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消能立柱加固单跨框架结构原理与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1 23:31

  本文关键词:消能立柱加固单跨框架结构原理与效果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消能立柱 单跨框架 抗震加固 加固效果 参数分析


【摘要】:针对单跨框架结构提出一种消能立柱加固方案,介绍其构造形式及加固原理,并结合某5层单跨框架结构教学楼的工程算例,采用ETABS和PERFORM-3D分别对原结构及消能立柱加固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并对消能立柱中钢柱与剪切钢板阻尼器的刚度比、对结构的附加刚度比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1消能立柱加固单跨框架结构的加固原理明确、可行,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2多遇地震作用下,消能立柱加固增大了结构的抗侧刚度、冗余度及抗震防线,可有效控制原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以满足规范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立柱可有效控制单跨框架结构的整体倒塌破坏,实现了"强柱弱梁"的设计要求;3消能立柱中的钢柱与剪切钢板阻尼器的刚度比宜取2或3;4消能立柱对结构的附加刚度比建议选取1~1.5之间。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
【关键词】消能立柱 单跨框架 抗震加固 加固效果 参数分析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8351009101000001) 广州市属高校“羊城学者”首席科学家项目(10A0265) 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穗科教[2009]11号)
【分类号】:TU352.1
【正文快照】: 引言中小学教学楼由于通风、采光等要求通常采用的是单跨建筑结构体系,目前均以框架结构为主。这种单跨框架结构教学楼的结构形式本身就存在着抗侧刚度低、结构冗余度不足以及单道抗震防线等问题,地震中常见的破坏形式主要有:柱上下端出现塑性铰、填充墙破坏、结构体系不合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亚勇,白雪霜;台湾921地震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震害特征[J];工程抗震;2001年01期

2 袁兴仁;张鹏程;林树枝;廖文彬;;利用加设钢支撑改变单跨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加固效果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2期

3 何志明;周云;陈清祥;;剪切钢板阻尼器研究与应用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6期

4 曲哲;张令心;;日本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怀亮;张大长;;塑性铰区埋入高阻尼隔震橡胶层厚度的数值模拟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2 温增平;徐超;陆鸣;杜修力;李鸿晶;熊立红;刘爱文;李小军;周正华;;汶川地震重灾区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现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3 吴波;陈展图;;抗倒塌柱顶部分滑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初步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4期

4 石宏彬;孙景江;;计算模型对框架结构梁柱内力影响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2期

5 吕剑勇;郭瑞东;;两种托墙转换结构静力弹塑性抗震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6 莫庸;台湾9.21大地震多层框架结构震害特点和经验[J];工程抗震;2002年04期

7 常业军,程文p<,刘学应,纪良仲,王小雨,吴明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框架柱抗震设计的几个问题[J];工程抗震;2003年02期

8 张大长;陈怀亮;韩丽婷;;塑性铰区埋入高阻尼隔震橡胶后RC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10期

9 吴波;吕文龙;熊伟;;部分柱顶滑移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J];工程力学;2011年04期

10 邱汉涛;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抗震设计[J];国外建材科技;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碧雄;王哲;;汶川地震中底层框架砖房震害特点及分析[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2 李碧雄;王哲;Khalid M Mosalam;王旋;;浅析汶川地震中楼梯的破坏特征[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3 于敬海;李路川;贾莉;闫翔宇;;大跨度悬挑钢桁架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4 安东亚;张家华;李承铭;;某含阻尼器二次改造结构非线性地震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房亮;康慨;;上海某板柱结构消能支撑抗震加固分析与设计[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韩家军;佟建国;;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应用的优越性[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聪;斜柱转换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辉辉;中小学校抗震能力分析与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尹庆利;耗能腋撑钢筋砼框架减震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4 王静峰;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偏心节点的抗裂性能试验研究及三维有限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5 刘艳;钢筋混凝土偏心节点梁端水平加腋与塑性铰关系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6 范苏榕;钢支撑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2年

7 黄恩才;基于GIS和能力谱方法的高层建筑震害预测动态管理系统[D];天津大学;2004年

8 孙根勤;钢骨超高强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许婷婷;加芯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吕永岗;核心配筋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亚勇,皮声援;台湾9·21大地震特点及震害经验[J];工程抗震;2000年02期

2 林树枝;;汶川地震灾区房屋抗震加固及设计的几点建议[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4期

3 白宇飞,刘畅;外包钢框架节点抗剪强度分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傅剑平,张川,白绍良;钢筋混凝土抗震框架节点各机构传递剪力的定量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5年01期

5 陈之毅;葛汉彬;宇佐美勉;袁勇;;剪切板阻尼器的滞回性能参数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坚湘;高性能剪切钢板阻尼器的性能模拟分析与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雷;;消能技术的发展及宽尾墩联合消能工浅析[J];水利技术监督;2009年02期

2 赵旭;;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消能区处理方案论证设计[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年03期

3 И.А.萨巴布林;张子钜;;底泄水管消能设备的几种形式[J];人民长江;1958年03期

4 戴万国;;挑、戽流消能型式在参窝水库上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1988年08期

5 李兴武,黄绍忠,李述;引洪闸消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黑龙江水专学报;1996年01期

6 郭艳波,吴斌,崔利广;陡坡设双人字加糙条辅助消能的应用[J];水利天地;1997年S1期

7 章平平,张志乐;混凝土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在坝下消能设计中的应用[J];水利技术监督;2001年02期

8 梁信宝;内蒙古乌拉河闸二级消能设计体会[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2年05期

9 田华;引黄连接段分水工程消能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12期

10 谢志成;;平原涵闸消能问题初探[J];治淮;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芳春;包中进;徐刚;;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消能型式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2 卢绮玲;陈刚;;输水工程中压力管道出口水流消能方法的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05年

3 ;锦凌水库工程泄水建筑物消能型式方案选择[A];2011全国水工泄水建筑物安全与病害处理技术应用会刊[C];2011年

4 孔子昂;施唯;王涛;;采用消能连梁的高层结构地震响应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5 卫勇;;导流洞出口消能的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6 惠宽堂;王社良;朱军强;赵歆冬;;消能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顾志刚;吴国英;宋莉萱;;抗冲消能结构水工模型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樊长林;张文芳;;摩擦消能支撑结构两种减震分析方法对比[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9 姚建峰;汪洋;;无粘结支撑消能系统的工程实例及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嘉仪;张林波;;一种新型护岸构筑物的设计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5河口治理与保护[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维刚;粘滞消能器在某框架结构中的消能减震性能分析[D];南昌大学;2014年

2 王涛;新型钢板消能器的性能研究与分析[D];广州大学;2012年

3 巫振弘;安装不同类型消能器的各类常用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3年

4 欧海龙;摩擦消能支撑框架的减震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5 王霞;转叶螺旋流消能装置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6 胡紫城;铅挤压消能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控制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毛江涛;带有消能支撑的大型火力发电厂房纵向框架地震反应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8 房庆恒;路侧解体消能标志设计指标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赵瑞存;抽水蓄能电站下库放空管出口消能水工模型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黄庆华;大型火电厂主厂房纵向框架—消能支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15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15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e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