚泊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与姿态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朱碧春;大型舰船在补给过程中的操纵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刘禹;内河破冰船艏部型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包世萍;套装式机器人设计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孙靖;水下机器人状态反馈广义预测解耦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何继明;浅海重力式海洋平台抗震性能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段桂茹;“战斧”导弹拦截模拟训练系统火炮建模与仿真[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兴荣;沈萍;;钢筋混凝土错列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2 唐兴荣;沈萍;;钢筋混凝土错列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3 唐兴荣;沈萍;;钢筋混凝土错列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Ⅲ)[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4 黄维平,邬瑞锋,张前国;配重不足时的动力试验模型与原型相似关系问题的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4年04期
5 李国强,方明霁,陆烨;钢结构建筑轻质砂加气混凝土墙体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2期
6 赵欣;李国强;;轻质砌块填充墙对钢框架地震反应影响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3期
7 张敏政;地震模拟实验中相似律应用的若干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年02期
8 王春武;钢筋混凝土框架-砌体墙结构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2年07期
9 刘建新;隔层错跨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探讨[J];建筑结构;1999年02期
10 吴绮芸 ,田家骅 ,徐显毅;砖墙填充框架在单向及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8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溶;空腔砌块复合墙体钢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开国;钢框架结构的弹性和弹塑性二阶分析[J];华中建筑;2000年01期
2 孙爱伏,董毓利,刘仲奇;面向对象的钢框架结构火灾行为分析程序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3 郑廷银,赵惠麟;巨型空间钢框架结构的二阶实用分析[J];建筑结构;2005年08期
4 宋向东;;钢框架结构整体稳定分析的高等分析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31期
5 刘洪波;翟长海;谢礼立;欧进萍;邵永松;;钢框架结构典型震害的计算机模拟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6期
6 方洪;;北京建工博海建设有限公司 巨型钢框架结构技术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J];工会博览;2008年05期
7 周樟法;;高层钢框架结构施工工艺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2期
8 徐觉慧;张树勋;宋明志;陈利民;张宗英;吕恒林;;某在役钢框架结构使用性能的检验方法研究[J];工业建筑;2008年S1期
9 贾绍雷;;平面钢框架结构火场下的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08期
10 叶斌;;多层钢框架结构的技术分析及比较[J];山西建筑;2009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理列;赵成文;;钢框架结构的非线性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秀华;段忠东;;爆炸荷载作用下钢框架结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临洁;蒋焕迎;;钢框架结构稳定基本概念之我见[A];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贵州分册)[C];2007年
4 黄见东;王遒堂;;钢框架结构优化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学术报告会论文集(4)[C];1989年
5 王景涛;马华;蒋华戈;尚自端;;钢框架结构健康检测的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春丽;罗永峰;;某钢框架结构体系的计算分析与加固方法[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舒兴平;陈绍蕃;;钢框架结构二阶弹性精确分析及简化方法[A];钢结构工程研究(三)——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8 赵赤云;周坚;;钢框架结构的二阶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石磊;沈凤斌;;钢框架结构的爆炸响应研究[A];第十届建构筑物改造和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0 蒋焕迎;;钢框架结构稳定的计算方法初探[A];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贵州分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洪;“上挂下托”技术破解国内巨型钢框架结构施工难题[N];中华建筑报;2007年
2 杨骏;把软肋做硬[N];中华建筑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东梅;半刚性钢框架结构研究及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徐国林;巨型钢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3 刘坚;基于结构极限承载力的轻型钢框架结构的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刘洪波;钢框架结构典型震害的计算机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周晓峰;巨型钢框架结构的静力、抗震和抗风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6 齐宝欣;火灾爆炸作用下轻钢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机理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董可;地震作用下钢框架结构的动力性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杨秀英;钢框架结构火灾反应分析及其模拟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杨帆;大空间及框架钢结构受火全过程数值模拟及损伤评估[D];清华大学;2010年
10 周奎;高层建筑钢框架结构几何、材料非线性分析[D];东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倍嵘;空间钢框架结构二阶弹塑性理论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黄志华;巨型钢框架结构的静力和抗震分析[D];广西大学;2006年
3 王迎春;大跨钢框架结构钢梁施工过程整体稳定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晓静;钢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数值模拟与分析[D];燕山大学;2012年
5 李文勇;钢框架结构的地震损伤与倒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徐超;隅撑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3年
7 苏大伟;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隅撑钢框架结构的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曾福英;巨型钢框架结构的静力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沈霄鹤;超高层巨型钢框架结构失效模式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何中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01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01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