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自适应动态约界法
本文关键词: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自适应动态约界法
更多相关文章: 体系可靠度 β约界法 约界阈值 失效概率均匀度 基准可靠指标
【摘要】:约界阈值是快速准确识别工程结构主要失效模式、进而开展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关键参数。针对传统β约界法主要依靠主观经验确定约界阈值所存在的缺陷,提出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自适应动态约界法。通过定义失效概率均匀度、基准失效概率和基准可靠指标,确定结构失效历程不同阶段的动态约界阈值和约界准则,据此可以合理反映结构中元件失效概率的分布状况,进而快速、准确地识别候选失效元件,并及时剔除发生概率很小的次要失效模式,实现结构失效路径的自适应动态分枝和约界。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根据失效演化历程中元件失效概率的分布状况自动调整约界阈值,克服传统β约界法的缺陷,可以避免遗漏发生概率较大的主要失效模式,从而取得更高的计算精度。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广西大学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键词】: 体系可靠度 β约界法 约界阈值 失效概率均匀度 基准可靠指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68003) 人社部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项目([2012]-258号)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2GXNSFEA053002) 广西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013GXNSFBA019237) 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3YB009)
【分类号】:TU311.2
【正文快照】: 引言主要失效模式的识别和多失效模式联合失效概率的计算是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两大核心问题[1]。其中,识别主要失效模式是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关键和基础[2]。由于大型工程结构的潜在失效元件较多,失效演化复杂,因此准确、高效地识别结构体系的主要失效模式,成为长期以来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嘉年;滕海文;霍达;;基于改进PNET法的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2 刘天云,赵国藩;一种识别结构主要失效模式的有效算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3 董聪;结构系统可靠性理论:进展与回顾[J];工程力学;2001年04期
4 葛娟;;基于悬索结构的体系可靠度方法研究[J];钢结构;2011年11期
5 陈卫东,张铁军,刘源春;高效识别结构主要失效模式的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姚卫星,顾怡;用自动矩阵力法枚举结构的主要失效模式[J];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1996年01期
7 吉国明,宋笔锋;枚举结构主要失效模式的改进分枝限界法[J];机械强度;2002年03期
8 欧进萍,侯钢领,吴斌;概率Pushover分析方法及其在结构体系抗震可靠度评估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06期
9 贡金鑫,仲伟秋,赵国藩;工程结构可靠性基本理论的发展与应用(1)[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4期
10 陈卫东;李建操;于艳春;杨文淼;王巍;严涵;;高效识别桁架结构主要失效模式的一种新方法[J];力学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淮宁;;基于MC随机有限元法高层钢框架结构抗风可靠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2 方从严,梁有峰,吴庆;土木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综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朱俊锋;霍达;王东炜;;基于位移的RC整体剪力墙在小震作用下失效相关性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杨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改进模态分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姚凯;杜文龙;;应用σ准则法识别结构系统的主要失效模式[J];重庆建筑;2011年01期
6 刘扬;鲁乃唯;;基于响应面法的连续刚构桥梁体系可靠度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0年04期
7 朱凯;李爱群;李延和;;南京民国建筑抗震性能鉴定与安全性评价[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8 刘春城;李霞辉;刘法栋;毛绪坤;;220kV干字型转角塔静力极限覆冰厚度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年Z1期
9 董立波;孙建伟;王立彬;靳东强;董丽莉;张琳威;;水工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方法[J];东北水利水电;2009年02期
10 周广文;吴会强;;运载火箭推进剂贮箱安全系数的选取[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梁继东;董聪;苗启松;;北京饭店消能减震加固的pushover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2 吕大刚;宋鹏彦;于晓辉;王光远;;结构整体抗震可靠度分析的三类模型与求解方法[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3 刘占省;陈志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网架结构的可靠度分析[A];’2008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宏伟;吴胜兴;;结构可靠度理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5 杨伟波;刘卫东;苏海华;;在役历史保护建筑结构时变安全性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6 万李;简斌;;无粘结预应力楼盖框架体系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A];第九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木旺;;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估体系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贾超;李亚非;陈进;;浅谈高坝建设中的可靠度风险分析[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于忠翰;贡金鑫;张勤;;框架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冉;张拉索膜结构的膜褶皱与索系失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余晓琳;自锚式悬索桥静力可靠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占省;温度作用下拉索性能及弦支筒壳结构可靠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陈团海;老龄平台结构完整性动态评估与风险控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包洪兵;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的传力路线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王宇;基于不确定性的优化方法及其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高欣;在役钢管混凝土拱桥吊杆损伤与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郭伟亮;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力学性能及地震失效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李会军;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的可靠度、敏感性及失效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雨连;服役中后期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估及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莫宗云;索—混凝土板预应力组合网架静力与可靠度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刘春生;基于Pushover分析的隅撑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谷俊芹;基于ANSYS的重力坝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邹永旺;基于概率Pushover的桥梁结构抗震可靠性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杜志强;基于性能的RC框架结构抗震加固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李龙清;沈阳周边村镇砌体结构学校建筑抗震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8 张梅方;组合网架结构的可靠性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9 康银庚;基于Pushover方法的混凝土梁式桥抗震性能评估与加固[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李新星;复杂高层框架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静力弹塑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成永,张弥,白小亮;用于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多响应面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何嘉年;滕海文;霍达;;基于改进PNET法的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3 董聪,何庆芝;随机疲劳累积损伤可靠性分析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4 董聪;可靠性工程中的经验Bayes方法(Ⅱ)[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5 欧进萍,刘会仪;基于随机地震动模型的结构随机地震反应谱及其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4年01期
6 邓洪洲 ,王肇民;输电铁塔结构系统极限承载力及可靠性研究[J];电力建设;2000年02期
7 赵国藩,贡金鑫,赵尚传;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的一些进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刘天云,赵国藩;一种识别结构主要失效模式的有效算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9 刘天云,吕克顺,赵国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可靠性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10 贡金鑫,赵国藩;并联结构体系可靠度的二次算法[J];工程力学;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广慧,王东炜,霍达;在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J];基建优化;2000年04期
2 陈富坚;黄世斌;包惠明;;抗滑桩加固工程的体系可靠度及其计算模型[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年06期
3 杨伟军;基于弹塑性分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李国强,刘玉姝;平面钢框架结构极限承载的体系可靠度评价[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5年04期
5 雷国强;刘占省;侯钢领;;网架极限承载力分析及其体系可靠度评价[J];建筑;2007年20期
6 朱俊锋;霍达;王东炜;;基于位移的RC整体剪力墙在小震作用下失效相关性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傅方,王东炜,李广慧;小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失效相关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1期
8 朱俊锋,王东炜,霍达;钢筋混凝土多高层剪力墙在小震下的失效相关性分析[J];河南科学;2005年06期
9 朱俊锋;霍达;王东炜;;基于位移的RC高层整体剪力墙在小震作用下相关性分析[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10 刘扬;涂荣辉;;微分等价递归算法在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中的应用[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兵;常大民;;平面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的计算机算法及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宏;吴世伟;吕泰仁;;框架结构机构的自动生成及体系可靠度[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92年
3 李国强;李进军;;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的随机抽样半解析法[A];工程安全及耐久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陈树华;侯钢领;刘占省;;网架极限承载力分析及其体系可靠度评价[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5 刘占省;陈志华;;基于极限承载力的网架结构体系可靠度评价[A];2009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占省;侯钢领;;基于极限承载力的网架结构体系可靠度评价[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颜卫亨;孙洪;;基于神经网络BP算法的某网架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程耿东;李刚;;可靠度、优化和现代结构抗震设计哲理——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9 郭院成;冯亮;;受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10 何健丽;林忠民;;框架结构的体系可靠度分析[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强;深基坑工程建模理论与稳定性评判的关键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何涛;地下结构随机荷载反演与可靠性分析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谢桂华;岩土参数随机性分析与边坡稳定可靠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张忠秀;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核心筒住宅结构体系可靠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肖治宇;不同水作用形式下残坡积土工程特性及其边坡可靠性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6 韩枫;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的抗风可靠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宏林;基于双加权响应面法的张弦梁可靠度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彭建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可靠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商怀帅;桁架结构的可靠度分析与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莫远昌;薄壁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和体系可靠度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刘占省;空间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及关键构件的判定与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杨莉;武汉游泳馆屋顶网架结构安全预警系统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余波;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理论的体系可靠度分析[D];广西大学;2007年
8 汪延寿;风荷载作用下输电塔体系可靠度分析[D];重庆大学;2009年
9 李文华;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抗震框架体系性能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10 余钰;重力式挡土墙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16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16362.html